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足迹】
讲述人: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社长 张潮瑛
我是2010年从广州回到家乡海南创业的,那时候我24岁,尝试创业做餐饮却没有成功。一次机缘巧合,我到家乡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县文化馆查阅资料,发现许多人在保护与传承我们本土的黎锦技艺,这让我心生感动。小时候,外婆和母亲在家里织黎锦的情景,我记忆犹新。黎锦情结在我心中从未消散。
我向白沙县文化馆馆长符少玲提出想做黎锦文化产业方面的创业,她非常支持,马上给我推荐了师傅,让我学习纺、染、织、绣等技艺。2016年1月,我的白沙灿然黎锦手工艺专业合作社成立,合作社共有6名员工。当时,县里还为返乡创业青年提供创业基地,一年时间免费,给我的支持更大。现在,我们的合作社已经发展到26人的规模,在全省各市县还有600余名兼职织娘。
2018年年底,我们开始尝试在新媒体平台发布小视频介绍黎锦服饰,但关注的人并不多。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们调整了方向,不再干巴巴地介绍,而是穿上黎锦服饰、拿起黎锦包包唱歌跳舞。视频的浏览量、互动量就这样一天天多了起来。现在,我们的抖音号关注量已有3.5万人,通过抖音卖出去的黎锦产品已达到我们全部销售额的85%。
我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数百年前,黄道婆南渡至海南崖州(今海南省三亚市崖州区水南村),在这里生活了三十余载,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当她回到故乡上海松江乌泥泾后,就将崖州先进的纺织工具和技艺带回当地,热心向人们传授,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手工棉纺织技术革新家。
古往今来,我们黎族人热情好客、勤劳友善,黎族文化的包容性也非常强。我想,在数百年后的今天,只要是真正了解并热爱黎族文化的人,一定不会抱残守缺,一定会希望我们的文化遗产被更多人熟知和喜爱,希望传统技艺融入更多时代内涵。
我们把时尚元素注入传统黎锦,使其更具时代气息。传统黎锦的染色原料多采自野生植物或矿物,红、黑等基本色彩因容易采集而在传统黎锦服饰上的应用最广,黄、白、粉、橙、褐、紫等中和色因需要调配而应用较少。黎锦服饰在现代工艺的助力下色彩更加灵活多变。
我们也发现,现在本地一些黎族人对黎锦了解还不够深入,这也让我意识到所做的事情有着重要意义。让更多人了解和爱上黎锦,传播黎锦技艺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都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当我们以丰富多样、大众易接受的方式展示黎锦之美,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加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相信会有更多人潜心去研究、保护、传承,会走进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学习更精深的内容,会来到我们黎族人的聚居地感受最地道的文化氛围。我愿意和黎锦一起拥抱未来,享受非遗文化传承的乐趣。
(光明日报记者陈怡、王晓樱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31日 0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