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照顾卧床母亲30余年 良好家风代代传承

2022-02-28 15:24:00  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西安2月28日消息(记者刘昱)清晨5点,今年64岁的孟建花起床简单收拾后,从三楼到单元楼的一楼照顾94岁患有脑梗的母亲,这是孟建花忙碌一天的开始,也是她30余年来雷打不动地坚持。

  2月15日,陕西省委文明办发布“陕西好人榜”,经过逐级推荐、网络点赞和专家评审,孟建花荣获“孝老爱亲”陕西好人荣誉称号。

  一件“平常事” 坚持30余年

  家住铜川市王益区王家河街道小街社区居民孟建花是社区远近闻名的“陕西好人”,“勤劳”“忠孝”……经常被周围邻里竖起大拇指的事情是孟建花三十年如一日对卧病在床母亲的细心照料。

  孟建花(右)与母亲(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作为一个家庭主妇,我觉得自己做的事情很平常,也不是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孟建花在采访中表示。

  1991年,孟建花的母亲因脑梗卧床,照顾母亲的重担落在孟建花身上。洗漱、喂饭、端药、如厕、按摩、艾灸……这是孟建花每天重复的事情。

  孟建花介绍,母亲住院期间,她跟着按摩师学习按摩手法并录下视频反复练习,渐渐从一个新手变成半个护理“专家”。在30余年的坚持下,长期卧床的母亲身上并没有出现脓疮或肌肉萎缩的现象,甚至在她的精心照顾下,母亲在搀扶下能缓慢地挪两步路。

  “医生也很惊奇,母亲卧床30余年还能下地走两步。最开始母亲说话‘咿咿呀呀’听不懂,后来我会教她说‘吃饭’‘喝水’这些简单的发音,锻炼她的口语,现在她也能简单地表达。” 孟建花告诉记者,除了身体上的照顾,她还时常推着轮椅,带母亲在周围的公园散心,在心理上、精神上也要照顾到位。“母亲生病卧床,我就成了她的双腿。”

  一份膳食表中浓缩的爱

  孟建花是个大忙人,每天的事项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清晨5点下楼照顾母亲起居、洗漱。忙碌完后跑上楼,为上学的儿孙准备早饭,8点之前送走儿孙后,孟建花需要为母亲另做一份早饭送下楼。

  孟建花为母亲制作的膳食表(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因为生病的老人与年轻人的饮食不一样,老人适合吃软糯的、好消化的饭,所以一日三餐,我基本上每顿饭都需要准备2份。” 为了更好地照顾母亲的饮食,孟建花经常查阅书籍,查看病人的饮食和注意事项等,她让儿子制作了一份“膳食表”,贴在厨房的墙上。

  煮鸡蛋1个、苹果1个、大枣100克……从周一到周日,从早餐、午餐、晚餐到加餐,每顿饭餐罗列清晰。

  一般照顾完母亲吃完早餐,孟建花收拾完家务后,又一路小跑去买菜,她要在孙子中午放学前准备好午饭。“我经常着急了就小跑,平常也很少闲下来,每天忙完也在晚上11点、12点,给孩子洗衣服、收拾屋子,给母亲按摩、捶背、喂药……安排得很满。”忙碌起来的孟建花似乎忘记了自己也已经到了需要被人照顾的年纪。

  言传身教是传承家风最好的方式

  “这几年腿脚没有前几年灵活了,精力也没有那么充沛,家人也担心我的身体状况,但是平常都挺支持我、包容我。照顾老人、小孩,自己苦过、累过,但是每次逢年过节看到家里老人、儿孙健健康康,有说有笑的时候,我觉得都是值得的,不管遇到啥事情,没有过不去的。” 孟建花说。

  孟建花的儿子赵聃现在已经是一名小学教师,在母亲潜移默化下,也将忠孝的家风传给下一代,也教给自己的学生。

  赵聃告诉记者:“母亲是家里的主心骨,把家里老人、小孩照顾得妥妥当当。母亲30多年来用实际行动给了我们最好的家风教育。我自己是一个父亲,也是一名教师,有时我会把母亲的事迹讲给孩子们听,这不仅是可贵的家风,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夕阳下,一位64岁的老人推着轮椅,与94岁满头白发的高龄老人一起赏景谈笑,构成一幅温暖、朴实、幸福的美好画面,她们身上被津津乐道的“孝老爱亲”故事在口口传颂中,回响在三秦大地,温暖着三秦儿女。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