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名乡村教师的公益事业

2016-08-08 00:23:36  来源:中国青年网

中国青年网长沙8月2(通讯员 龚彩红 何倩妮)“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面对传统乡村文化,能够做到深知其渊,与时俱进,是当代人推动传统文化传承最艰难的一点,而这对乡村教师杨敏来说却是一件已经坚持了快两年的事情。

为了探寻这位“传奇”教师,树达学院学社联支教队志愿者多次与这位乡村教师交流,揭开了她三年来的“公益”之密。

从接手乡村义工工作至今,她致力于推进村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帮扶惠农村留守儿童、贫困子弟的学习。两年来她走访了几百户村民,建立了自己特有的管理模式。

寻梦,源于那份传承

“村里的舞龙队已经有75年没有正式演出了”,这是三年前杨敏第一次走访时,舞龙传人简老对她说的一句话。当时,杨敏看到这一现状,内心便萌发了传承乡村古老文化的念头。

杨敏说:“传承舞龙文化是每一位有乡情的村民都有的情结,也是我对乡土情结的眷恋和不舍,更是我一直以来找寻的梦想”。为此,她不顾家人反对,投身乡村义工。

义工和来访的小记者交流惠农村舞龙文化中国青年网通讯员何倩妮摄

杨敏刚成为村社义工时,乡亲们大都对这个义工团体抱有质疑的看法,也不愿意参加她组织的一些活动。这让杨敏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苦恼,为了解决这种尴尬的局面,她一户户走访,面对面解决乡亲们的实际问题,建立乡亲们对义工的信任。

走访时,杨敏从不耽误乡亲们的农活,看到乡亲们在地里,二话不说,抡起锄头就开始帮忙,粗活脏活从不嫌弃。

谈起杨敏,有老人对记者说:“小杨,真是勤快,每次来我家,二话不说就先帮我把家里水缸灌满,院子打扫干净。”和乡亲们接触多了,他们也更加理解杨敏,反对的声音渐渐消失。

这时杨敏开始“招兵买马”,联系村里以前喜爱舞龙的老人,请他们出山,传授经验。另一方面,她积极联系政府文化管理部门,让舞龙队能够有固定的演出,杨敏说:“只要经济来源稳定,乡亲们肯定不会放弃这一世代相传的古老文化”。

果然,知道有固定收入后,乡亲们积极性高涨,许多在外打工的乡民听到消息都开始主动联系杨敏。人马齐全后,其他事情自然水到聚成。经过杨敏的监督和舞龙队员的努力,舞龙队这两年多次参加村里镇上的各种活动,一洗多年的沉寂,在十里八乡享有盛誉,并夺得去年长沙县乡村舞龙比赛冠军!

杨敏的仁爱关怀、坚持不懈,打动了每一位村民。推动了舞龙这项古老文化的发展。让舞龙文化继续在惠农乡村传承的同时,也加快了村民脱贫致富的步伐。

助梦,源于那份奉献

“剪一片时光,留一展眷恋,一段情,源于深爱,一份爱,始于情浓,总有人赢在时光的尽头里,不用惊天动地,只需尽心而为!”杨敏说道。三年前,她在走访过程,了解到当地留守儿童的情况,仅惠农村就有23户31个,他们均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大部分孩子疏于管教,生活艰苦。

简若兰的梦想是想当一名医生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龚彩红摄

其中年仅十三岁的简若兰,生活在一个家徒四壁、父母双残、姐姐智障的家庭。年迈的奶奶在一次山间劳作时,也摔断了手。每日天刚微亮,她便起床烧火做饭,帮母亲和姐姐洗漱,喂猪养鸡,然后步行十多里山路去学校读书,日复一日的做着这些事情。

豆蔻年华的她本该无忧无虑的在田野玩耍逗乐,但迫于现实,她要为一家人的柴米油盐醋精打细算。从外表看来,这个农家姑娘,干净秀气,活泼可爱,仿佛他遇上的所有不幸和坎坷都是过眼烟云。

了解到实际情况的杨敏后,一方面,多次撰写报告,通过现代网络平台宣传惠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积极联系自己认识的一些慈善的企业家。

“我手机里和杨敏有关的短信全是有关留守儿童的。”乡村企业家李先生笑着说道,在杨敏的多次上门拜访和宣传之后,终于有一部分企业家答应出资设立励志奖学金,帮助其他留守儿童和贫寒子弟。

另一方面,她建立了关爱留守儿童的固定义务支教渠道,每个暑假,积极联系大学生志愿者来村里进行暑期”兴趣课堂“支教,开拓孩子们的视野。杨敏说“尽管这些举措杯水车薪,但只要尽力而为,一定会越来越好”。

在杨敏的介绍下,小记者们对生活贫寒的若兰进行了一次家访,她对来访的记者这样说道:“我现在生活的很幸福,只要有时间,杨阿姨和一些有爱心的人就会带些自家种的蔬菜来看望我,帮我干些农活,经常和我聊天谈心,他们总是鼓励我要用功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现实没有辜负善良的助人者和懂事的农家姑娘,简若兰虽境遇凄惨,但幸而性格坚强乐观、学习刻苦,成绩在班上名列前茅。

三年走访,两年不遗余力的奉献和付出,让惠农村的留守儿童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同时,数量上也在逐年递减!

圆梦,源于那份坚持

两年来,杨敏初心不改,义工乐园已成体系。惠农村舞龙队也如雨后春笋般壮大,留守儿童问题也逐渐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帮扶。当初许下传承文化和助梦留守儿童的愿望,如今已成现实,洒在惠农的每一个角落。

但杨敏不满于现状,她说:“圆梦只是下一个目标的开始,只坚持不懈的努力才能让更多的人得到快乐和幸福”。惠农义工乐园之所以在杨敏等义工的管理下,短短三年之内取得如此好的效果,不仅仅是她和其他义工的无私奉献,亦是坚持使用先进管理方法的效果。

杨敏等义工坚持用心为村民办实事,在楼利坡组水渠的改造过程中,为了聆听乡民的真实想法,她多次走入农家。“有的村民家里的青年劳力在外打工,有的村民经济水平不高,有的村民不愿意挪动水渠旁的私人建筑”杨敏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为了解决这一分歧,义工们,帮助其筹工筹劳,重修了600米的水渠。让村民的水利灌溉条件得到了改善,也为惠农村的快速脱贫做出了贡献。在管理过程中,杨敏等义工,坚持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用仁爱和耐心打动了所有的村民,赢得了村民的信任,也为今后的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

工作劳累,伏桌即睡的义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倩妮 摄

“懂得奉献自己的人,能得到他人的感动、社会的包容。而你感动人的不仅仅是品格,更是做事的态度和心中的信仰!”当地政府领导曾这样褒扬杨敏。两年的坚持带来的不仅仅是村民一家亲的氛围,也是爱和温暖的彰显。“义工服务行业光靠一两个人是举步维艰的,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杨敏说道。

关键词:&rdquo &ldquo 村民 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