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秦巴山区集中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区域,四川省达州市贫困人口多、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全市7个县(区、市),就有宣汉县、万源市两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5个省定贫困县。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建档立卡贫困村828个、贫困户23.2万户、63.66万人,居四川省第一,贫困发生率为11.62%,高于全国4.42个百分点、四川省3.92个百分点。
面对异常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达州全市上下迎难而上,誓言铿锵:
“脱贫攻坚和同步全面小康两步并作一步走,不落一户一人!”
精准识别:一个不多一个不漏
“3月底前,必须全面完成全市贫困户基本信息的入库上网工作,做到‘五个有’:户有卡、村有册、乡有簿、县有档、市有卷。”
不落一户一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也在精准。在今年1月15日召开的达州市脱贫攻坚大会上,会议主讲稿出现了28次“精准”。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六个精准”最大程度地挤掉“水分”,又确保一个不漏。
精准脱贫,首先就须识得真贫。为了全领域、广覆盖、无死角筛选甄别扶贫对象,达州市通过“三比三看”(比家庭收入,看经济来源;比家庭资产,看消费水平;比家庭现状,看支出情况)、“六进六出”(仅有一处住房且破旧,多年无能力改造的农户要进,家无余粮又无其他收入来源、生活难以为继,但发展生产愿望强烈的农户要进,家有老病号、残疾人,常年看病吃药,长期穿着简单朴素的农户要进,有高中、大学在读学生,家中负债较大,短期内无力偿还的农户要进,因遭遇重大灾害或家庭成员罹患重大疾病,导致家庭负债较大,短期内无力偿还的农户要进,针对被“边缘化”的个别农户,通过“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方式被确定为真正贫困的农户要进;原则上在任村、组干部家庭是贫困户的要退出,家庭成员中有1人以上是财政供养人员、社保人员或虽在企业工作但收入较好的家庭是贫困户要退出,虽然分户,但是子女有明显赡养能力的家庭是贫困户的要退出,有多处住房,且至少有一处是砖混结构以上住房的家庭是贫困户的要退出,购买有冰箱、空调、洗衣机等系列消费品或大中型农业机械、工程机械、交通运输工具的家庭是贫困户的要退出,因赌博、吸毒等行为或有劳动力和条件却好逸恶劳等原因造成贫困的家庭是贫困户的要退出)精准筛选贫困户,不漏掉一个“真贫困”,不放过一个“假贫困”,牢牢锁定扶贫对象,扶真贫,真脱贫。
为此,达州市建立起脱贫攻坚工作台账和统计检测网络体系,精准、动态、全面掌握扶贫对象变化、工作进程和工作实效,实现精准管理、精准实施和精准考核,保证已脱贫的及时“销号”,返贫的重新“挂号”,当年没脱贫的延续到下一年。
精准施策:项目管理扶贫到户
贫困对象确定之后,“怎么扶”最考手艺。达州市创造性地提出“六个一批”“四大攻坚战”脱贫攻坚战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通过扶贫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灾后重建帮扶一批;通过教育资助解困一批。统筹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新村建设、社会事业“四大攻坚战”。
战略大方向确定,关键是有效的战术。《达州市10个扶贫专项方案》因势而生,脱贫攻坚全部工作细化分解为基础、产业、新村、能力等10大扶贫专项方案,具化为2268个工作项目,每个项目的牵头部门、责任单位、时间节点、目标进度、资金分配一目了然。并且“每周要协调、月末要汇总、每个季度要亮牌、年终再问责”,严格的项目化管理让每一个身处其间的扶贫干部都懈怠不得。
据了解,达州建档立卡的23.2万户贫困户已全部分类划入“六个一批”,落实帮扶干部,实现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根据各户不同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出具体的脱贫措施;828个贫困村精准纳入“10大扶贫专项方案”,明确联系帮扶单位,确保“一乡一业,一村一品”政策落地,在实践中探索出13项精准扶贫到村到户措施。截至目前,技能培训18800人,新增就业24300人,低保从月标准175元提高到190元,医疗救助2万人次,易地扶贫搬迁2397户8500人,灾后重建帮扶2800余户,资助贫困大学生8000余人;抓住对县域扶贫带动力强的农产品加工业,制定“7+10”帮扶措施,帮助106户企业争取贷款9.34亿元,着力为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奠基铺路。
精准发力:同频共振戮力同心
“我作为市委书记,一定把脱贫攻坚这个政治责任记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2月25日,刚刚就任达州市委书记的包惠就将基层调研的第一站选在了宣汉县贫困山区,与当地干部群众共同探讨脱贫奔小康的路子。
达州的承诺铿锵有力:“用四年集中攻坚、一年打扫战场、一年巩固提升,确保到2020年,全市7个贫困县全部摘帽,828个贫困村全部销号,63.6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这一脱贫攻坚总体目标,几乎已成为每一名达州干部的奋斗坐标,把全域脱贫作为一项重大的、不可推卸的政治责任、工作责任扛在肩上。
紧箍咒是《达州市扶贫开发工作问责办法》。脱贫攻坚纳入了各地党委、政府年度政绩考核,脱贫解困和定点帮扶纳入了市级部门年度目标绩效管理,综合扶贫开发纳入了市级涉农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脱贫攻坚的“军令状”一级一级立下:市与县(区、市)签,县(区、市)与乡镇、乡镇与村签,层层传导压力,强化各级主体责任,压紧压实责任,要求用项目说话、用行动说话、用效果说话,确保达州脱贫奔小康路上决不落一户一人。并明确提出,凡是在全市扶贫开发考核排位后三位的县(区、市)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接受组织的批评问责;年度考核排名后三位的乡镇要公开曝光、诫勉谈话,连续两年排名后三位的乡镇党政负责人要进行组织调整处理。脱贫攻坚实绩已成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对那些长期在贫困地区一线、实绩突出的干部给予表彰并提拔使用。
决战决胜:同步脱贫同步小康
作为四川省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和重点地区,达州脱贫攻坚难度大、任务重,要不拖全国、全省后腿,就必须自我加压,打好提前量。
为此,达州市确立了三个关键时间节点:到2018年底,力争实现县(区)全部“摘帽”、828个贫困村全部“销号”,23.2万建卡贫困户整体越过扶贫标准线;从2018年到2019年,定点清除个别最困难贫困户的未脱贫问题,定点帮扶因特殊原因造成的个别返贫对象,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从2019年到2020年,巩固发展扶贫攻坚成果,让贫困地区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压力层层传导,责任重重压紧,动力次第迸发。“5个全省率先”带动达州脱贫攻坚实现良好开局:
率先建立“双组长”制度,党政同责、常务担纲,配置了最强领导力量;
率先健全扶贫移民机构,调整、充实、提升政府脱贫攻坚主管机构,县级扶贫移民局“一把手”全部进入本级政府党组班子,在市县总编制不变下,调增65名扶贫移民干部,使他们人手足、堪大用;
率先实行市县联动,整体建立扶贫开发专项基金、产业扶贫信贷基金和农产品深加工风险共担基金,撬动了金融、保险和社会资本参与脱贫攻坚;
率先提出“教育资助解困一批”到户措施,注重依托教育来“拔穷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率先落实“五个一”贫困村帮扶机制,实现了每个贫困村均有1名联系领导、1个帮扶单位、1名村“第一书记”、1个驻村工作组、1名驻村农技员。同时,每个贫困户还有1个帮扶责任人。
不仅如此,达州市市级领导还带头联系39个特困村,市县部门、非公企业组建828个驻村帮扶工作组,“组团式”定点帮扶贫困村,促进帮扶力量向贫困地区集结汇聚。
“五个率先”推动达州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快步前行。2015年,全市脱贫15.1万人,占年度目标任务118.9%。
路漫漫其修远兮。脱贫是底线目标、初级价值,脱贫不等于小康,致富才是发展。达州市正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好“输血”与“造血”、“开发”与“开挖”、“硬件”与“软件”、“口袋”与“脑袋”四大关系,思考脱贫攻坚和同步全面小康并步走的问题,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奔康路上不掉队。(记者 何文均 付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