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千里乡村路打通文化旅游大动脉

2021-03-24 04:28: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

  河北涉县:

千里乡村路打通文化旅游大动脉

  光明日报记者 耿建扩 陈元秋 光明日报通讯员 谭磊

  跃涧峭壁间彩练似游龙,层层梯田中蜿蜒十八弯,行车入云端美景不胜收……刚进入三月,河北省涉县的千里乡村路上已是春光满溢、生机勃勃,引得无数游客前来。

  涉县位于太行山区,是革命老区。来过涉县的人,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这里的道路除了基本的行车功能外,更多地被赋予了人文情怀和文化内涵。这里一路一特色、一路一景观,乡村公路成了旅游公路。

  近年来,涉县依据地理、民俗、镇村布局规划,探索建立“农村公路+文化”发展模式,大力挖掘筑路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全县千里乡村路上镶嵌了300余处文化景点,外地游客慕名而来,当地老百姓的日子也因此红火起来。

  1.6万人修“愚公路”

  在涉县关防乡后池村东边的愚公碑下,村小学副校长刘榜年正在给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教育课。在他看来,几年前百余位村民为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用自己的双手修成“愚公路”的事迹,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教科书。

  后池村坐落在一条山沟的尽头,全村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建在山上的梯田。上山的土路,经不得雨水,年年修却年年坏。因为不能通车,肥料运不上去,收获的庄稼也要人扛驴驮才能运下山,很多村民放弃了耕种。

  2015年12月,刘虎全等几名老党员开始上山修路,带动村民用两个多月时间,以出义务工的形式修建了一条6米宽、4000米长的通山道路。受此启发,涉县多方面筹措资金,发动广大干部和群众一起上工地。从与河南安阳交界的田家嘴,到与山西左权交界的旮旯铺,涉县最多时有1.6万名干部群众投入道路建设之中。

  就这样,他们在南太行的高山之巅、深谷之中、悬崖之上,打造出了一条连接三省三县的千里乡村路。

  后池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发扬当代愚公精神,修通致富道路,被评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如今的后池村,每天接待游客2000多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得如火如荼。

  一条公路通全域

  129师纪念馆坐落在涉县赤岸村,这里地处清漳河畔,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129师9000多人,从陕西省富平县庄里镇出发,翻越太行山,进驻涉县,以此为中心创建了全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最巩固的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几十年岁月变迁,129师的红色精神在涉县的土地上浸润蔓延的同时,也为这个远居深山的革命老区带来了火爆的人气。

  “2019年,129师纪念馆的接待量超过200万人次。”129师纪念馆办公室副主任张文丽说:“千里乡村路的修通,更加方便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走进129师纪念馆,缅怀革命先烈,重温革命历史,铭记129师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时至今日,129师纪念馆已经成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京津冀10条红色旅游专线之一。涉县依托这一红色文化资源,打造了太行颂文化园、红色记忆小镇等一系列红色文化景点。通过千里乡村路,游客们就能漫步其中,一屋一舍,一砖一瓦,映入眼帘,直入心扉。

  同时,涉县确立了以红色旅游为引领,根祖旅游、山水旅游为两翼的全域旅游发展思路,通过千里乡村路连接起以“中国太行红河谷、太行梯田大峡谷、太行红叶大峡谷”三谷为支撑,以娲皇宫、129师红色教育基地、太行五指山等9大景区为核心,辐射带动60多个中小景区的“3961”旅游景区体系,一条公路通全域,勾画出了以“四好农村路”带动旅游发展的全县布局图。

  高颜值转换成高产值

  从129师纪念馆出发,向北不远,就是涉县的千里乡村路。沿路的书法石、烽火台、休闲亭台等各类造型,将卵石用到了极致。其中“河石支山”就是根据女娲娘娘的传说制作完成的。

  在千里乡村路上最负盛名的圣福天路西端,有一个景点以会唱歌的石头而闻名,这个地方就是响石岭。随着来这里“打卡”的人越来越多,这里的百姓吃上了民俗旅游饭,发起了民俗文化财。

  响石农庄是郭云花一家人在响石岭山冈上经营的一家农家乐。由于道路崎岖,通行受阻,从2014年到2017年,响石农庄开业3年,不但没叫响,还赔了个底朝天。“原来这个山都是荒山土岭,路也是小路,游客进不来,我们一天的收入寥寥无几,一直想关门,但又不甘心。”回想起当初创业的艰难,郭云花的笑容里仍有几分苦涩。

  2017年11月,涉县的千里乡村路建成通车,沿线贯穿10个乡镇,打通了多条过去遗留的断头路、卡脖路,串联起县域内诸多旅游景点,并与河南、山西等地景点相连接,吸引了大批游客纷至沓来。“现在路修通了,我们心里有了底气。人越来越多了,小餐厅变成了大餐厅,现在我们一天的营业额就有上万元。”郭云花说,自从千里乡村路修通以后,响石农庄从“没人来”变成了“住不下”,“老人小孩娱乐这方面我们想解决一下,还有就是住宿,今年最大的愿望就是再盖个宾馆”。

  千里乡村路打通了涉县旅游产业的大动脉,把游客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深山区的各个景点,而沿线的农家乐就像漫山遍野的野花,开出一朵带红一片。“以前在外打工,离家远,工资低。”张秋苗是响石农庄的服务员,她家就在响石岭上的圣寺驼村,“圣福天路开通以后,这里招工我就来这儿干了,一年能挣两万多元,也能照顾家里。现在邻居来了好几个,都在这里打工呢。”

  把乡村公路变成旅游公路,把高颜值转换成高产值。仅2018年,涉县千里乡村路沿线的150多个村庄,就新增农家乐、民宿等300余家,从业人数3000多人,带动近30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如今的涉县形成了“三纵九横十八条支线”的公路框架,构建了横贯东西、纵连南北、四通八达、快进慢出、宜驾宜游的全域旅游大交通网络,形成了以路促景、以点带面的交通辐射体系,还带动了沿线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建设旅游景观带、休闲康养带、经济隆起带、致富引领带上下功夫,不仅带来了人气财气,凝聚了党心民心,探索出一条“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新路径,更打通了乡村振兴的大动脉。

千里乡村路打通文化旅游大动脉

扫描二维码查看更多内容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24日 10版)

关键词: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