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社会企业研究成果座谈会暨《社会企业的政策创新与扩散》与《外国社会企业立法译汇》报告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2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联合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开展了社会企业领域的系列课题研究,首期形成了《社会企业的政策创新与扩散》与《外国社会企业立法译汇》两项重要研究成果。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创新与乡村振兴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邓国胜介绍了《社会企业的政策创新与扩散》有关情况。他认为该书的价值在于对社会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提出了社会企业可以采取分领域、分地区分步试点和推广的策略,从政策创新与扩散的角度,对我国社会企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研究,还首次提出了社会企业营商环境的概念,并从政务环境、市场环境、金融环境、法治环境、创新环境、慈善环境几个维度对社会企业进行营商环境测度和估算。
商务印书馆总经理助理李霞认为,该书从世界和我国发展大历史中解读中国社会企业的实践,构建了社会企业发展的中国理论,具有“宽广的视角”。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陶传进认为,目前社会企业从观念到专业能力,都需要国家和地方政府通过公共政策来统合与引领。
北京大学非营利组织法研究中心主任金锦萍介绍,《外国社会企业立法译汇》选取了8个国家的相关立法进行系统翻译,厘清不同国家在社会企业立法方面的基本立场、思路和具体规范,以期对于我国立法提供相关决策参考。同时也基本上掌握了世界范围内社会企业立法的几种模式以及优劣,还厘清了关于社会企业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和不同规范背后的原因与社会效果。她表示,社会企业立法的本质并非要约束其发展,而是廓清边界,厘定误区,促进社会创新、自由和机会平等。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总编辑王茵认为,该书是相关领域专家学者了解域外社会企业立法不可错过的工具。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徐家良说,该书的出版贡献是基础性的,也是引领性的,填补了空白,但这是第一步,要将其应用于实践中,促进社会企业的发展。
农业农村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金文成表示,社会企业的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有益力量,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在推动乡村产业升级、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等方面非常有价值。《社会企业的政策创新与扩散》与《外国社会企业立法译汇》的出版对推动社会企业的创新和发展,促进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应该得到行业重视和推广。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执行副理事长刘文奎认为,社会企业直接为困难群体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同时还能积累公益资产,创造社会(公益)资本,通过企业的方式为公益资本实现增值。社会企业制度作为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慈善机制(基金会)的结合与创新,是重大的制度创新。融合了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慈善机制的长处,使得公益慈善更有力量,更加可持续,使得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更重视社会利益。而且,社会企业还能缓解贫富差距,促进公平分配与共同富裕。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金会成思危基金理事长成卓表示,社会企业是一种“共有、共治、共享”的新型组织形式,它是“社会的企业”“靠社会的企业”和“为社会的企业”。
会议还举行了两个圆桌论坛,与会嘉宾探讨了在共同富裕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社会企业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等话题。(顾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