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前,诗仙李白云游青海,在雪山脚下书写了“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的伟大诗篇,将青海山河的景色艺术般刻画。千年后,一批有志青年搭乘西行列车,主动奔赴雪域,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东北部,伴着连绵雪山,谱写属于他们的瑰丽诗篇。
2019年9月,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标青海国际会展中心项目(以下简称青海会展)。本工程是国内高原地区体量最大的国际会展中心,是公司在青藏高原地区中标的首个项目。面对陌生的环境及极端恶劣的天气状况,如何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这是每一名管理者需要面对的。这批年轻科工“拓荒者”,他们用最多的汗水和最短的时间,让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能深切地感受到了他们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身上的那股韧劲。
“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追求更高”
项目地处2600米海拔的高原区,冰封、低气压、强日光、高辐射、多暴雪好似家常便饭,常年在平原地区生活的人一下子来到高原会出现头疼、心慌、恶心等不适反应。“我们员工一下子来到这么高的地方,能够正常走路、坐着、正常运动已经很不错了”项目员工说。零下20度的超低温天气对他们的说是另外一重挑战,冬季没有暖气,住宿、办公只能靠电采暖,在开着暖气的办公室,头天没喝完的水,竟然结了冰。在施工现场,大家把最厚的衣服裹在身上,呼出的哈气在安全帽檐上结了冰。
项目每年有效施工工期只有8个多月,项目管理人员只能在有限的工期内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达到施工时间最大化的目的。项目经理彪鹏坚持至少每天旁站6小时以上,风里来雪里去狠抓施工效率,被同事们戏称为“不会累的彪哥”;新员工章余,从开工至今,每天巡场步数2万余步,没休过一天假,没回过一次家,“有了项目安全,家才是安稳的”,章余用自己的行动保卫着整个工程的“平安”,保卫着所有青海人的“家”。青海省总工会一位领导曾发出感慨:“凡是来到这里施工的人,个个都是英雄!”条件苦,环境差,愈发凸显项目团队精神的可贵。
“铁军”就要当高原标杆
敦煌大剧院、丝路国际会议中心、西安奥体中心……青海这个项目团队的每一位成员,各个都有打硬仗的经历。面对政府和公司领导密切关注、亲切关怀的重大工程,中建科工人深知,这些不仅是一次次效益的施工,更是一次次高品质的建设,既要有进度要求,更要有质量标准。
为确保高品质履约,项目注重党建引领,在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党员先锋岗”、“青年突击队”的旗帜飘扬,每每走进施工一线,都能真切感受到党的组织领导和党员的示范作用。项目党员占比46%,现场党员同志带头,广泛开展不同形式的农民工党员责任区主题实践活动,党旗团旗树起来,党徽团徽戴起来,青年员工冲锋在前。高效施工、安全履约,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体现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本色。
在“党团组织树标杆,品质履约当标杆”的思想指引下,管理人员更有奋战工地一线的动力与决心,志愿为西宁市建设城市新地标而不懈努力。
不断学习,有一种氛围在身边
有空的时候,项目部会组织大家凑在一起看《红船启航》《我和我的祖国》之类的视频,看完节目后,大伙儿的士气和团队意识自然而然地得到提升。“西宁的生活相对单调,总得有点苦中作乐的心态。”技术员李文博很喜欢这种感觉。项目部一直在保持一种努力学习的氛围。人手一本的《一个人的藏地》和《任正非转》更是时时刻刻放在每位员工的案上、床头,这样的读书学习效果很明显,项目同事笑谈:“质检员石飞飞空了就读这两本书,在扩展视野的同时还坚定了奋斗的决心,最近,他写了一篇入党申请书交给了党支部呢。”
在这样一种学习氛围的熏陶中,不少入职两年左右的年轻人也逐渐成熟。实际施工中,很多“学生娃”以前学到的知识显得很不够用。为了帮助新来的人更快成长,项目部特意为他们开办了现场课堂,老员工带新员工针对现场问题进行讲解,于是,不知道在多少个日子里,尽管白天已经累了一天,到了空闲时间,大家还是愿意静下心来认真梳理知识体系,项目年轻人在互相帮扶的氛围下,增加了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增进了那份师徒情谊。看着年轻人一点点成熟起来,这些经历过高原风雪“老师们”很是欣慰。
巍巍雪山连绵,道不尽科工青年躬耕高原的故事!
滚滚江水流淌,讲不完钢构铁军品质履约的事迹!
今天的青海会展项目,还在按照施工节点高品质履约。中建科工人扎根青海,在广袤的雪域高原上,发扬“老西宁精神”,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不适,用真心铸就精品工程;他们注重品牌建设,用青春及热血,谱写了一曲奋战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