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甘肃省永靖县小岭乡土门村土门小学,校长鲜虎给一年级学生上语文课。新华社记者 范培?摄
8月28日,受国务院委托,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关于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工作情况。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印发两年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取得了哪些进展,存在哪些问题,下一步如何解决?报告进行了详细阐述。
破除“农村弱”:补齐农村义务教育短板
【进展】
中央财政教育转移支付2018年增加到3067亿元,80%用于中西部农村和贫困地区。农村普通小学、初中生均教育经费支出2017年分别达到1.14万元、1.55万元。实施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全国832个贫困县的10.3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达到“底线要求”,占94.7%。截至去年年底,全国2379个县通过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占比达81%。
组织开展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共摸排农村留守儿童902万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589万人。2017年,全国共批评教育失职父母9.1万人、治安管理处罚282人、依法追究失职父母刑事责任16人、依法撤销失职父母监护权案例17个,帮助76万名存在家庭监护问题的儿童得到有效监护,劝返1.77万名辍学留守儿童复学就读。全国1631个县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3700多万人。
【问题】
一些乡镇寄宿制学校寄宿生活条件简陋,校园文化生活贫乏,学生上下学交通不便。一些乡村小规模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亟待改善。一些贫困地区初中学生辍学现象还比较突出。乡村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还存在明显差距。
【举措】
实施乡村教育底部攻坚。统筹做好农村学校布局规划,推动各省以县为单位修订完善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以改善乡村学校教学、生活、卫生条件和校园文化环境为重点,全面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着力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好学校”。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向农村输送优质教育资源。深入做好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工作,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认真落实联保联控责任,完善学籍系统与国家人口库比对核查机制,重点加强对辍学高发区的监测,因地、因家、因人施策,做好劝返复学工作。
减轻“城镇挤”:扩大城镇教育资源
【成绩】
2017年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下降为10.1%、超大班额比例下降为2.4%,相比2015年,全国大班额数量减少了25%,超大班额数量减少50%,是近10年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2017年,全国共有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1406.6万人,比上年增加11.9万人,其中80%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另有7.5%享受政府购买民办学校学位服务,并全部纳入生均公用经费和“两免一补”补助范围。
【问题】
城镇地区面临着学校建设用地、学位资源、教师资源紧缺的困境,导致大班额现象还比较突出。
【举措】
坚持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标本兼治,要求各地落实消除大班额的时间计划,强化督导督查,实行工作台账销号制度。加快城镇学校建设,加强部门协调,设立“绿色通道”,缩短审批立项流程,认真落实小区配建规划,保障足够学位供给。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严格按照标准班额招生,适当稳定乡村生源,合理分流学生,缓解城镇学校就学压力。确保实现“2018年基本消除超大班额、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额”的工作目标。
解决“教师苦”:创新教师工作机制
【进展】
28个省份实施地方公费师范生教育,每年吸引4万名高校毕业生直接到农村中小学任教。深入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培计划”,2016—2017年对360余万名乡村校长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选派约8万名优秀大学毕业生到乡村学校任教。“越往基层、越是艰苦、待遇越高”的局面初步形成,惠及725个县的127万名乡村教师。
【问题】
一些地方师资统筹配置不够,还难以满足教育教学基本需求。教师待遇保障机制不健全,教师绩效工资核定办法有待完善。有的地方乡村教师保障条件不落实,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在乡村任教,存在“招不来、留不住”问题。乡村教师培训缺乏针对性、有效性,培训内容和模式需进一步完善,乡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
【举措】
大力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完善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核定工作,各省明确乡村小规模学校编制具体核定标准和办法,对寄宿制学校适当增加编制。创新教师补充机制,完善特岗教师政策,实施银龄教师讲学计划,推进城乡教师交流轮岗。深化教师职称制度改革,推进县域内城乡学校中、高级岗位教师比例大体相当。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绩效工资总量核定办法,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切实落实乡村教师享受乡镇工作补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生活补助和艰苦边远地区津贴等政策,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适当提高标准、扩大实施范围,继续建设乡村教师周转宿舍。
打破“城乡二元壁垒”:加大政府统筹力度
【进展】
制定城乡统一的学校建设标准,落实城乡统一的教师编制标准,实现城乡统一的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标准,完善城乡统一的学校基本装备配置标准,实现“两免一补”政策全覆盖,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2017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3.42万亿元,其中53%用于义务教育。2017年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99.91%,初中学生毛入学率达103.5%,均高于世界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8%,比2015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视力、听力、智力三类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0%以上。
【问题】
义务教育实行“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有的省级政府未能切实履行政府统筹责任,在区域协调、办学标准、经费投入、教师编制等方面缺乏统筹和保障,特别是对一些财政比较困难的县倾斜支持不够。一些市级政府缺乏主动作为、有力指导。一些县级政府财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缺乏对县域城乡学校整体规划,缺乏推进落实的有效举措。
【举措】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省级统筹、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坚持把“义务教育有保障”作为贫困人口退出、贫困县摘帽的硬性要求。继续开展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督导评估认定,2018年年底努力实现全国85%的县(区)达到基本均衡;到2020年,比例达到95%;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全面实现基本均衡。同时,启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督导评估认定工作,推动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记者 靳昊 刘华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