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2020-10-16 05:15: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来自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报道】

  光明日报拉萨10月15日电(记者尕玛多吉)党的十八大以来,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和西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瞄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脱贫攻坚由集中攻坚向全面巩固提升成果转变。

西藏:历史性消除绝对贫困

  近年来,昌都市新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68个,全市9.9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陆续告别了大山,住进新房子。2018年,次仁旺堆一家从昌都市芒康县徐中乡卡布村搬迁到德吉康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告别了村里土木结构的老房子,住进了安置点100平方米的新居。左图为次仁旺堆(右)和母亲措姆在安置点楼前(9月29日摄);右图为德吉康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角。新华社记者 詹彦摄

  15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拉萨举行新闻发布会,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吴英杰就西藏脱贫攻坚情况作介绍,并答记者问。

  西藏是全国“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中唯一省级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是脱贫攻坚之初全国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扶贫成本最高、脱贫难度最大的区域。2015年年底,全区74个县区均为国家级贫困县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9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5.32%,高出全国19.62个百分点。

  吴英杰说,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西藏层层压实脱贫责任,自治区党委连续5年召开全区脱贫攻坚会议,逐县分析致贫原因、制定差异化政策,先后制定出台70多个政策文件。在全国率先成立了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四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形成了上下贯通、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省级领导带头联系条件最艰苦、脱贫任务最重的深度贫困县分片包干调研督战,以上率下高位高压推动脱贫攻坚。

  经过多年艰苦努力,截至2019年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脱贫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历年动态调整增加3.8万人)实现脱贫,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的1499元增加到2019年的9328元。“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实现,历史性消除了长期困扰西藏各族群众的绝对贫困问题。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近年来,西藏正确处理好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的关系,大力发展青稞生产、牦牛产业、旅游文化、建筑建材等优势产业,让贫困群众“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实现就业脱贫。2016年以来累计投入398.9亿元,实施产业扶贫项目2984个,有263种扶贫产品纳入了国家扶贫产品名录,带动23.8万贫困人口脱贫,受益群众超过84万人。

  对“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区域的贫困人口,吴英杰说,西藏采取了大集中与小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将贫困人口易地搬迁至城镇周边、生产资料富裕和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区域。目前,易地扶贫搬迁965个安置区(点)全部竣工,26.6万人已经全部入住。同时,持续加强后续帮扶,提升搬迁安置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从根本上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近年来,西藏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区外、企业、市场就业或返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培训贫困家庭劳动力17.63万人次,转移就业34.05万人次。同时,西藏还将10万建档立卡贫困对象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兜底,实现应保尽保,农村低保、分散和集中供养的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分别提高至年人均4713元、7070元、13213元。

  吴英杰说,西藏还充分凝聚脱贫攻坚力量形成帮扶合力,全面加快了脱贫攻坚步伐。在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西藏自治区连续4年被中央确定为“综合评价好”,经第三方评估,西藏脱贫攻坚群众满意度达99%以上。下一步,西藏将严格落实中央“四不摘”要求,保持现有的帮扶工作体制不变、机制政策不断、力度不减,建立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产业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均等化,确保脱贫群众不返贫。

  《光明日报》( 2020年10月16日 07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