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1日,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研究中心联合基金会中心网发布《上市公司基金会发展趋势分析》(2013版)。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末,全国共有80家上市公司成立了基金会,其中A股上市公司有47家,仅占2012年末A股上市公司总数的2%,上市公司在履行公益慈善责任方面还大有潜力可挖。
报告指出,上市公司基金会更多分布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成立基金会的80家企业当中,多数集中在北上广浙等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差距比较明显;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采掘业、金融及房地产业的公司成立基金会更加积极,四个行业的基金会总计达到35家,占到A股上市公司的70%以上;从企业性质来说,民营企业成立基金会更加积极,占比超过56%,而国企只占到35%。
针对目前上市公司基金会公益支出受企业经营状况影响大、多数公益慈善项目运营状态不佳、管理人员不够专业性、透明度不高等问题,报告给出建议:上市公司基金会应该组建规范的管理架构,增加自身运营的独立性;公益项目应更贴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发挥比较优势,投入到与自己企业业务相关的领域;发挥自身的优势,合理运用好自身人员的管理优势,甄选更加专业的NGO来合作,提升项目效率;同时,信息透明度要向财务报告看齐,应该按上市公司的标准来披露信息,让公众了解基金会是在做真正的公益事业。
中国上市公司社会责任中心主任张旺在发布会上说:“上市公司能成立独立的基金会,本身就说明公司本身在履行社会责任的意识走在前列。此前,公众关注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多从捐赠数额等简单的数字来看,并不全面。这次我们发布此份报告,目的是想通过更加详实的数据,向公众展示上市公司履行社会责任的实际情况,尤其是公益慈善这块。”
基金会中心网副总裁陶泽表示,从数据直观的反应来看,上市公司基金会的透明度和信息化水平都不高,仅有不到一半的基金会建立官网,同时中基透明指数的数据显示,目前仍有15家上市公司基金会FTI得分低于合规分48.80分(满分129.40分),即有27%的上市公司基金会透明度不合规。另外从上市公司基金会的项目来看,还没有脱离“捐赠爱心”、“扶贫救灾”的阶段。哈佛知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曾提出战略慈善的理论,其推崇企业基金会的关注领域应与该企业的业务有一定关联性,同时也会让员工更多的参与到项目中,这样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已有的资源,更好的开展公益项目。
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教授认为,上市公司通过成立基金会的方式从事公益活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现象。毫无疑问,上市公司基金会的出现与发展,不仅有助于企业更专业履行公益责任,也能够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注入新的动力,并持续推动社会的创新与进步。本报告通过详实的数据展现了上市公司基金会的现状,同时也指出了当前上市公司基金会面临的资金、人才与透明度等问题,并以案例的方式介绍了一些上市公司基金会的经验做法,对于完善上市公司基金会的管理、提升上市公司基金会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