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明星公益 > 详细

他每年都去非洲“玩命”,吃苦贴钱又挨骂,却为中国人正了名!

2018-01-12 18:45:39  来源:

原标题:他每年都去非洲“玩命”,吃苦贴钱又挨骂,却为中国人正了名!

驾着三角翼飞机在空中翱翔,

整个赞比亚河谷尽收眼底。

在“上帝的视角”注视下,

张广瑞看着眼底的非洲大草原,

一旦发现有偷猎者潜入丛林,

企图沾污这块碧绿的翡翠,

便马上通知护林员。

早上从天上下来后,

下午在50度高温下,

张广瑞还要和小伙伴们一起

开着冲锋舟到在水里穿梭,

在船里给园区警察培训,

而河里鳄鱼、河马无处不在,

猎物、猎人和反盗猎者的生死博弈,

从未停止过……

三年前,他们刚来到这里的时候,

一点都不受待见。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象牙消费国,

看到这些东方面孔带着枪来到津巴布韦,

当地人和西方NGO都冷冷地质问道:

你们中国人是不是来盗猎的?

 “这群中国人

 是真正来做事的!” 

在很多外国人眼里,

中国人爱买象牙犀牛角、

爱吃穿山甲等野味。

一位在津巴布韦呆了将近30年的

来自意大利的独立野保人老弗说,

他以前接触过的中国人,

一看到丛林里的野生动物,

第一反应便是

它的肉好不好吃。

那是上一代中国人,

你们不一样。

自张广瑞和王珂带着一群年轻人

来到这里做反盗猎项目后,

老弗渐渐改观了。

然而,要改变这种刻板印象,

让更多人知道,

中国人不会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事业上缺席,

又谈何容易?

2015年,张广瑞和王珂刚来到津巴布韦,

寻找当地的西方非政府组织合作,

可外国人一看

他们是来自中国的志愿者,

纷纷拒绝了。

唯一一家愿意合作的NGO,

竟提出了这样一个“荒唐”的条件:

“你们装成要买象牙和犀牛角的中国人,

去帮我们跟盗猎分子接洽‘钓鱼’,

我们带警方去抓捕他们。”

后来,他们找到中国驻津使馆帮忙,

出具公函向津巴布韦政府推荐,

联系当地华侨,不断和津方官员沟通,

才让这个中国民间的反盗猎项目

得以落地实施。

“反盗猎并不是我拿抢去丛林里

就可以工作了,

首先要拿到津巴布韦政府的许可,

每一发子弹,每一件设备,

都需要向政府申请。

由于没有先例,

各种材料的审批并没有顺利通过

几个中国人在这出事怎么办。”

张广瑞说道。

“起初我们不相信来自中国的

志愿者能把项目做起来。”

马纳普斯公园的园长阿亮直白地说。

这个黑人本名叫尼亚孔巴,

在广州学习驾驶三角翼飞机时,

取了这个中文名。

不过,张广瑞、王珂和他的团队

靠切切实实的行动和热忱,

让大家都感受到,

这群中国人是真正来做事的。

2015年12月,

中国政府给津巴布韦捐赠了

1400万人民币的物资,

有越野车、皮卡车、载货汽车、

平地机和拖拉机等交通工具,

及太阳能移动电源、手持对讲机、

背包、睡袋、冲锋衣、帐篷、

手持GPS定位仪等装备,

张广瑞他们的底气更足了。

马纳普斯国家公园

在津巴布韦赞比西河谷,

占地2196平方公里,

足足有两个香港那么大。

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确认为

世界自然遗产,

生活着大象、狮子、羚羊、河马、

鳄鱼、鬣狗、非洲野狗等350多种动物。

可想而知,

生存环境是多么艰险。

即使工具设备不成问题,

无处不在的未知危险,

长期隔绝的生活,

让志愿者们时时刻刻都忍受着

生理和心理上的双重煎熬。

▼ 

 签下生死状, 

 吃没吃过的苦, 

 看终生难忘的景

中国地质大学毕业的张广瑞,

学的是宝石材料专业,

上学的时候就一直在各矿山间游走研究,

云南、西藏、青海、广西……

在荒山野岭呆得多了,

野外生存技能自然扛扛的。

后来,张广瑞成了珠宝鉴定师,

在天津开设了自己的工作室。

身高1米8,200多斤重的他,

为了找矿远赴非洲,

并多次深入无人区。

2008年汶川大地震,

凭着一个热血和勇气,

张广瑞加入了救援志愿者的队伍,

深入震区参加救援。

自此,他加入了蓝天救援队,

不断学习救援知识,

四川雅安、云南鲁甸地震的震区,

都出现了他的身影。

不是说我有多高尚,

我就是喜欢做这件事。

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研究救援,

把挣的钱都花在这上我乐意。

2012年,“东方白鹳投毒”事件发生后,

张广瑞开始关注野生动物保护,

与同时资深救援队员的王珂相识之后,

两人更是一拍即合,

决定去津巴布韦反盗猎。

刚开始的时候,

没几个人愿意和他们一起做,

前往非洲的巨额费用让人望而却步,

(据说要10万软妹币~)

国内也想起了各种质疑的声音:

他们是不是有病?

冒着生命危险,

那这么多钱去非洲保护大象,

中国有这么多动物却没有去保护。”

所有志愿者在进入

马纳普斯国家公园的营地之前,

都要签订一份长达十几页的生死状。

作为反盗猎项目的三朝元老,

每年抽三个月时间呆在津巴布韦,

已经成了张广瑞的习惯。

最初来到这里的时候,

张广瑞和队友只能在赞比西河里洗澡,

一个人洗澡,另外两个人望风盯梢,

以防河里的鳄鱼河马

或是边上的狮子大象突然出现。

雨季公园关闭,

也正是盗猎者猖獗的时候。

道路泥泞又颠簸,有的路段还毁了,

往往一两个月才有一点补给的食物。

他们只好用半个月的口粮撑了一个月,

不是吃酱油拌意面,

就是啃发芽了的马铃薯。

为了省下点食物,

有段时间张广瑞和他的队友,

一天只吃一顿饭。

“一天晚上,我们在厨房找到一块肉,

时间放久了,都有发臭了。

硬着头皮用这块臭肉和大葱炒了个回锅肉,

没想到还挺好吃,

味道至今难忘。

与野生动物混居苍穹之下,

营地不设任何保护措施,

需要应对的想象更是难以想象。

张广瑞身上就被蚊子和跳蚤咬了70多个包,

越是原始的地方,蚊虫都特毒,

想要肿包散去起码要半个月,

而且旧的没消,新的又来。

有个志愿者被芒果蝇在皮肤上产了卵,

蛆虫顺势寄生下来,

在体内钻来钻去,

直至找到中国援津医疗队,

才把蛆虫取了出来。

在原始丛林里,

危险时时刻刻都在身边。

有一天晚上,

张广瑞在营地开完会后回帐篷,

打开远投灯一照,

妈啊,前面30米的地方,

竟然蹲着一只狮子!

看样子,它随时准备伏击,

他和志愿者侧着走,

狮子也一路跟着。

“我们在野外常常看见狮子,

很远看见它,你知道它在哪,

然后你躲开它,

它也躲开你,就OK了。

就怕你看不见它,走入了它的领地,

这是最大的问题。

行走在这个荒无人烟之地,

张广瑞经常随身带着几把1217的刀:

“我一直在跟志愿者讲,

要时刻保持警惕。

最危险的时候,

就是你们掉以轻心之时。

在四五十度的高温又潮湿的环境下,

四处遍布狮群、象群、

以及躲在暗处的盗猎者,

在祖国援助的飞机进来之前,

张广瑞和志愿者们在保护区里

只能走着巡逻。

黑夜里对岸的赞比亚

突然闪过一束蓝光,

张广瑞怀疑是盗猎者的信号灯,

赶紧用脚灭掉身旁的火堆,

守在河边持续观察,

直到灯光消失,人影不再出现,

他才和队员离开。

还有一次,

张广瑞和志愿者们夜间巡逻,

突然看到对岸有人打手电筒,

“我们车的左后方也有人用手电回应,

也许误以为我们是同伙,就逐渐靠近。”

然而当时张广瑞他们并没有带枪,

队长拿出匕首,

大家都屏住呼吸,

在原地一动不动。

要是一旦惊慌,

对方乱放抢就会陷入更危险的境地,

幸好后来手电光消失了。

等张广瑞他们从营地里拿武器再次来到河边,

在夜视仪里晃过的身影

再也找不到了。

盗猎分子的挑衅,

他们也时常遇到。

有天早上起来,

张广瑞发现车里的对讲机不见了,

赞比西河周围都是无人区,

只可能是对岸的盗猎者

半夜划船或有用过来搞破坏。

有志愿者过去,

能慢慢适应它的热,

适应它的蚊虫、适应危险的环境,

但却很难适应这种孤独感。

长期的隔绝生活,

心理上的煎熬

要比恶劣的生存环境更难克服。

就像张广瑞所说:

再好的同伴,

回来后彼此都是一句话也不想讲,

在丛林与现代社会失去联系的那段时间,

把这辈子的话都说完了。

几年间,经过张广瑞和王珂等元老的努力,

营地的建设越来越完善,

有了过滤装置,物资供应也更加丰富,

巡逻时有了三角翼和冲锋舟,

再也不用走几天几夜寻找盗猎者,

什么风吹草动,早就一目了然。

感谢你们!

你们在空中飞翔,

盗猎者都不敢来了!

如今,园长阿亮向志愿者们竖起了大拇指。

当初不跟中国志愿者合作的卫队和西方NGO,

都纷纷主动找到张广瑞他们,

一起做野生动物保护项目。

我希望这个项目能够一直做下去,

让大家更多人知道,

中国有这样一群年轻人

愿意去做这个事情。

即使每次到非洲反盗猎,

张广瑞的工作室都要关门几个月,

即使每一趟都要花掉自己70%的收入,

他依然选择坚持。

“作为一名珠宝鉴定师,

我的手曾摸过无数的生物宝石材料,

象牙、河马牙、犀角……

过去,我从未感受到它们生命的温度,

当走近这些动物后,

这温度烫到了我,

愿我们每一个人,

对它们都心存敬畏。

素材来源网络,小编编辑整理

 - End -


关键词:张广 rdquo ldquo 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