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的中学课堂上,广东支教老师带着学生齐声朗读;昌都的医院里,义诊后重见光明的老人热泪纵横;藏区的温室大棚里,丰收的农民看着瓜果笑意盈盈……为率先响应中央关于“十三五”期间广东支持西藏昌都各项事业发展的部署,中山大学眼科医疗队近日赴西藏昌都地区开展了义诊。南方日报记者全程跟随采访,了解到中山大学近年来努力探索教学传承、医疗传承、校友传承方面“三位一体”的援藏“大学公益”新模式。
教学传承 21年支教从未间断
临近期中考,面对课堂上吵吵闹闹屡教不听的学生,赵一霖第一次生气地拍了桌子。“当时觉得很委屈,班里瞬间安静。抬起头时,最淘气的学生举起一张纸,写着‘老师,您别生气了,对不起’。我眼泪当时就出来了。”赵一霖说。
赵一霖是中山大学工学院的学生,2014年10月,她经选拔加入了中山大学第十七届研究生支教团。2015年7月,她休学一年,来到林芝市第一中学支教,任教数学。2015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她所带班级皆获得全年级数学成绩平均分第一。
在教学之余,支教团成员下乡走访困难学生家庭,今年已为林芝一中新增29个资助名额,为林芝巴宜区中学新增44个资助名额。“一对一”、“一帮一”是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品牌项目,已传承10多年,累计有5000多名贫困学生受此资助。
1995年开始,中山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支教从未间断,2015年还新增了西藏昌都支教点。支教带给藏区孩子们的知识在传承,中大学生这份永不熄灭的爱也在传承。
在离学校不远的林芝市人民医院,来自中山三院的医生开展了短期“2016年西藏地区住院医师临床技能规范培训班”。此次培训由中山三院心血管教授、广东省援藏医疗队副队长、林芝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周汉建牵头,将医学终身教育理念和实践经验、临床教学带到了林芝。
林芝市卫生计生委主任王洪举说,此次技能培训的开展,为林芝地区医学人才培养开启了一个全新的内培模式,有助于建立更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以弥补和改善目前院内医生缺乏严格系统培训的现状。
医疗传承 实施免费手术近2万例
“我要把广东记在心里!”看到5岁的女儿经过免费白内障手术重见光明,藏族康巴汉子索?旺措感动得热泪盈眶。
6月23日至29日,中山大学眼科医疗队奔赴西藏昌都义诊。面对闻讯而来排着长队的藏族同胞,医疗队员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一边吸氧,一边工作,为106名白内障患者开展了免费复明手术,为昌都眼科医生护士进行了专业培训,为108名贫困中小学生进行了医学验光和免费配镜。
虽然昌都市人民医院也能做白内障手术,但是术后发炎率较高。医院有先进的德国进口仪器,但是没有人会使用。“广东的医生带来了简便高效而且发炎率低的白内障手术方法,教会了我们使用仪器,真的十分感激!”昌都市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达瓦说。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发挥医疗技术和人才优势,探索出由“救济式医疗扶贫”到“发展式医疗扶贫”的公益模式。据不完全统计,自2008年至今,中心医疗队前往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实施眼科义诊手术,累计义诊人数8万余人次,实施免费手术近2万例。
校友传承 中大校友关注西藏发展
西藏昌都地区洛隆县孜托镇格亚村,老百姓过去常常靠天吃饭。毕业于中山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的藏族学生尼玛扎西任职村支书兼驻村工作队队长期间,协调了西藏农牧科学研究院,为格亚村争取到12000斤良种和5000斤尿素;邀请了技术人员指导春播,提高了粮食产量;争取了10座温室大棚,项目资金达130万元。他说:“感谢中大的培养,我要在工作中做出成绩回报中大!”
中山大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培养了近千名来自西藏的本、硕、博各层次的优秀人才。2001年起,又开始集中招收来自西藏地区的藏族本科学生。如今,他们已分布在西藏地区各个行业。6月26日,中山大学西藏校友会成立,中大希望通过该平台进一步加强粤藏合作。
长期以来,中大的校友们一直密切关注西藏的发展。了解到昌都部分学校存在饮用净水困难,广州中大博士一百净水机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大校友王办传捐赠了10台直饮水设备;听闻高分考生对上大学有资金顾虑,珠海伊斯佳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大校友王德友为昌都一中考上中山大学的考生每年提供1万元的资助直到毕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中大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精神熏陶,在校友们的身上不断传承和体现。
把“输血”变成“造血”,“骑车带人”变教会“自行踩车”,中山大学在西藏的大学公益新模式,发挥了高校独特的作用,让爱在高原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