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视角】
作者:李莉娜(首都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副教授,谭芳,系该院硕士研究生)
编者按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学龄前儿童处于个性倾向和道德观念形成的萌芽期,是培养良好品德行为的黄金时期,立足幼儿所生长的社会文化环境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启蒙,萌发自己作为中国人的自我意识,增强对祖国的自豪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对幼儿和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大部分幼儿园都有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意识和行动,但在开展过程中多从成人视角出发,脱离幼儿生活经验,存在着灌输式说教多,体验式感知少,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传统教育内容多,时新教育内容少,园内教育多,家庭、社会配合少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爱国主义教育中要坚持从娃娃抓起,做到润物无声,注重落细落小落实、日常经常平常。如何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需求,构建科学、合理的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路径体系,使之既能满足社会需要,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是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也是优化利用教育资源、尊重幼儿学习规律的需要。
2021年5月25日,江苏省如皋市健康幼儿园老师在指导小朋友绘画《红军过草地》图画。徐慧摄/光明图片
2021年5月25日,江苏省海安市七星湖幼儿园的孩子们体验“跋山涉水”小游戏。姜明摄/光明图片
扫描二维码,参与话题讨论。
1、淡化认知目标,重视幼儿的活动体验和情感启蒙
爱国主义的概念比较复杂,带有一定抽象性。幼儿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应当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将抽象的概念范畴和逻辑思路还原为具体的承载实体或情境体验,而不能按传统和惯例照本宣科,灌输式说教。
首先要依据幼儿年龄发展特征、学习特点和已有经验、兴趣等制定具体可行的爱国主义教育目标,这里的目标包括情感、认知、能力的综合目标,而不是停留在窄化了的特定概念的传递、以认知为中心的目标。因此,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中要重视儿童的熟悉感、自豪感、归属感等情感层面的萌发。例如春节、中秋等传统节日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对于团圆的追求,端午节蕴含的对于爱国人物的崇敬感,爱国榜样人物身上的重视集体利益、甘于奉献的精神,还有传统艺术背后蕴藏的匠人精神等等,其实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可挖掘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意蕴。因此,教师应选择恰当的切入点,进一步挖掘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情感内涵和目标。
其次要增强幼儿在活动中的体验。体验包括心理层面的,也包括现实层面的。教学方法、形式、手段向生活化、游戏化靠拢,增加幼儿的主体性;创设浸润情感韵味的核心价值场域,让幼儿产生真实的认知好奇和情感涌动。例如,在“清明节,祭奠英雄”为切入点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孩子们并不太明白“英雄”的内涵。所以“什么是英雄”可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线索,对此教师不用着急给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可以引导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探讨,通过亲子共读,阅读绘本故事。幼儿通过绘本,结合英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在班级分享自己对于英雄的初步认识。借着这个契机,让幼儿画出自己心目中英雄人物的样子。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发挥想象,又或是凭着对绘本中人物形象的记忆进行再加工和创造,实质上是对英雄人物印象的再一次加深,在绘画中表现自己心中的英雄的品质和特点,拉近了自己与英雄人物的距离。随后,鼓励孩子们要把自己喜欢的故事表演出来。如果说绘画是将脑海里的形象呈现在纸上,那“故事表演”则是在熟悉情节的基础上尝试去理解人物背后的精神品质,再通过自己的语言、肢体、表情等多种方式表达、呈现出来,这又是另一种不一样的、更为具体的认知和情感体验。教师跟随幼儿的兴趣,尊重幼儿的选择,以幼儿真正喜欢的故事作为表演剧本,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熟悉故事、讨论人物的勇敢和善良等品质,这些其实都是潜移默化地在影响着幼儿关于“英雄”的认识和情感联结。通过表演的形式唤起幼儿的身体、意识、情绪、想象等,在体验和虚构的情境中表达想法、呈现行为,这实质上也融通了多方面的发展。活动体验和自主性的发挥充分尊重了幼儿发展的整体性,经验建构的前后关联也有助于发展幼儿横向的认知积累与纵深的情感体验。幼儿能够在操作中、游戏的情境中感受和体验,往往能够调动其情感和认知的投入程度。只有充分尊重幼儿的体验需要,才能真正破除灌输式的爱国主义教育思路,融通认知和情感的双向建构。
2、关注渗透式教育,增强活动的延续性、深入性
爱国主义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一种价值认同和归属感,而对幼儿来说更多是情感启蒙和浅层的基本知识了解。吸引、感染、润化是大致的整体思路。吸引,就是要有一个有趣的、互动性强的切入点和线索;感染,就是幼儿觉得在活动中有事情可做,或者情境性强,有丰富的体验感;润化,就是教育的生活性、延续性和自然性。
爱国主义教育不应该割裂于一个个独立的活动中,因为一日生活中蕴含着的教育契机,材料、环境中都渗透着教育哲学。但是很多幼儿园的爱国主义教育多是“应景式活动多,渗透式养成少”,他们常常采用关键节点应景或心血来潮恶补的方式,比如单纯借助国庆节、建军节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契机式”爱国主义教育,忽视了爱国主义养成的长期性、持续性和渗透性。而爱国主义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潜移默化中的观念渗透和情感启蒙,是一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过程,需要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在游戏中去渗透。创设适宜的幼儿园和班级环境,要发挥隐性教育资源的作用。例如:在幼儿园整体环境层面,可以利用祖国美景、传统节日节气进行主题装饰,创设传统文化或蕴含中国元素的公共环境;在班级层面,可以结合主题活动和幼儿一起设计、创设系列主题墙。
另一方面,可以巧用环境熏陶和区域材料展开持续性的、渗透式爱国主义教育,是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生活化、游戏化的重要表现。教师可以以区域材料、游戏为载体,增强幼儿的体验感、参与感,渗透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爱国主义主题活动中材料投放和选择与主题相匹配,呈现出课程的思路和引导方向。比如中国地图、民族娃娃、长城模型、京剧脸谱等实物的投放,都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为幼儿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在活动开展前幼儿通过观察、操作、与同伴交流、分享等对这些物品产生熟悉感。在集体活动开展中,幼儿可以结合区域活动中自己的操作体验和印象调动已有经验,提高幼儿的自主性和参与度;教育活动开展后,幼儿还可以结合课程开展过程中建构的新经验和自己感兴趣的点,继续回到区域中进一步观察、操作和体验,这恰能够满足其需要,调动、运用和表达已有经验和个人创作想法。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隐性的、渗透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途径能更好地增加了幼儿体验的机会和经验的累积。
3、挖掘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生动的教育素材
随着时代的变化,爱国主义的内涵和外延也随之发生着改变,对于孩子们来说,爱国主义教育应该与时俱进,关注当下。由于幼儿的认知和情感的递进是抽象的,这一认知特点决定了只有在鲜活的社会互动中、在真实的体验和操作过程中才能去获得认知和情感的萌发。而目前社会生活中与幼儿息息相关的,能够激发孩子爱国主义情感的教育素材恰恰没有在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中体现出来,而更多是在围绕一些传统教育内容打转转。因此,教育者要善于挖掘与幼儿生活密切联系的、生动的教育素材。比如在与新冠肺炎病毒这场战“疫”中,许许多多的身边的“逆行者”挺身而出,典型人物和事迹的引导作用不是灌输式的解说,而是贴近生活、契合幼儿认知水平的情景化共情的过程。在通过电视、与家人的交谈等,孩子们多多少少会有些了解的情况下,教师可以从中提炼出主题,围绕主题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让孩子们去感受逆行者们身上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这正是爱国主义教育最鲜活的素材。在内容方面,让一些新时代生动、鲜活、可亲可感可接受的身边故事进入教材、走进课堂,对幼儿爱国主义教育非常重要。
另一方面,爱国主义中的情感教育和认知教育是相互依存的,且认知教育不能替代情感教育。应真正关注幼儿的生活和兴趣,从当下的、身边的资源入手,选择契合幼儿年龄发展特点、能够引起幼儿共鸣的话题。例如,可以以孩子的名字为线索开展关于“中国汉字”的探究,了解姓氏文化、汉字的表意功能,名字背后蕴含的美好寓意,这些其实都是中华文化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名字就像每个孩子独一无二的名片,幼儿通过发现名字的异同,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也潜移默化地了解汉字文化,甚至是中国人独有的精神、价值追求(取名字的寓意,表达美好期望等)。还有在生活中,筷子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载体,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以筷子为线索开展文化认同教育,让幼儿感受、体验具有中国韵味的餐桌礼仪等,这些内容也是幼儿能够切实体会得到的、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
4、发挥多元主体力量,共促学前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和社会层面应加快建设适宜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如适合幼儿年龄阶段的爱国主义教育绘本、儿歌、游戏材料等。这些教育资源承载着隐形的教育情感和认知目标,能够以幼儿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园能够利用这些资源补充和完善园内的活动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破解“知识传递型”的爱国主义教育,促进爱国主义教育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的材料既有利于激发幼儿自主探索的兴趣,有助于教师依托一定的教育资源,迸发新的教育思路和形式,更好地优化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同时,幼儿爱国主义教育需要老师、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许多家长忙于社会事务和家庭琐事,把爱国主义教育都依赖于幼儿园,而家庭配合很少,甚至还有极少数家长言论举止不当,不能以身作则,无法给予幼儿正面影响。因此要强化家园共育,形成育人合力。
目前爱国主义教育家园共育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较为明确的目标,通过家园共育的途径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的前期调查,协助幼儿做好经验准备,配合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第二种则是以教育目标、内容为导向,利用网络、图画书、实地参观场所等资源,引导家长在亲子活动中渗透幼儿园爱国主义教育的目标。无论是哪种形式,家长的配合度和参与度很关键,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具体而言,要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的家园合力作用,要加强家园沟通,使家长意识到自身角色的重要性,并为家长提供适宜的教育建议和相关资源,如适宜的绘本、实地参观资源及如何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进行引导。简言之,在意识到爱国主义教育中家园共育重要性的同时,要把握适宜的方式,推进和完善园内、外的爱国主义教育。
《光明日报》( 2021年06月01日 1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