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暖,这一抹护佑人民的深蓝

2022-01-10 04:16: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暖,这一抹护佑人民的深蓝

——写在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之际

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

  1月初,皑皑白雪已覆盖云南怒江独龙江乡的大峡谷深处。38位民警整装出发,行进在海拔4900米的边境线上。他们身上那深蓝色的制服,在银装素裹的高山上,远远就能望见。

  38人,云南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怒江边境管理支队独龙江边境派出所的全部警力,他们守护的辖区近2000平方公里,边境线长达115公里,这里生活着4000多名独龙族群众。

  “第二个警察节来了,我们要带给群众什么?”年轻民警问。其实他们知道答案,警察节似乎没有多特殊,每年的12月至翌年6月,大雪封山,一些村寨几乎与外界隔绝,他们要带给群众的与所有寻常日子一样,是稳稳的安全感。

  今年1月10日,第二个“中国人民警察节”,全国广大公安民警仍奋战在各自的岗位上。“110”这个法治中国庄严又有温度的符号,在公安民警心中,意味着默默无闻的坚守、义无反顾的冲锋,承载着人民群众的期盼需求,代表着人民警察的使命担当。

  在峡谷高山行进

  山河相间,坡陡谷深,独龙江边境派出所民警们守护的辖区地广人稀,交通相对闭塞又危险。“出门看见人,见面走一天”是这里交通状况的真实写照。

  可一旦进到村里,独龙族群众对家乡有着另一番描述:快70年了,这里没有一件“黄赌毒、黑抢拐”案件,长期以来“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派出所从1952年设立至今,陪伴少数民族群众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一直走到社会主义新时代,留下了这样的宝贵财富。

  “安宁、祥和,这是边疆群众脱贫致富最基础的条件。”每位民警来到这里的第一天起,便牢记着这句话。对于老民警来说,他们常常感到身上责任重大,因为在很多场合,独龙族群众甚至把他们唤作“党中央派到独龙族身边的贴心人”。

  2019年春节前夕,独龙江乡遭遇大范围降雪,进出道路中断。当时有个独龙族小女孩患急性阑尾炎需要外出救治,被大雪隔在山里。为了争抢宝贵时间,派出所党支部组织党员突击队前往。山路狭窄湿滑,救援机械无法抵达,民警们用手刨挖,经过9小时的艰苦奋战,成功抢通道路,使小女孩得到及时医治。

  无论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防控工作,还是2020年5月的泥石流灾害救援,民警们始终冲锋在前。对于奋战在大山深处的民警来说,他们不仅要扎牢安全防线,还要传播现代文明,这是他们的一个重要使命。

  多年来,民警们积极构建立体化防控体系,在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地方建立起稳固的群防群治力量。少数民族群众在民警的带动支持下,纷纷加入护边员、民兵等队伍,与民警一道成为保护家乡的卫士。

  不少刚来到独龙江乡工作的干部,都想不到在祖国边境的这片土地上,竟有如此高效的公安服务体系:“大手牵小手”“1+1爱民助学”“护送平安团圆路”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流动警务室、“夜间户籍室”开设到村寨田间,流动办证服务平台、电话预约办证等绿色通道直通最需要的人群……

  为保卫和建设独龙江,派出所先后有8名年轻民警把宝贵的生命永远留在了独龙江这片热土。“虽然人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扎根独龙江、一心为人民’的信念一直传承了下来。”民警们说,他们最为荣耀的勋章,是边疆少数民族经济社会“一步跨千年”这幅伟大宏图中,有他们用青春画下的一抹深蓝。

  在计算机屏幕前“探路”

  16岁上大学、24岁成为全局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拥有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软件著作权5项……北京市公安局通州分局警务支援支队民警魏建力如今正全力投身首都公安科技建设,他与智慧警务同仁有着同样的使命——积极搭建城市管理“科技大脑”,精心打造基层一线“实战利剑”,真情构筑服务群众“高速公路”。

  2021年9月的一个晚上,一通急促的“110”电话响起。电话里是一个12岁女孩的哭诉,她的母亲失踪了。

  情况紧急,接案的95后民警魏建力立即启动警务信息人员查找机制,不到5分钟便取得关键线索,并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案情研判分析。一线巡逻车组接到指令后,立即赶到现场,成功救下这位女士。

  5分钟时间,突破了“大海捞针”式的传统寻人模式,也避免了悲剧发生。坐在电脑屏幕前的魏建力,运用警务科技拯救了一个家庭。近三年,他已先后协助找回走失人员1200余人次。

  “要服务保障一线执法办案,最重要的就是怎么把那些‘高大上’的系统、模型转化成基层民警一看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灵的小工具、小方法,让大家想用、爱用。”魏建力参与组建了北京市公安局首支科技智能化应用队伍,打造了一体化智能工作机制,创造出了“智能化应用技战法矩阵”体系,为基层一线执法办案提供多维度的科技支撑,“隔着屏幕当好战友的坚强后盾”。

  有一段时间,魏建力接到了几条销售假酒的线索。他从“假酒是从哪儿来的”入手,在“矩阵”体系中深入摸索,不到一天的时间,就形成了研判报告。案件迅速告破,战友们都对这高效的信息研判技术连连称赞。

  原先奔波上百公里的侦查,变成了电脑前几分钟的线索分析,科技手段服务实战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警务模式。近两年来,魏建力带领团队直接利用科技手段抓获犯罪嫌疑人2600余人,提供各类有效线索6000余条,破获案件1200余起。

  与奔走在街头巷尾和巡逻道路上的民警不一样,这个警察节,魏建力仍坐在电脑前。他与战友们正努力让警务科技聚焦破小案,服务大民生。“警务科技从来都不是高冷的。”他要把科技中蕴含的温情和它带来的安全感,传递到更多、更远的地方。

  在最后一次冲锋中捍卫理想荣耀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公安局垦区治安分局刑警大队四级警长汤宝俊的年龄永远定格在了39岁。他没有赶上2022年的警察节。

  2021年3月24日14时许,汤宝俊得到线索,网上在逃犯罪嫌疑人赵某军出现在一家理发店。他立即带领辅警赶赴现场组织抓捕。

  与16年警察生涯里每次执行抓捕任务一样,汤宝俊依然把战友护在身后,自己第一个冲了上去。面对身高1.9米、体重近100公斤的嫌疑人的疯狂反抗,汤宝俊与其展开殊死搏斗。与平时不一样的是,这一回,汤宝俊失去意识倒在地上,再也没有醒来。

  “宝俊大哥并没有离开我们。”一次次舍生忘死的冲锋陷阵,都被战友们牢牢刻在记忆里。2014年秋的一天,在唐海镇人流如织的大街上,一名吸毒致幻的犯罪嫌疑人抡着菜刀,胡砍乱砸,对群众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汤宝俊赶到现场后,让战友在外围观察。规劝无果的情况下,他突然一跃而起,飞身夺刀,制服了嫌疑人。和年轻战友们一起执行抓捕任务时,汤宝俊最常说的一句话是:“你们还年轻,都没结婚。抓捕时我先上!”

  从警16年,汤宝俊先后在派出所、巡警队、刑侦大队工作,无一例外都是战斗在执法办案的一线岗位。在派出所时,他为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事东奔西走,时常拿出自己的工资接济困难群众、流浪儿童和走失老人;在巡警队,他每年参与办理治安案件一两百起;在刑侦大队,他敢打敢冲,练就了一身勇于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被称为破案能手、追逃先锋、反诈专家。

  2021年年初,民警汤宝俊为一家企业追回被盗设备零部件,企业生产得以恢复正常,副总经理想请汤宝俊吃个饭表示感谢,可都被他婉言谢绝了。后来,企业定做了一面写着“挥正义之剑,保企业平安”的锦旗送到刑侦大队,准备亲手交给汤宝俊,结果却得知汤宝俊已经牺牲。

  汤宝俊的朋友李存曾不止一次问他“为什么要当警察”,汤宝俊每次的回答都是四个字——“惩恶扬善”!这是他一生的理想。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10日 03版)

关键词: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