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推动中华老字号传承升级,支持企业培育新品牌。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的关键作用,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12日,由我省“中华老字号”“江苏老字号”及相关企业发起的江苏省老字号企业协会成立。老字号有了娘家,浴火重生的道路是否会更加顺畅?我省176家省级以上老字号企业能否在增加有效供给、扩大全省内需中有更为出色的表现?
省商务厅对南京、常州、苏州、扬州4市“中华老字号”调查表明,4市共有老字号64家,大都创立于明清和民国时期,主要分布在餐饮、食品、零售、医药、工艺等行业。历史流变,大浪淘沙,如今这些老字号企业的命运迥然不同。
苏州的老字号整体经营状况良好,70多家企业90%以上经营和盈利正常。南京73家老字号中29家发展稳健,中央商场、南京新百、宝庆银楼、绿柳居等口碑良好。属于浴室、美容美发、摄影等传统服务行业的24家老字号维持经营。另有约20家老字号已关门歇业。“新街口的饭店,老广东、大三元、三六九,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非常有名,三六九就在如今金陵饭店的位置。现在不知去哪里了。”文史专家薛冰说。常州市22家老字号企业,年营业额增长率10%以上的有12家,低于10%的有5家,还有5家业绩下降。扬州市9家中华老字号企业中,有4家营业额超亿元。无锡市老字号协会秘书长、无锡王兴记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国清表示,无锡以前有老字号企业100个左右,现在市级以上也只有45家,一批布庄、茶社、副食品等行业老字号都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外有“互联网+”、外企抢注、城市建设等挑战,内有品牌保护不够、企业负债重、技术和管理落后等局限,当下我省不少老字号企业依然愁眉难舒。
挑战一:很多老字号企业经营形式单一、习惯维持单店经营模式,产品覆盖面小,发展慢。销售市场局限在本地或周边,缺乏行业龙头企业。一批老字号企业年产值或营业额都不到亿元,主业经营微利维持,有的仅靠部分店面转租维持。
挑战二:品牌保护意识不够,资源未能充分挖掘。南京的吴良材与上海的吴良材、南京同仁堂与北京同仁堂、南京冠生园与上海和重庆的冠生园等都存在多年商标权之争,经常陷于官司打与不打两难境地。老字号商标被侵权现象也时有发生,有的已被他人抢注,如南京苏豪蚕丝化妆品商标被日本企业抢注,只能改用他名。
挑战三:人员结构老化,技艺传承后继乏人。一些百年老字号企业,出于技艺传承,需要精益求精、固定传人,造成了队伍老化、年轻人不愿干的局面,特别是独特技艺和有管理经验的人才更成了紧缺资源。
挑战四:人才匮乏、装备落后、资金困难捆住了老字号创新的手脚。如食品行业老字号,多次技术改造后依然效果不明显,不少仍以手工操作为主,难成生产规模。沈国清以王兴记的小笼包为例,无锡小笼包之所以名声远扬,手工制作是重要特色。但现实的尴尬是即使工资不断上涨,月平均工资已超4000元,可年轻人还是不愿干。“我们曾尝试用进口机器制造小笼包,口感就是不一样,除非节假日手工制作实在来不及,平时消费者根本不接受。”他说,老字号的创新要获得消费者认可,必须有个合适的度。
不过,思路一变天地宽。我省一批老字号紧跟市场革新工艺、创新产品,老树纷纷绽放新枝。常州梳篦厂发展出700多个品种,2010年首度扭亏为盈以来,利税稳步增长。苏州老字号食品生产企业改进配方,调整口味,强调营养美味和保健功效。乾生元将“一个麻饼碗口大,一家三口吃不下”的传统麻饼,改成了低油、少糖的迷你小麻饼,再加现烤热卖,深受市场欢迎。雷允上对传统品种进行挽救性挖掘,将冬季的热门商品——滋补膏制成了形如糖果、可随身携带、方便饮用的小包装,打开了新市场。
还有不少老字号在经营模式、市场开拓上动脑筋,发展连锁经营与网络营销。南京吴良材眼镜大力发展特许连锁经营,在全国共开设了450家加盟店,在全国眼镜行业中拥有的连锁门店数量位居第二。扬州谢馥春开设了55家连锁加盟店、6家直营店,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以及江苏等13省市。
搭乘“互联网+”东风,开展网络营销。苏州采芝斋建立购物网站,发展电子商务,网上年销售300多万元。扬州漆器厂2012年底开始在阿里巴巴国际网站和国内的淘宝、天猫、京东、亚马逊、1号店均开有网店,销售额不断增长,年销售1500多万元。
专业人士指出,老字号是我省经济发展中的宝贵财富,有着不可估量的品牌价值、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经济新常态给老字号提出了振兴发展、保护和传承并重的新要求。成立老字号企业协会,给全省老字号企业一个“家”,对全省老字号是个重要利好。沈国清以无锡为例,市行业协会的成立为老字号带来转机,相关扶持政策更畅通有效,企业老总之间有了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家擦亮老字号招牌的信心大大提升。(邵生余)
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