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人民检察院28日通报,2023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公益诉讼案件19万件。其中,行政公益诉讼16.8万件,占比88.4%;民事公益诉讼2.2万件,占比11.6%。绝大部分案件经过诉前程序督促行政机关纠正或履行职责,诉前整改率达到99.1%。针对一些诉前检察建议解决不了的问题,坚持以诉的确认体现司法价值引领,全年共提起行政公益诉讼1276件,同比上升76.7%,有效提升制度的监督刚性。
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万多件
最高检副检察长张雪樵表示,随着检察公益诉讼条款被写入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检察公益诉讼法定领域扩展到“4+10”。同时,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等多部法律增加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最高检指导各地深耕细作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国有财产保护等传统法定领域,有重点分层次加强安全生产、个人信息保护、特定群体权益保护等新增领域办案力度,积极稳妥探索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网络治理等新领域办案,取得显著成效。
张雪樵介绍,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8万多件。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指导沿黄9省(区)检察机关因地制宜开展流域上中下游多层次保护。最高检会同水利部共同开展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专项行动,督促协同水利部门、农业农村部门、生态环境部门等,对地下水超量开采等问题进行整治。深入排查高标准农田建设选址不合规、质量不达标、“非农化”、“非粮化”等公益损害问题,发挥职能作用牢牢守护人民群众的“粮袋子”。加大对温室气体排放、高耗能高碳排放项目建设、破坏固碳释氧功能等领域问题办案力度,助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此外,最高检带头办理高质效案件,深入推进长江船舶污染治理专案办理,截至2023年12月共立案561件,推动港口码头新建船舶污染物接收设施479套、专用船舶污染接收转运码头26座、岸电设施216套,基本实现全流域3500条通航干支流码头接收转运设施全覆盖、船舶陆岸监管全闭环。
关注直播带货、医美行业虚假宣传等领域公益损害新问题
张雪樵还介绍,最高检自办的快递包装固体废物污染环境案,从循环包装入手,协同督促行政主管部门、快递龙头企业、包装生产企业和电商平台推动前端治理,助力出台《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此外,各级检察院也积极破解生态环境领域新类型公益损害难题。
同时,最高检紧盯新业态涉食药安全问题,指导各地关注解决社区团购、直播带货、医美行业虚假宣传等领域公益损害新问题。去年,全国检察机关共立案办理食品药品安全领域公益诉讼案件2万多件。最高检部署开展抗(抑)菌制剂非法添加整治专项监督活动,办案2500余件;督促行政机关查处涉案产品60余万件,约7.3吨;发布违法产品目录,助推食药安全监督从资质证照向食药产品质量转型。
此外,检察机关去年还办理安全生产领域公益诉讼案件1.7万多件,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作用助力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检察机关公益诉讼涉个人信息保护和反电诈案件6600余件
张雪樵表示,全国检察机关瞄准电信网络诈骗多发态势,将生物识别、医疗健康、金融账号、行踪轨迹等敏感个人信息保护作为办案重点,2023年共立案办理个人信息保护和反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公益诉讼案件6600余件。最高检与公安部门就电信网络诈骗领域开展密切协作配合,针对前端制度和管理漏洞充分发挥公益诉讼独特职能作用,督促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履职,促进源头治理。
同时,最高检指导各地针对农村妇女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土地权益保障难题以及妇女就业保障歧视、劳动保障不到位等重点问题,加大监督力度。持续保持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办案力度同时,围绕消除用餐、看病、打车、交费等事关安居乐业的“数字鸿沟”,强化信息无障碍监督。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老年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军人等特定群体利益保护案件2252件,无障碍环境建设领域1983件,助力人民群众共享让爱无“碍”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