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02-15 03:10:00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权威部门话开局】

  光明日报记者 陈晨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2月13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对外发布,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出台的第20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释放出重农强农的强烈信号。

  “文件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锚定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目标,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守牢的底线、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重点任务和政策举措。”2月14日,在国新办举行的“权威部门话开局”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表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既是明确全年工作重点的“任务清单”,也是指导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操作手册”。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

  2022年,面对疫情灾情交织叠加、国际粮价剧烈波动、农资价格高企等多重冲击的严峻形势,我国粮食总产量达13731亿斤、增产74亿斤,创历史新高,大豆和油料扩种超出预期,14亿多中国人的饭碗端得更稳、更好、更牢。

  建设农业强国,首要任务就是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抓紧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唐仁健表示,必须多措并举、综合发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目标上,稳住面积、主攻单产、力争多增产。在措施上,强化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物质基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完成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的年度任务,抓紧制定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的实施方案,用现代化农业设施更好保障粮食安全;强化科技装备支撑,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提高单产,逐个品种拿出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集成组装的综合性解决方案,向科技要产量、要产能。

  政策上,健全农民种粮挣钱得利、地方抓粮担责尽义的机制保障。继续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合理确定稻谷最低收购价,稳定稻谷补贴,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逐步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增加产粮大县的奖励资金规模。“抓责任落实方面,今年继续把经国务院同意的粮食生产目标任务下达各省(区、市),分品种压实种植面积,严格省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唐仁健说。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前提。过去一年,我国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不断优化完善,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2022年,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规模达3277.9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58.7万人;脱贫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5111元,增长7.5%,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1.2个百分点;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4342元,同比增长14.3%,比全国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8个百分点。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继续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底线任务之一进行强调部署。中央农办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表示,将持续抓紧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努力让脱贫群众生活更上一层楼。

  具体而言,一是抓监测帮扶落实。开展监测对象常态化监测和集中排查,进一步提升识别精准性、帮扶针对性,及时化解返贫致贫风险隐患。实行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有意愿的监测户落实开发式帮扶措施;对没有劳动能力的,做好兜底保障。二是抓发展动力培育。把增加脱贫群众收入作为根本措施,把促进脱贫县加快发展作为主攻方向,聚焦产业就业,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用好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帮助脱贫地区补上产业发展短板。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实施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确保脱贫劳动力就业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三是抓帮扶政策完善。全面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持续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等重点区域政策倾斜力度。深化东西部协作、中央单位定点帮扶、“万企兴万村”等帮扶机制,促进形成防止返贫工作合力。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近年来,我国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2022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0133元、实际增长4.2%,增速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2.3个百分点。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对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作出安排。

  “要重点抓好四个方面。一是稳定就业增加一块,2022年,工资性收入占农民收入的41.96%,我们将强化各项稳岗纾困政策落实,提高就业技能,增加就业岗位,稳定农民工就业。二是经营增效提升一块,家庭经营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34.63%,其中六成多来自农业经营收入。我们将深入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带动小农户合作经营,共同增收;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促进行动,带动小农户实现节本增效、提质增效、营销增效。”中央农办专职副主任、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吴宏耀透露,“三是财产收入挖潜一块,我们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扎实搞好确权,稳步推进赋权,有序实现活权,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让农民更多分享改革红利。四是转移收入拓展一块,转移净收入占农民收入的20.88%,是农民特别是脱贫人口、农村低收入人口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将继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逐步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稳步增加对农民的补助补贴,让农民群众腰包越来越鼓。”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产业振兴这个重要支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重点要在彰显特色上下功夫、在产业融合上下功夫、在优化布局上下功夫、在联农带农上下功夫。”唐仁健强调。

  塑形铸魂建设和美乡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乡村建设的内涵和目标进一步丰富拓展,突出强调乡村建设既要塑形也要铸魂,实现乡村由表及里、形神兼备的全面提升。刘焕鑫介绍,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出具体部署,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一手抓硬件建设,逐步让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一手抓软件建设,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

  “我们将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等为重点,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建设。着力构建规划引领机制,集中力量先抓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着力构建风貌引导机制,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又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痕迹的‘年轮’,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着力构建农民参与机制,建什么、怎么建、怎么管,尊重农民意愿,引导农民全程参与乡村建设。”刘焕鑫解释道。

  软件建设方面,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完善网格化整理、精细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基层治理平台,整合积分制、清单制等行之有效的抓手,提升乡村治理效能。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从农民的需要和喜好着手,增加富有农耕农趣农味、体现和谐和顺和美的乡村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持续推进农村移风易俗。

  《光明日报》( 2023年02月15日 09版)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