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为山区学生搭起圆梦之桥
9月5日,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表彰大会隆重召开,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工程学院学员七大队二十二队爱心团队作为全军唯一获评“中华慈善奖”慈善楷模的单位,受邀在江苏省分会场参加了表彰大会,见证了团队获奖的荣耀时刻。
“荣誉的取得对我们是肯定,更是鞭策,我们将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继续奉献爱心、践行善举,一如既往把‘爱心向黔进’活动传承下去,努力为更多的山区学生搭起圆梦之桥。”获奖后,爱心团队骨干张锐激动地说。
据了解,这个爱心团队是一个以军校学员为主体、部分教职员工及社会爱心人士参加的爱心助学团队,先后获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第七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南京首届“最佳慈善公益项目”,其中一名骨干成员还被评为“南京军中好人”。
“破裂的黄土房屋檐下,摇晃的铁门便是学校的大门。走进学校破旧的教室,踏上坑坑洼洼的操场,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知识的眼睛时,我就想一定要为他们做点什么。”爱心团队的发起人、该校2011届毕业学员袁道银回忆起当年发起这项活动的初衷时说。
2009年,袁道银在网上了解到贵州贫困山区孩子们的读书情况后,就利用暑假时间和学员谢开武一同前往山区走访考察。小学位于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化作苗族彝族乡野鸡落村,那里大山绵延、交通闭塞、经济落后。
“条件虽然艰苦,但孩子们非常热爱学习,渴望走出大山去看一看乌蒙山外的世界。”在与老师和孩子们的聊天中,袁道银深切感受到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求。
回到学校后,两人把资助学生的想法说出来,得到了战友们的积极响应。爱心捐助如星火燎原,学校官兵、离退休干部以及部分地方大学生,纷纷加入公益活动,奉献自己的爱心,一座跨越万水千山的“爱心之桥”就这样架起来了。
活动发起12年来,一茬茬官兵不辞辛劳,不断延续着爱心善举,每年校、院领导都会利用暑假等时机带队赴小学看望慰问、对接项目、捐赠物资,并筹措资金为学校修建操场、多媒体教室、图书室、蓄水池等教学生活设施,更新黑板、课桌椅等教学器材,让孩子们能够在更好的条件下读书学习。
家访是爱心团队到达山区学校后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2017年9月,爱心团队来到学生谢宇翔家中调研,谢宇翔父亲去世、母亲改嫁,爷爷、奶奶身体不好,不能干重农活,谢宇翔兄弟4人靠叔叔平时在外打工接济生活。
“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这个家就彻底塌了。”谢宇翔66岁的爷爷激动地说。除了最小的孩子还没有到上学年龄,他家的另外三个孩子都是在爱心团队的“爱心基金”资助下圆了读书梦。
“哥哥,你们什么时候再来?”这是家访中孩子们问得最多的一句话。
“放心,我们毕业了还有别的哥哥姐姐,他们每年都会来的。”听到官兵们的回答,孩子们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叔叔,我长大后也要像您一样,参军入伍、保卫国家,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有一年,前去慰问的学员即将离开受资助学生明波家时,孩子的一番话温暖了爱心团队的队员们,也坚定了他们继续资助贫困学生的信心和决心。
红色的烛光、闪烁的彩灯,一个眼含热泪的小女孩在一群军校学员的簇拥下,对着生日蛋糕悄悄许下了生日愿望……小女孩名叫林蕾,是受资助小学的一名学生。“这是我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和解放军叔叔一起过生日。”林蕾说,这是她过得最有意义的一次生日。
2019年5月,正值陆军工程大学“爱心向黔进”活动开展10周年之际,林蕾和另外9名师生代表受邀来到南京,与该校野战工程学院共同开展“爱心十年,黔进十载”主题实践活动。多年来,爱心团队采取邀请优秀师生回访交流、过军营日等方式,激发学生刻苦学习、追逐梦想的强大动力。
“外面的世界真大!我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一个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那一年,离开南京博物院时,三年级小学生杨肖激动地说。
在爱心团队的带领下,学生们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面对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他们一起抬起右手,齐刷刷地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队礼。
队伍中,个子最高的小男孩蒙春江凝望着纪念碑,久久不肯放下举起的右手。
“长大以后想当兵吗?”爱心团队成员王晓辉问蒙春江。
“想!我也想像你们一样,穿上帅气的军装,保卫国家!我还要像你们一样,帮助那些有困难的弟弟妹妹……”
受资助小学的校长谢志昌说,自从“爱心向黔进”团队走进小学后,很多小学生都和蒙春江一样非常崇拜军人,“学员们潜移默化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希望他们都能以军校学员为榜样,长大后成为阳光自信、乐于助人、报效国家的栋梁之材。”
多年来,团队累计筹措资金50余万元,先后帮助400余名贫困生完成学业、100余人考入大学,目前“爱心向黔进”活动已成为陆军工程大学双拥共建、助学兴教的一个闪亮品牌,成为该校官兵关爱社会、奉献爱心、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一张亮丽名片。(王含丰云利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