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是那一抹灿烂的微笑。回首望去,孩童脸上挂满灿烂的笑脸,老人脸上洋溢幸福的笑容,这些都是安徽师范大学赴四川洪雅“红烛行动”爱心支教团队的志愿者们在20天的社会实践期间里带给孩子和老人们的快乐记忆。
伸出小手,轻轻抚平手间的皱纹
“奶奶,您想家吗?”话音刚落,一直聊得很开心的奶奶突然安静了,只是抿着嘴淡淡地微笑,不再说话了。自志愿者们来到柳江中心敬老院后,敬老院的老人们都开心得合不拢嘴,与老人们细心交流后才了解到,这些老人们多为孤寡老人,或是无儿无女,或皆无所养。看着奶奶垂下的眼帘,志愿者拉起奶奶的手,岁月的沧桑在她的手上毫不留情地留下痕迹,褶皱与褶皱之间的深壑饱满无言的心酸。志愿者伸出温暖而有力的小手,轻轻抚摸掌间的指纹,试图抚平奶奶心间的皱纹,奶奶抬起头,可爱地笑了。
图为奶奶说话动容
他们想要的并不多,只是渴望能够多一些陪伴,一丝呵护,一片关怀。这关怀不需要多长,不需要多久,哪怕只是半天的陪伴,也会使他们像孩童一般,发自内心地笑。
张开大手,才能拥抱敞开的心扉
在支教中,志愿者们遇到一个特殊的孩子。罗丞玉是学校里的孩子王,调皮捣蛋的个性让每一位志愿者都头疼不已,无论问他什么,他都会以一副满不在乎的鬼脸作为回应。但听当地老师说,这个孩子在学校平时也是个问题学生,为更深入了解这个特殊的留守儿童,志愿者一行人来到了罗丞玉的家中进行了首次家访。
村庄在一个山脚下,沿着窄窄的田埂走到尽头,便是到了。山脚,小屋,菜园,老人,这是志愿者对罗丞玉家的第一印象。交谈中了解到,罗丞玉的爷爷今年84岁,因常年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和风湿性关节炎,身上贴满药膏,不能从事任何体力劳动,家里仅靠78岁奶奶上山采中药、捕鱼维持生计。当志愿者们和爷爷聊起罗丞玉时,爷爷总是满脸笑容地说他这个孙儿很懂事、很孝顺。
这让志愿者们惊讶不已,平常调皮捣蛋的孩子王在家竟然是个孝顺懂事的小大人。据罗丞玉奶奶说,罗丞玉的父母在他3岁的时候就离开了家外出打工,平时只有过年偶尔回来一次,但最近几年他们都没有回来。每天放学回到家,罗丞玉第一件事情就是帮奶奶割猪草、背鱼食,奶奶上山采中药,他就在山上捉笋子虫以卖钱补贴家用。
心酸而又心疼的志愿者们陪伴了罗丞玉一下午,上山捉虫、试吃野草、趟水捕蝉……看着罗丞玉逐渐开怀的笑脸,才发觉,原来调皮捣蛋只是他保护自己的外衣,只有张开双手,才能拥抱他敞开的心扉。
图为志愿者陪孩子捕蝉
一个孩子完整的人格无法在一朝一夕得以体现,像罗丞玉一样,对于他来说,相对较陌生的志愿者们只是陪伴了半天的时间,他就毫无保留地交与完整而真实的自己。所以说,给留守儿童们多一些陪伴,才能真正走进他们内心,才能丰富完善他们的人格。
爱的反馈,大手小手本相连
“再不回来我就长大了”,稚嫩的笔迹还留在擦了很多遍的作业本上,这是感恩主题班会上一个小朋友在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中写下的心里话。
感恩主题班会举行之初,孩子们都若无其事地做着自己的事情,但随着感恩漫画视频的播放,孩子们慢慢被带入进去,看到每个人从呱呱坠地到学会吃饭、写字到慢慢长大以及父母慢慢变老的全过程,教室里开始出现了抽泣声。随着主题班会的进行,孩子们对父母的思念越发强烈,最后终于忍不住,大颗大颗地落下了泪水。
柳江小学的孩子们大都为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几年来能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与他们谈心聊天,却发现他们从没有抱怨过父母。“他们是为了挣钱让我上学”小小年纪的李闯这样对志愿者说。在他们心里,没有过埋怨的情绪,一年一次甚至是几年一次的相见就会成为接下来一年的美好回忆和动力,哪怕仅仅是与父母相见的片刻间……
图为思念父母
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小乌鸦已经学会反哺,请张开双手,给孩子一个拥抱吧,大手小手本相连,孩子的世界里爱大于物质,陪伴才是他们最需要的。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这是孔子理想中的大同社会,也是我们所期待的幸福生活。
微笑是世间最美好的事物,孤独的老人、留守的孩子、离乡的父母,都应拥有幸福的微笑,愿小手与大手紧紧相牵,因为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文中姓名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