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见证参与 > 详细

科技助残|AI助力心理健康:创新技术缓解精神卫生危机

2024-05-17 16:56:00  来源:光明网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正在经历着变革。新质生产力,作为创新的源泉和突破的驱动力,正在科技助残领域中焕发生机。科技产品不应是冰冷的工具,而是能够温暖人心、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会的有力支撑。

  在第三十四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我们特别推出“科技助残”系列报道。探索新质生产力与科技助残的美妙结合,领略科技带来的希望与美好,感受走进现实的“未来”。

  2022年《世界精神卫生报告》表明,全球有近10亿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精神障碍。国家卫健委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登记在册的重性精神障碍患者有660万人,相比之下,我国精神科医生仅有6.4万人,仅占全国医师数的1.49%。针对精神障碍的各项服务,在全球范围内都存在着严重不足,庞大的患者需求和有限的接诊能力之间的矛盾愈发显著。

  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AI)聊天机器人等创新技术应运而生,成为缓解精神卫生危机的有力工具,为心理健康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AI聊天机器人以其高度的便利性和无偏见性,为求助者提供了一个更加舒适、自由的交流环境。这些机器人不仅可以提供规范和标准化的心理评估过程,为患者制定心理干预程序,还可以通过科普宣教等方式提高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

  “北小六”是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指导下,由临床心理中心主任黄薛冰带领团队研发而成。2022年10月“北小六”AI心理服务机器人正式投入使用。经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发现,“北小六”能够显著改善抑郁、焦虑问题,干预效果好于新手治疗师,“北小六”已经在该院服务约一万人次。

  与此同时,上海市心理健康与危机干预重点实验室与镜象科技公司联合推出的“AI倾诉师EmoGPT”,是一款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不见面”就能畅所欲言的人机互动心理健康咨询平台。

  AI技术还在预防自杀等紧急心理危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树洞行动救援团”公益组织就利用AI技术巡视社交媒体,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发现高风险人群,及时实施救援,5年来,共阻止了6000多次轻生行为,至少挽救了3000多人的生命。

  AI心理服务虽然优势明显,短板也不能忽视。机器人理性有余、感性缺失无法提供“带温度”的服务。现阶段,或许只能让机器人作为医生的帮手,才能让服务富有人情味,实现医生与智能产品形成优势互补。与其他领域的人工智能产品相比,医疗类人工智能产品既关乎健康与生命,又涉及个人敏感隐私,具有更高的风险,更要防患于未然。

  未来,也许临床心理学研究者会提出更简捷有效的治疗模型,也许算法工程师能迭代出更优秀的AI算法,也许软件工程师能开发出界面更加友好、更易操作的软件。但这一切都应该将“以人为本”作为根本前提,以守住心理健康服务中的伦理红线。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更不是论文或数据报表中的一个个数字。(钟蕾蕾 周雨涵)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