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北部地区的喀喇昆仑公路沿途风景。
新华社记者 刘 天摄
在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旱稻田间,中国“脱贫助产队”专家同当地种植人员一同劳作。
新华社发
陕西省渭南市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对非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基地内,来自几内亚的留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农业知识和技术。
人民视觉
重庆市万盛经开区黑山镇南门村,通过盘活闲置农房发展民宿等旅游产业。
人民视觉
在中国共产党迎来成立100周年的重要时刻,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减贫道路。国际人士认为,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力量、中国方案
学习中国减贫经验的重要一课
法尔瓦·扎法尔
我的父亲是一名外交官。1973年,我第一次随父亲来到中国。那时,中国的城市并不繁华,马路上满是自行车,人们穿着打扮十分朴素。农村的生活条件更加艰苦,我曾经多次跟随父亲去过偏远山区,慢悠悠的绿皮火车和崎岖颠簸的山路给我留下了深刻记忆。
这些年,我每次到中国的农村地区都充满感慨。那里的变化太大了,特别是交通、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如今,高速公路四通八达,乡村道路干净平整,农民致富的机会和选择也更多了。农村和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城乡融合程度日益加深。在完备的基础设施保障下,新科技的运用成为中国扶贫工作的亮点,农业科技的发展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手段广为运用,促进农民创业增收。
中国人常说“要想富,先修路”,简单的六个字充满了智慧——因为有了路,人才有了走出去的机会。这让我想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为巴基斯坦援建的喀喇昆仑公路。正是这条穿越喀喇昆仑山脉的“天路”,改变了巴基斯坦北部吉尔吉特地区人民的命运,喀喇昆仑山风景壮美的名声传了出去,吉尔吉特地区成为旅行者喜爱的目的地。去年,喀喇昆仑公路完成升级改造,经贸往来和人员交流越来越多,沿途的酒店、餐馆和商铺数量也大幅增加。完善基础设施是巴基斯坦学习中国减贫经验的重要一课,有了路和电,才能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帮助人民致富。如今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一同改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这正是全球减贫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不久前,中国郑重宣告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实现了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历史性成就。在过去40多年里,中国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不仅极大鼓舞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继续推进减贫进程,更重要的是,中国的相关经验,比如促进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政策方针、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的具体举措等,都为全球减贫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当人们回望百年来的中国历史,不难发现,中国共产党为这个古老国家带来了多么巨大的改变和进步。今日中国之成功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密不可分。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发展有思想、有规划,能够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指明方向,承担起领导人民的历史使命。同时,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执政理念,为党的领导奠定了坚实群众基础。
我注意到,“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自觉主动缩小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当一个政党始终以人民利益为先,就一定能够获得人民的支持和拥护,团结人民形成合力,领导人民朝着更高的目标前行。
(作者为全巴中友好协会秘书长,人民日报驻巴基斯坦记者丁雪真采访整理)
针对具体贫困问题精准施治
费多尔·道格切夫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了解决,这对中国乃至全人类来说都是历史性的成就。
回首过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走上民族复兴的道路。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日新月异,人民生活越来越好。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中国共产党做出的庄严承诺。为此,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采取了坚决有力的措施。大批年轻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被派驻贫困地区,他们深入村子了解情况,摸清致贫原因,带领当地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全社会广泛参与下,中国积累了丰富的脱贫经验:在农村地区开展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依靠项目吸引投资,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在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后,为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中国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迅速控制疫情扩散。2020年,中国成为全球唯一经济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中国疫情防控的成功和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都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中国人民勤劳奉献的家国情怀,这也是理解中国发展的两个重要视角。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中国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相信,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带领中国人民实现这一目标。
(作者为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汉语教师,人民日报驻俄罗斯记者张光政采访整理)
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光辉篇章
迭戈·卡布雷拉
我在邮轮上工作了20多年,常年往来于美洲、亚洲、欧洲之间。多年来,我一直与中国的旅游机构保持合作。2003年和2015年,我曾两次到访云南,考察中国的旅游资源,这让我对中国的旅游扶贫有了切身感受。
2003年,我到云南大理考察旅游合作,与农户陈先生接触过一段时间。他家的院子在洱海一带,全家务农,以种植大蒜为主要收入来源。那时,我看到陈先生家和周围农户的生活依然较为贫困。
2015年,我们一行人再次来到大理,又见到了陈先生。他让两个儿子各开一辆车,热情地把我们接到他家里。他家的住房外观没变,但里面已经全部翻修,非常现代,无线网、电视、电脑、浴缸等设施齐全,已经成了一个农家民宿。
陈先生告诉我,这些年家里生活条件变化很大,主要是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发展旅游扶贫。他们把自家的房子改成了民宿,集中精力从事旅游接待。
减贫至今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我看来,中国脱贫攻坚的成功,在于能够因地制宜,按照不同地区特点制定精准的脱贫方案。中国政府投入很大力量,帮助当地农民发展特色产业,农民生活和收入水平在较短时间里有了质的提高。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脱贫攻坚是个艰巨的工作。中国有14亿人口,要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消灭贫穷,绝非易事。中国的脱贫工作注重实效,中国共产党持之以恒推动,成效显著。在云南,我接触过县乡级的中共基层干部,在我们和当地开展旅游合作中,他们提供了很多帮助。他们待人热情,办事雷厉风行,我们有什么疑问,他们都会尽全力解答清楚。我们有什么工作要求,他们都会在最短时间内予以回应,这种高效的工作作风非常令人赞赏。
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中国百姓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农民的精神面貌也有了很大变化。整个国家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想,一个国家只有在政治稳定、政策正确、认真执行的条件下,才会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
对中国的普通民众来说,他们的心愿首先是能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实现整个国家摆脱贫困,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目标,是中国的壮举,也书写了人类历史的光辉篇章。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的脱贫成就是可持续发展的典型案例,其减贫模式值得其他国家借鉴。加大中国脱贫成就和经验的国际传播力度,扩大与发展中国家的减贫经验交流,是对人类发展事业的贡献。
(作者为哥伦比亚卢米埃号邮轮船长,人民日报驻巴西记者吴杰、李晓骁采访整理)
为增进百姓福祉而不懈奋斗
古丽娜尔·沙伊梅尔格诺娃
我一直关注中国的发展,希望了解中国成功的秘诀,为哈萨克斯坦和中亚其他国家解决发展中遇到的现实问题提供有价值的中国经验。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有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为世界减贫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减贫进程伴随着人口的大幅增加。新增人口并未减缓减贫工作进度。放眼全球,没有哪个国家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
为实现脱贫攻坚目标,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政策。我认为,中国减贫工作能够取得成功,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确立了坚定的政治目标并持之以恒奋斗。作为从事国家发展问题研究的学者,在我的眼中,中国不仅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国家,更是一个将增进百姓福祉作为优先任务而不懈追求的国家。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提供了明证。对比而言,一些西方国家在大肆宣扬人权的同时,却对本国大量贫困人群漠不关心、视若无睹。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不懈探索脱贫工作新方法,彰显了中国共产党解决贫困问题的决心。不难发现,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国共产党会根据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政策,保持政策连续性的同时,也富有创造性和灵活性,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事实证明,一个希望获得进步的国家,就不能故步自封,必须积极探索新道路,寻找新机遇。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始终脚踏实地做好每一项工作,践行每一个诺言。这是共产党能够收获治理成效、赢得人民支持的重要秘诀。
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对国际社会具有积极意义。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功印证了本国发展道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也说明百姓福祉才是根本的发展目标。中国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也为众多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探索本国发展模式的启示。中国经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学习借鉴,这是对中国成就的有力肯定。未来,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可以加强与中国在减贫工作方法方面的交流和合作,以更加高效地推动全球减贫事业。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衷心祝愿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取得新的成就。
(作者为哈萨克斯坦中国问题研究中心主任,人民日报驻哈萨克斯坦记者周翰博采访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