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社会福利 > 详细

从边缘到中心:乡村校研学旅行冷思考

2018-08-05 23:51:56  来源:

编者按:自2016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发布后,研学旅行的热度愈见升温,中小学校纷纷开展各项异彩纷呈的研学旅行活动,本刊也做过相关主题报道。(参见《行走的课堂如何实现“游中学”》,《中国教育报》2017年8月2日03版)但细细分辨,在这些活动中,很少见到乡村校的身影。经调研发现,乡村校开展研学旅行活动实则困难重重,主题设置、内容落地和安全保障等,样样都不轻松。相应地,在多省教育厅配套发布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实施意见》中,常见教育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公益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却很少见普及性原则。普及研学旅行是否是伪命题?乡村校又该如何开展研学旅行?本期“热点观察”栏目将聚焦这些话题,为读者提供一种观察视角,以期引发一些思考。

自2016年底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并提出把研学旅行纳入学校教育计划实施以来,各地中小学都在不同程度地开展研学旅行,取得了很好的反响。但是对目前已开展的研学旅行实践进行冷思考便会发现,研学旅行似乎成了城市学校的“专属”,成了一部分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特权”。很多乡村学校游离在研学旅行的“边缘”,甚至被排除在外。在大力倡导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呼吁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让乡村学校组织研学旅行,让乡村学生参与研学旅行,成为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乡村校研学旅行有其必要性

研学旅行这种寓教于乐、寓教于行的综合性学习方式对于乡村学生有着更为特殊的教育意义。

有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乡村学生受到生活和学习环境的限制,很多知识大都通过学习书本这种被动的方式来获得,无法去主动体验和探索知识的形成方式。研学旅行作为一种综合实践课程,是一种打破学科教育的知识壁垒,实现“做中学”的多学科融合课程。因此,学生在进行研学旅行的途中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沿途的所见、所闻、所听、所感相联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多样化、多感官的学习方式来加深对于知识的多维度认知和内化。

有助于激发学生了解和热爱乡土文化。在城乡二元化背景下,很多生活在乡村的年轻人都涌向大城市,乡村也日渐“空巢化”。面对这日益严峻的形势,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更是提出了“振兴乡村战略”的决策。其实和大城市相比,乡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宝库。这里有朴素的风土人情,有美丽的自然资源,有浓厚的乡土文化和农耕文明。乡村学生可以通过乡际之间的研学旅行来了解乡村的历史、人文、自然等方方面面,在此过程中增加乡村认同感,提升乡村自信,从而树立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志向。

有助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研学旅行的特色之一在于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来实现。切换了相处的场域,对学生的自我发展、社会责任、文化基础等方面的核心素养的培育也提出了挑战。首先,这种集体学习的方式能锻炼学生之间友好的同伴相处和合作;其次,在旅途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景和问题能促进学生学会与人沟通和协商;再其次,学生通过与人的接触,与社会的接触,与自然的接触,可以进一步了解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从而能更加和谐地跟社会、自然相处。

乡村校研学旅行面临多重困境

经费不足。很多地区城乡经济发展还不平衡,乡村家庭经济收入较低。由于乡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资金不足,很多孩子无法走出去真正进行研学旅行。大部分乡村地区的家庭收入也还处于较低水平,因此乡村家庭能够给予孩子的教育经费本就不足,很难再额外支付研学旅行的费用。

资源缺乏。城市学校有大量的研学旅行活动场地的资源,如博物馆、企业工厂、科研院所等,但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活动场地只有自然风光和一些农学领域方面的场地,除了数量较少以外,现存的一些活动场地可能也因为资源匮乏质量较差。除此之外,城市学校有着方便的交通网,学生可以非常便利地去到研学旅行的基地,而大部分乡村学校交通资源极为不便,甚至还存在走非常远的山路去上学的情况。

安全隐患。研学旅行的“旅行”二字就决定了研学旅行要走出学校的基本特质。走出学校必然会涉及学生在旅途中的安全保障问题。乡村地区地广人稀,医疗资源落后,乡村教师队伍人员较少,更缺少校医、心理咨询教师等,如何保障学生安全地游学是乡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一大阻碍。

家长认知。研学旅行作为新兴的课程形式,乡村地区家长基本不知道研学旅行是什么。而且乡村地区的学生家长大多教育理念较为落后,很多家庭甚至认为让孩子读书不如出去打工,支持孩子读书的家长更多的也是以孩子考试考高分、考上好大学为目的。这种不能直接有利于学生分数增长的新的教育形态——研学旅行,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教师素养。研学旅行的实施离不开教师的综合素养。研学旅行虽然不是一个新的事物,但是一些乡村教师对研学旅行课程还不甚了解。此外,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部分乡村教师的教育理念相对落后,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甚至唯分数论,因此乡村教师更加乐于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来帮助学生提高分数,不仅对研学旅行这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态度较为消极,研学课程的开发意识也相对淡薄,加之课程开发能力不足,无法保证研学旅行在乡村学校的顺利落地。此外,乡村地区教师资源匮乏,更加缺乏具有组织、管理、统筹能力的教师,而研学旅行需要涉及多方面的资源。谁来将多方面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如何将研学旅行的教育资源全面利用起来,这些都是制约研学旅行课程在乡村学校开展的重要因素。

乡村校研学旅行需多方合力

尽管当前乡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面临一些困境,但是让研学旅行在乡村学校中从边缘走到中心还是有可以探寻的路径。

挖掘本土资源,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经费问题是开展研学旅行的主要问题之一。有限的政府经费支撑,不是维持乡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长久之计。所以,要想维持研学旅行的生命力,政府应该携手学校共同开源,挖掘乡村本体资源,建立研学旅行基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如,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有一个贫困村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合作,开发了浔龙河研学游基地——麦咭农场,既解决了学生无处可“游”的问题,还开拓了旅游资源,创造了经济价值。因此,乡村学校开展研学旅行可以因地制宜,以丰富的乡土资源为题材,从乡村的历史、人文风俗、自然风光等多角度去挖掘可开发的资源,建立产学研一体化的研学旅行基地。

多方努力协调乡村学校研学旅行教育资源与安全保障。乡村学校应寻求政府、社会公益组织、当地企业等多方面的帮助,协调各类教育资源为乡村研学旅行服务,乡村学校也要因地制宜选择乡村资源较多的研学旅行项目开展。同时政府等多方帮助乡村学校寻找联系医院资源、保险资源、交通资源等为研学旅行提供安全保障。此外,乡村学校应为学生开展相应的安全教育课程,使得外在客观安全条件和学生内在主观安全知识融合共同保障研学旅行安全顺利地开展。

加大研学旅行宣传力度。乡村地区的家长、教师的教育理念都较为传统,大多数家长和教师不知道研学旅行是什么。此外,也有很多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即便注重孩子教育的家长和教师也更关注学生的分数,不重视孩子的全面发展,因此对研学旅行课程的态度较为消极。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和教育部门要加大研学旅行的宣传力度,将研学旅行好的案例宣传给乡村地区,改变乡村地区教师和家长对研学旅行的认识与态度,成为研学旅行的支持者甚至是参与者、推动者。

对乡村学校进行研学旅行教育指导和帮助。乡村学校教师对研学旅行知之甚少,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意识和能力均较为薄弱。因此,教育部门要组织研学旅行相关的专家、教师对乡村教师进行教育培训指导,帮助乡村教师提高研学旅行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能力,同时为乡村学校的研学旅行课程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帮助。

(作者卢立涛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刘怡、李媛媛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在读研究生。本文系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庆市统筹城乡教师教育研究中心”招标课题资助项目“《卓越教师计划》实施背景下的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研究”成果,课题编号为JDZB201601)

【他山之石】

乡村学校虽在开展研学旅行方面,面临诸多困境,但也有可为之处。如在主题设置方面,校长们可进行一些有益尝试和探索。本刊整理了部分学校开展研学旅行的主题活动,以供中小学校长借鉴。

1.研学主题:法治在我心中

山东省高密市柏城镇柏城小学组织开展了“法治在我心中”研学旅行活动。在教师的带领下,30多名学生走进法治教育基地,通过“听宣讲”“看展板”“观视频”等方式,详细学习了法律的有关知识;基地工作人员还通过创设“法律知识问答”“模拟法庭”“多媒体答题”等互动环节,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法律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

2.研学主题:农家生活体验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五个年级1300多名学生走出校园,分散到全市5个课外研学基地,开展为期三天两夜的研究性学习活动,感知课本以外的世界。学生们通过实地走一走、看一看、摸一摸,了解到上千件农耕时代器具、上万件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物件背后的故事,中国人传统的勤俭品质和奋斗精神就这样悄悄地走进了他们的心里。在户外,打糍粑、包饺子、磨豆浆等一系列丰富的农家生活体验课程,延伸了学生们课堂以外的实践能力、协调能力和团队精神。

3.研学主题:国际化交流

四川省龙泉驿区实验小学的34名学生开启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两地研学旅行。对于学校来说,这不仅仅是一次研学旅行,也是学校国际化教育的考察之行。短短七天的研学旅行,孩子们之间有欢笑,有哭闹,有胆怯,有自信,每一次的尝试都是一次进步,每一次的改变都是勇气,孩子们对发达国家的文明有了更深的理解后,更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热情,唯有发愤图强,自强不息,才能为建设祖国贡献一份力量。

4.研学主题:认知社会

广东省肇庆市加美学校初中部组织七、八年级近50名师生赴湖北武汉等地研学,参观游览三峡大坝、屈原故居、国立武汉大学和东湖等著名景点。这次“研学之旅”活动,意义重大,反响很好。既让学生走出校园去认知社会,体验集体生活,又有利于锻炼意志毅力,培养实践能力,更加坚定了发愤求学、积极进取的决心;在领略自然风光的同时,激发了学生关爱自然、关心自然环境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意识;通过远途异乡研学,有利于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社会的思想情感。

5.研学主题:体验军旅生活

江苏省新北区安家中学2016级和2017级学生赴溧阳青龙山基地开展了为期5天的研学旅行活动。本次活动重在让学生体验军旅生活、亲近自然、接受挑战,随后赴南京师范大学体验博士梦。5天的研学旅行包含合作动手铺床、参观军事基地、听取国防报告、真人秀实战演练、观摩汇演、听领导专家讲座、与外国人英语交流、穿戴博士服帽集体留影等活动。同时,学生们在教师带领下还进行了远足。远足过程中,学生们深深地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亲近大自然的同时,增强了保护好大自然的意识。学生们在参与的过程中服从指挥、精神饱满、用心思考、积极实践,师生互相礼让,互帮互助,既增强了集体意识,又展现了师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特约编辑 徐德飞 整理)

《中国教育报》2018年08月01日第3版版名:校长周刊

关键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