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兰州一家特殊儿童教育中心,有一个小男孩,他的‘六一’愿望是给自己脑瘫的哥哥买一个蛋糕。但其实,他自己也是一个脑瘫患儿。看到这个小朋友小小年纪却已经懂得为别人着想,让我非常感动。”今年“六一”儿童节前夕,冉雨欣在接受采访时,回忆起“拍卖愿望”项目。
近日,共青团中央表彰2015年度“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2岁的冉雨欣成为兰州唯一获此殊荣的共青团员,同时也是甘肃高校唯一获此殊荣的大学生。冉雨欣是西北师范大学空中乘务专业2012级的学生,在她看来,荣誉赋予她更多的是在公益道路上前进的动力。
“拍卖愿望”是西北师范大学“‘爱·尚’微公益”的子项目,以实现特殊群体的愿望为目标,利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把收集来的愿望“晒”在网络上,动员爱心人士和企业捐款捐物来帮助实现愿望。作为该项目的主持人,冉雨欣从大一起就致力于该项目的运作。
截至目前,“拍卖愿望”项目已为2000多个特殊群体圆梦。其中,一个小朋友的愿望让冉雨欣至今难忘。“他就想得到一把直尺,因为他喜欢做数学题,却没有直尺。这个心愿是那么纯真,简单到让人难以置信。”但在她眼中,再简单的愿望也不渺小。
大学4年间,冉雨欣几乎把课余时间都留给了一项又一项公益活动,除了主持“拍卖愿望”,她还曾5次下乡支教。
2013年7月,从小生长在兰州市的冉雨欣第一次下乡支教。班车从定西市通渭县城出发,沿着回形针般的山路行驶,风从敞着的窗户灌进来。4个多小时后,班车到达目的地——海拔2890米的法海村。
“初 次见到孩子们,他们非常沉默,不敢看我,课上提问更是没人回答。”当地的一些孩子的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们每天都掰着手指头计算父母回家的日期,心灵极其 敏感脆弱。他们需要的不仅是知识,还有精神上的抚慰。于是,她决定通过让学生写日记的方式,了解他们的想法,与他们进行更深入的沟通。
光线略暗、只有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装满了她每晚批改、回复学生日记的回忆。她坐在小书桌边静静地写写画画,笔尖传递出的师生情谊越发深厚。
20天里,担任六年级26个孩子的老师,冉雨欣曾到每家每户家访。一次,一个小男孩从很隐秘的柜子里掏出一样又一样东西,最后把他最珍贵的可乐取了出来。“他害怕我不喝,就直接给我拧开。但他力气不够,半天拧不开,还是执意自己拧。”
“心酸又感动!”当冉雨欣手中握着小男孩递过来的“稀世珍宝”时,她的鼻头泛起了一丝酸楚,半蹲下来摸摸他的头。“我不是一个善于表达感情的人,但是这些场景让我觉得很温暖,我特别想抱抱他。”
支 教结束返校后,她还不时收到法海村孩子们发来的信息。“这几天忙农活没空问候你,一切都好吗?”“我今天上学,想起补课的时候,很想你!”“听说你国庆回 来,我们都很高兴”……如今,他们仍保持着联系,她还会线上解答孩子们的疑惑,把解题步骤以图片的形式发送给学生们。
这次支教经历成为冉雨欣大学生活的“分水岭”,在她心田播下了一颗“公益”的种子。
2014年,冉雨欣发起了“微爱之光”西部农村青少年视力恢复项目。通过资料搜集、访谈调研、联系相关医院做检查,帮助西部农村青少年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该项目已于当年爱眼日正式启动。
她也曾和一些自闭症儿童打交道。“你对他微笑他也微笑,你伸出双手他也给你拥抱,尊重你给他们的每一分温暖。他们语言沟通特别困难,所以能有这些反应很难得。”自闭症儿童给她上了一课,“后天努力很重要”。
冉雨欣一直在种植、耕耘公益的路上。“能有机会走上公益道路,我特别高兴,也很珍惜。”让冉雨欣开阔视野的除了新奇的环境,还有一路上遇到的人,这些都是公益带给她的人生礼物。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可以走得更远。”今年9月,冉雨欣将参加团中央、教育部派出的第十八届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到少数民族地区开始新的支教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