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社会福利 > 详细

金秋驿站里的“老娘舅”

2021-12-09 13:13:00  来源:光明网

  早上8点,87岁的郭昌金坐上了开往浙江省建德市桥北老城区的4路公交车。25分钟后,公交车在府东社区附近靠站。穿着运动鞋和平整的白衬衫,胸前佩戴着党徽,精神矍铄的郭老走在上坡路上,步子稳稳当当。

  “又轮到老郭同志当‘法官’啦!今天还是来那么早啊?”有居民买完早点回来遇到郭老,赶忙打招呼。郭老眯眼笑着,朝大家挥挥手。

  郭老是建德市人民法院民事庭的退休老庭长,府东社区金秋驿站门口的这条路,他已经走了几十年,老街坊们习惯喊他“老郭同志”或者“郭庭长”。搬了新家之后,每隔一个月“逢十”的日子,郭老还是会和老街坊们碰面——那些日子,他又要做“法官”了。

  社区里的“老娘舅”

  一副老花镜、一本工作笔记、一个蓝手袋、一件红马甲,再摆上一块“法律咨询服务”的牌子,郭老一天的工作开始了。府东社区金秋驿站的“老法官工作室”里,郭老乐呵呵地坐着:“我现在不是法官咯,手上没有法槌,我是‘老娘舅’了。”

  当天上午9点多,蔡芳和刘红梅(均系化名)走进工作室,郭老照例先给他们倒了茶水。“郭庭长,我们今天来是希望你再给我们调解调解。”蔡芳急着开口,“因为空调漏水的事情,我们两家几个月没好好说话了。”

  蔡芳和刘红梅住上下楼,今年夏天,刘红梅发现自家卧室南面墙的墙角渗水,检查后才知道是楼上蔡芳家的空调水管滴水造成的。“我要求她家赔我5000元修理费,她不肯。”刘红梅语气里仍有不快。

  蔡芳也不高兴了:“郭庭长,我去她家看过,渗水还不到1平方米,修理师傅都说修修不用那么多钱。”

  空气中有点火药味了,但郭老依然不紧不慢。这不是两户人家第一次来咨询了,郭老翻出了一个月前两人的咨询记录。“房子我们也去看过,渗水面积确实不大。现在空调管道也换了,大家几十年邻居,为这个事情闹翻,犯不着。”郭老给两人添了茶水,继续说,“情理要讲,法理更要讲,空调水导致他人墙面渗水属于侵权,有责任赔偿,但赔偿数额要从实际出发。你们再喝口水,慢慢谈。”

  先说法,再讲理,最后谈一谈邻里感情,郭老调解了大约20分钟,蔡芳主动站起来,向刘红梅伸出了手:“刘大姐,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不对,我愿意赔偿,我们也不要再闹别扭了。”

  刘红梅一把握住蔡芳的手:“郭庭长说了,凡事讲法律,那就按实际修理的金额赔偿吧。大家还是好邻居。”

  这就是社区金秋驿站“老法官工作室”里很平常的一幕,几乎每个服务日都会发生。

  “老有所为”的约定

  1996年,郭老正式从法院退休,作为资历深厚的老庭长,立即受到了当地众多律所的青睐。“做了律师才发现,好多事情在法院是遇不到的。”郭老说,当时,当地居民的法律意识普遍较淡薄,经常有人拿着各种事情给他出难题,“社区普法活动也不多,很多人来咨询时对法律一无所知,开口就说官司必须要赢。”

  2004年,郭老提议在社区设立一个法律咨询服务站。很快,1名退休老法官和2名退休老公安报了名。郭老辞去了薪酬不错的律师工作,开始主持法律咨询服务站的工作。4位平均年龄近70岁的老政法人约定,每月的10日、20日到社区值班,一次来两个人,专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纠纷、代写文书等免费的法律服务。

  从社区坐堂接访,到街头巷尾当面答疑,再到广播站讲解新法新政,服务站越来越有模样,居民们也越老越愿意找服务站寻求专业帮助。时间久了,有人还给服务站编了一句顺口溜:“接待很热情,讲得很清楚,不收一分钱,还泡一杯茶。”

  小小的服务站,一办就是10年。随着更多退休法官、退休律师的加入,工作室从最初的4人变成了13人,法律咨询服务站更名为“老法官工作室”,服务时间也变成了每月10日、20日、30日,遇上周末便往后顺延一天。这个定时定点服务的“规矩”,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社区捧回了“国字号”招牌

  自“老法官工作室”挂牌以来,前来咨询的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就连梅城镇、大同镇、更楼街道等周边镇街的群众也纷纷跑来“寻医问药”。府东社区党委书记吴敏给“老法官工作室”算了一笔账:自成立以来,工作室从未间断过服务,至今总共接待法律咨询1143余人次,代写法律文书161份,调解简易案件192件,给党员和群众上法律知识课25次,成为协助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渠道。

  “有求必应,热情接待,耐心听讲,依法解答”,这是挂在工作室墙上的服务宗旨,“一般对象定点定时服务”“特殊群体送服务上门”“大型活动设摊服务”等是工作室的服务模式。如今,不仅在府东社区,在整个建德市,“有问题找老法官”都成了许多人常挂在嘴边的话。

  一直以来,建德市委老干部局积极探索离退休干部党建融入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按照“四有四强”的标准在基层建立“金秋驿站”,“老法官工作室”作为府东社区金秋驿站的活字招牌,越来越多的老法官主动加入,挑起了基层调解、诉源治理的担子。此外,府东社区金秋驿站里的“府东微法庭”“新安婆婆”等基层调解组织也相继设立,基层矛盾调解有了更多的形式。今年1月,府东社区还捧回了一块“国字号”招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服务站刚做起来那会儿,大家觉得调解就是口头上讲讲的,宁愿打官司。”郭老说着说着笑了,“现在来咨询的年轻人会说,打不打官司,能不能打官司,就听我们一句话。”(高卫华)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