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弱势群体 > 详细

甘肃定西精准扶贫:全面小康路,绝不落下贫困户

2015-09-13 19:19:52  来源:
原标题:全面小康路,绝不落下贫困户——甘肃定西精准扶贫进行时

  “苦瘠甲于天下”。说起定西,人们总会想到这个表述。甘肃省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而定西是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是“短板中的短板”。数十年来,扶贫攻坚一直是定西的发展主线。

  最近几年,定西启动“双联”扶贫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2014年全市有139个贫困村实现整体脱贫,减贫30多万人。然而,到2014年底,定西依然有15.17万户63.16万人处于贫困状态,贫困面达23.61%。

  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建成全面小康,这是“硬要求”。怎么办?按照中央和甘肃要求,定西开启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征程。

  今年5月,定西召开全市精准扶贫动员大会。对接甘肃省有关规定,定西市组织有关市直部门起草了22个精准扶贫的政策文件,形成了适合定西特点的精准扶贫工作方案。

  “精准扶贫,精准识别贫困对象是前提,做到帮扶对象精准;精准掌握致贫原因是基础,必须科学划分贫困村户类型,因户施策;精准帮扶措施是根本,必须精准制定脱贫计划,明确责任、挂图作战,一年一个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定西市委书记张令平说,“要聚焦领导精力、投入财力、借助外力、内生动力、激发活力,‘五力齐发’,绝不让贫困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

  帮扶谁——贫困对象精准识别

  精准扶贫,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精准确定扶贫对象,解决“帮扶谁”的问题。

  定西市启动“双联”扶贫以来,各级干部已对全市所有贫困村、贫困户进行了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做到“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开启“精准扶贫”以来,定西提出更高要求:建档立卡要全面核查,并做到动态管理。建立扶贫对象动态信息化管理体系和贫困人口销号制,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及时更新微调,实现扶贫对象“有进有出”。

  在陇西县柯寨乡柯寨村前山社贫困户马海军的家里,记者看到了一张“扶贫帮扶卡”,卡上详细记录着家庭成员情况、住房面积、耕地面积、上年人均纯收入、致贫原因等。马海军是因为2009年的一场车祸致贫的,那一年他一下子花掉了10多万元。帮扶卡上还明确了帮扶责任人和帮扶计划。陇西县副县长郭志萍是马海军的帮扶责任人。她与马海军商议决定,主要依靠种植中药材和养羊增加收入;通过落实危房改造政策改善居住条件。

  在通渭县平襄镇孟河村,记者见到了驻村干部刘建斌。作为镇上的干部,刘建斌一直在为精准扶贫工作忙活着。在去年的好几个月里,刘建斌和其他几位驻村工作队员,以及省、市、县的“双联”干部一起,一村一户走访,了解村民的家庭经济情况,他们的工作是为了精准识别贫困户,并和村委会干部一起完成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

  刘建斌告诉记者,村里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将贫困户的筛选政策宣传到每家每户,通过村支“两委”、村民党员代表会,“两会”审议,最后选出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并为他们建档立卡,实现统一管理。

  在定西,和刘建斌一起工作的还有869个驻村帮扶工作队、2958名驻村帮扶干部,他们一边开展“双联”行动,一边为精准扶贫准确发力,使所有贫困户实现了帮扶干部全覆盖。

  谁来扶——各方携手凝聚合力

  “部门苦帮、干部苦抓、群众苦干。”这是定西人的“三苦精神”,也是定西人民攻坚克难的“法宝”。如今,定西人民又将“三苦精神”融入到如火如荼开展的“精准扶贫”行动中。

  在“双联”行动中,省市县乡共1450个单位近7万名干部职工对口联系帮扶了定西市1721个村10万多贫困户。单从资金投入来说,三年多投入的各类扶贫资金达到41.68亿元,超过了过去30年国家投入的专项扶贫资金总和。

  除了干部帮扶,定西市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对近900个贫困村确定帮扶单位、派驻驻村工作队,引进近百家市外企事业单位与117个贫困村结对帮扶。

  大庄村位于临洮县北部山区太石镇,过去一直是临洮县贫困村社的代表。如今的大庄村,村容村貌已经焕然一新:白墙红瓦的座座新居依山而立,宽阔平坦的水泥路直通村民家,村后是修建整齐的养殖圈舍,村子呈现出一幅富裕和谐的画面。在帮扶单位省财政厅的帮扶下,村民们积极参与改变生活环境,大庄村道路、饮水、环境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改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村民素质迅速提高。

  定西市探索民营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参与扶贫,仅在全市139个集中开展精准扶贫的示范村,省市县乡各级联村单位及干部争取资金14亿元,协调贷款21亿元,实施各类项目3168个,从架桥修路到捐款捐物,从扶助产业到帮扶学子,共为贫困群众帮办实事10万多件,有效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随着精准扶贫的脚步走得越来越实,贫困山乡的面貌正在发生巨变。

  全市对扶贫重点乡镇、村统筹安排,整合部门及行业资金,集中解决困难群众最关心的水、电、路、气、房等问题。去年建成农村公路1020公里,解决了1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扶贫搬迁贫困群众1.3万户6.8万人,改造农村危房2.4万户,村村通水泥路率达67%,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达70%,自然村动力电覆盖率达89%。

  怎么扶——精准施策巧破难题

  “一村一业一单位,一户一策一干部。”在新一轮扶贫攻坚战中,定西市根据扶贫对象、扶贫阶段、扶贫任务的新变化,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向“造血式”“精准式”转变,贫困群众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通渭县马营镇油坊村的“磨坊张”可以说是精准扶贫的受益者。“磨坊张”是村民们今年对张吉汉的新叫法。张吉汉之前因为常年在外打工落下了腰疼的病,再加上一个孩子在兰州上学,村民们便“评选”他为因病因学致贫的典型。因为身体不好,加上缺技术,张吉汉种不了地,也搞不了养殖,打工更是不靠谱。帮扶干部出谋划策,张吉汉开起了磨坊,每天能收入300元左右,日子越过越好了。

  而安定区香泉镇马莲村冯彦海一家日子能够越过越好,主要是靠儿子在扶贫班学的一手好手艺。冯彦海告诉记者,儿子冯建军毕业那年,一时之间没有合适的工作,就参加了安定区扶贫办开设的劳动技能培训班,学了个拉面手艺,之后,就去了通渭县城,在一家餐馆当起了拉面师。待遇不错,每个月能挣七八千元。“差不多一个月就能‘拉’出一头牛犊来。”冯彦海说。如今,冯建军不仅定期给父亲寄钱,自己还攒下了一笔家当。娶媳妇、买房子都不成问题。

  年轻力壮喜欢闯的经过技能培训外出务工;会养殖的搞养殖;土地多的种植中药材或繁育马铃薯……每家每户的帮扶力量开展专项调研、分析致贫原因、找准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坚持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的原则,协助制定整村脱贫工作实施计划,根据贫困户意愿,为每个贫困户制订具体的脱贫计划和帮扶措施,明确具体的帮扶项目、目标和完成期限。这就有效解决了“怎么扶”的问题。

  据了解,定西市将为所有贫困村、贫困户量身制定脱贫计划,围绕实现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倒排时序,确定每年要脱贫的贫困村和贫困人口,集中资源帮助他们摘掉贫困帽子。

  在精准扶贫新思路的带领下,陇中大地正在谱写“脱贫致富”新乐章。(记者 林治波 曹树林)

关键词:扶贫 甘肃 贫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