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导航 > 社会福利 > 详细

专家大咖齐聚 探讨碳循环碳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2022-02-16 13:51:00  来源:中国网

  日前,“世界数字友好大会暨中国能源周”数字友好与碳基文明全球科学家大会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勇,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碳中和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袁东来教授分别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

专家大咖齐聚 探讨碳循环碳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主任、世界数字友好大会和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创始人杨勇致辞

  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主任杨勇做了题为《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思想为统领,推动构建数字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演讲: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是站在历史和哲学高度对“人类社会何去何从”给出了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哲学思想意味着开放、包容、普惠、无歧视,这与互联网发明者克莱因罗克所言互联网文化是合乎伦理、开放、可信、自由、共享的理念殊途同归。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价值观的道义大势,在数字经济“换道超车”的全新态势下,更需要我们团结起来、乘势而上、顺势而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新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建设顺应时势的话语体系。以“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要哲学思想为“根”和“魂”,构建数字友好公理系统,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和共赢的方向发展,优化全球治理秩序结构,观照人类共同价值追求。

  “数字友好公理系统”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创新内涵,是一种人与数字化和谐共生的社会形态和数字文明趋势,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人类生产生活和以数据驱动的数字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遵循科学实证不断进化和改善,最终实现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状态。“数字友好公理系统”是由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专业委员会全球首倡,并创办“世界数字友好大会”、倡议发起“世界数字友好日”、深入开展数字友好城市、数字友好园区、数字友好乡村等相关课题研究。

  杨勇认为“数字友好公理系统”的提出,除了对于人类社会当今面临的数字鸿沟问题的深度思考,更重要的是基于对数字世界发展经验、逻辑和预期的梳理、总结与科学实证,拟通过建立最广泛共识和协议的方式,将全球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不同优势的人民团结起来,差异化、有步骤、分阶段,在不同地区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更高水平的巴黎气候大会目标。中国加入RCEP,申请加入CPTPP及DEPA等,目标都是建立更加高水平的开放性经济。我们要深入把握WTO改革、RCEP、CPTPP、DEPA的高水平、前瞻化发展的实质内核,构建数字友好公理系统,在实践中加强复合式创新型人才培养和健康网络内容生态建设,创新文化表达、增进广泛认同、更新国际交往规则,优化全球治理秩序。

  杨勇在演讲中还谈到今日之中国对国际经济的贡献比重日益加大,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我们期望在核心技术、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同实体经济相融合、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稳步发展、完善数字经济证券规则、产权规则、数据治理和促进竞争等方面,进一步形成合力,与世界各界一道,构建尊重规则、开放市场、共商共赢、同舟共济、积极有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数字经济和数字贸易转型的机遇与挑战,需要强大的公理系统保障,方可长出参天大树,“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杨勇代表世界数字友好大会暨中国能源周组委会向全球科学家发出邀请,呼吁大家共同努力,更加快速地提高国际社会对数字友好问题的关注度,弥合数字鸿沟,消除数字贫困,防治数字垄断,建立数字友好全球共识,为共建数字友好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新路径和发现新方法。

  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碳中和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袁东来教授在会上发表了题为“碳的循环能否成功是检验碳中和的重要标准”的演讲。袁东来教授长期从事研究国家生态战略安全评价体系、碳基文明、“两山”理论、生态资本论、碳中和、富碳农业、农耕文化、生态文明等领域的系统方法论。他强调,我国早在2020年9月就已向世界宣告了“力争10年内实现碳达峰,40年内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在“碳”热度持续攀升的背景下,如何通过理论创新、技术创新、抢跑经济发展新赛道,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课题。

专家大咖齐聚 探讨碳循环碳中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中国富碳农业首席科学家、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碳中和绿色发展专业委员会会长、农业农村部农业信息化标准化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袁东来教授在讲述富碳农业

  在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进程中,面对着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冲突,必然需要相应的理念指导实践。“两山理论”的诞生,旨在塑造一种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强调顺应自然规律的绿色发展理念,把工业排放的二氧化碳变为农作物生长原料的系统方法,而不是纯粹地减少或者掩埋它们。运用碳捕集技术,发展富碳农业,修复大自然与人类生存环境,达到碳的循环和利用,有效打通了将二氧化碳由有害气体物质变为一种资源和能源的路径,由此摆脱束缚着社会经济发展的“碳枷锁”,创造出全新的“疏堵结合”的碳排放治理方法,解决了本世纪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难题和认识误区,使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成为现实。《生态资本论》实现了生态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协调与转化,提出了发展与保护相协调的实现途径,即经济生态化和生态经济化。

  经济生态化,必须转变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依托科技创新,发展绿色、碳循环的生产方式。而突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发展相关内联外生产业。如生产绿色农产品,推动生态旅游、生态康养等,将其转化为经济价值,则是生态经济化的主要方式。

  生态资源本身就是一种生产力,它不仅能产生木材等大量的实物产品,同时还提供释放氧气、水土保护等生态效能,这些资源和效能让工业、农业文明的发展得到了补充,与工业、农业产品一样,都是有价值的。富碳农业碳循环经济打造全新生态计价体系,是一种开拓性的数字金融创新体系。

  袁东来教授作为富碳农业理论与生态资本论奠基人,多年来系统研究了碳基文明、生态资本论和富碳农业的理论方法,利用富碳农业践行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富碳农业在中国及世界工农业发展中,第一次提出了对“碳”的全新认识、解决了人类对“碳”的认知的“盲点”和“断点”,即利用农业碳汇功能来消纳碳实现工业排碳与农业固碳良性循环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是中国农业的第三次(绿色)革命。

  “碳”是生命之本,自然万物的生长和繁衍,实际上是碳循环的不同表现形式。农业是人类生存的根本,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不只是为人类提供必需的生存、生活发展资料,而且提供生态环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可持续的“发展规律”,农业物质循环的主要内涵是碳循环。

  依据植物学理论,提高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才是增加植物生长干物质产量的基本要素和必由之路。传统农业调动的只是4%的增产因素,而富碳农业开发的是96%的增产潜力;二氧化碳作为“植物碳粮”可使作物光能利用率提高50%~250%。

  “富碳农业”包括碳汇林业、碳汇农作物业、碳汇渔业,是全新的生态可持续理念,是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下,依据自然界植物生长规律,并遵循自然科学、生态环境学、能源经济学、循环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海洋学、土壤学、植物学、植保学等基本原理,综合运用哲学和辨证法方法,采用系统工程和现代科技成果相结合的措施,将工业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巨量的、大自然不能自然消纳的二氧化碳富集后,作为“碳肥”(植物碳粮)在光和作用下有序地施用于农业生产,促进农作物生长,转变成生物物质(干物质)完成农业碳的有效中和,从而减少以至杜绝传统化肥、农药使用,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农作物品质和产量。(碳源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三大要素之一,碳源不足会严重制约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品质,碳源不足时,传统化肥的作用也将难发挥其极致作用。因为,植物的光合作用以碳源为牵引,带动氮、磷、钾等元素协调比例利用。)

  富碳农业所提出的现代化工农业生产一体化的富碳农业工厂方案,是将我国生产活动产生的100亿吨二氧化碳,在尽量减少排放的同时,加入到植物光合作用的循环之中,全部消化掉并转化成碳水化合物食物和生物燃料,成为新的能源和资源,使其既能减少碳排放,又能增加人类食物生产,恢复土壤微生物群的良性循环,并能可持续发展高效大农业。富碳农业为二氧化碳找到了一条有益的出路。目前,富碳农业已经不只停留于理论,还有了实践科研成果——富碳农业条义有机苹果。

  通过富碳农业技术的广泛应用,利用农作物对二氧化碳不断消纳,是逐渐平息极端气候变化的发生、降低极端气候变化的振幅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乃至世界现代化新兴农业的必由之路。

  碳基文明、富碳农业、《生态资本论》理论上系统提出了“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工业经济低碳化、农业经济富碳化、数字经济友好化”的促进经济内循环全新发展理念和发展实现碳中和模式。富碳农业碳汇循环数字经济是实现2060年碳中和目标下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发展实施新路径。

  最后,袁东来教授指出,数字友好与碳基文明是人与自然、人与数字化和谐共生的社会文明趋势,其核心内涵是以人为本的人类生产生活和以数据驱动的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并遵循科学实证不断进化改善,最终实现“碳路者,数先行”。(金玉)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