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娟和“干女儿”朱铁梅)
走进教室她是学生的老师,走出教室她是学生的公益伙伴。她,就是娄底职业技术学院的老师阳娟。
2015年,一场迎新活动让阳娟的生活有了改变。那天,一个父母双亡的孤儿被一位老人送来上学,和老人谈完话后,阳娟忍不住想,一旦老人离开人世,留下的孩子该怎么办?她当时就冒出一个想法——建立孤儿信息库,建立帮扶基金,名字就叫财经系“一元钱,一份爱”帮扶基金,旨在搭建资助与帮扶的平台,以帮扶贫困学生。
对于那位孤儿的情况,阳娟当即就上报学校,为她免去了住宿费。几天后她又组织对财贸系进行全面摸底,建立孤儿信息库,统计出全系共有10名学生孤儿。并于今年4月将第一期募捐到的4500余元,捐赠给了4名愿意接受资助的孤儿。
她是学生心中的“干妈妈”
就在建立孤儿信息库的同时,阳娟认养了一个干女儿。
当得知15级朱铁梅自幼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家庭困难靠帮扶才来到了职业技术学院的情况后,阳娟立即决定每月资助她400元的生活费,并经常把她接到家里吃饭,与她敞开心扉聊天交流,把她当成自己的女儿。因此,朱铁梅亲切地称她为“干妈妈”。
阳娟还情系福星老年公寓的老人,牵挂康复医院病痛中的精神病人,关爱留守孩童……在公益的路上,她尽己所能,用爱心与责任送去温暖。
走上公益这条路,与学校整个环境相关,从燃灯公益协会的感触,到身边老师学生献身公益,阳娟称自己的公益路来自于身边环境的耳濡目染。
“其实一个人做这些事,与人生路上接触的人及环境相关。”阳娟告诉记者,“在我大学期间,遇到了一个知心的阿姨,一直得到她的帮助,对我的影响很深,是我人生中的导师。”,“除了父母,我与她交流最多。她曾经帮助了我,现在我也开始帮助其他人。”
用爱心换知心 公益路上的思考
2014年阳娟接过燃灯公益协会的接力棒,开始了她别具风格的燃灯公益协会管理模式,拓宽公益活动主体与内容,把残疾人、老人纳入公益的范围,同年12月《关爱留守儿童,燃灯与你同行》成功立项湖南省大学生德育实践项目。
一路走来,公益之路并不容易,有人支持认可,也有人泼冷水。让阳娟感触最深的是,帮扶中一定要关注受捐助者的心理变化,有的孩子不愿意接受捐助。“比如今年4月原本计划捐助10位孤儿,可最终只有4位孩子愿意接受。”
与孩子们的每一次交流,都让阳娟坚信公益带来的力量。“当她把你当成贴心的人,逢年过节与你发个信息,感觉还是蛮贴心的。”
“我发现很多人都愿意去做公益,愿意点对点进行帮扶,但由于中间信息的不对称,让人迈不开脚步。”阳娟有一个小小的梦想,希望能尽己所能真正将帮扶基金做实做起来。“第二期方案已经出来了,这次我想采取众筹的方式,将帮扶真正做下去。虽然个人力量有限,但能做一点就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