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不知创始人将该中心命名为“1+1”的本意,但是也不难猜测,两个“1”代表的是人字的一撇和一捺。两个“1”凑在一起,便组成了“人”字。汉语是象形文字,虽然历经由繁化简的过程,但是从文字结构基本上也能反应出语言所表达的意思。“人”字很简单,但是却十分稳定,两条腿支撑开来,不易左右摇摆,更不会轻易偏倒。但是对于身体有残缺的人群来说,可能就像失去了一条腿一样,生活变得处处不易。所以需要相互帮助,大家抱在一起,才能形成足以于世独立的力量。虽然是自己的猜测,相信应该有这层含义。
走进“1+1”,不难发现该中心已经运作的比较成熟。作为一家由残障人自行管理、执行的非营利性残障人自助组织,在业内已经小有名气。他们在残障人服务、传媒、互联网及非营利等诸多领域实现了零的突破:建立中国第一个由盲人组成的广播制作团队,节目覆盖中国的大部分地区;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残运会成为中国奥运和亚运会历史上第一个残障注册媒体;开播中国第一个为残障人服务的类型化网络广播。2009年加入中国互联网协会,先后获得壹基金、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芯世界”公益创新奖等奖项。和这些荣誉相称的是他们专业的运作:在我们参观的地方有专门的办公区,有专业的录音棚,还有一个教残疾人训练相应技能的训练室,主要是练习文字速录,工作虽然重复辛苦,但也算是一门容易掌握的技能。
在参观过程中,“1+1”给我们放了一个短片,短片的主体是性,内容是工作人员每个人都说出自己的伤心事,他们有的是因为遭到了性侵,有的是因为别的歧视。虽然社会更加开放了,但是性在中国还依旧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对于残障人群,这个话题可能更加遥不可及了。对于他们来说,恋爱,婚姻,家庭,孩子,正常人的生活,这些相关的话题都变得更加敏感。在这个过程中,我也一直在想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帮助他们。这个群体因为身体上的不同可能变得非常敏感,他们可能会因为人们一个小小的举动亦或是一个眼神就变得不舒服。但是社会确实就是这样,它包罗万象,三教九流。现在这个社会崇尚的是效率,功利和能力,人们喜欢强大,崇拜权威。像这些从一开始就受到不公,身体有残缺的人群,怎么才能在这个社会上立足,过上哪怕是最平静,最普通的生活?我们确实对这个群体的关心太少太少,他们像隐形了一样,好像很少能被人们注意到。这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个很少的群体,还是因为我们忽视了他们,对他们太不友好?之前和一位老师谈过类似的话题,我很认同她说的话,我们现在缺少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当然我们街上有盲道,公交车上有弱势群体专座,地铁也有直梯,但是恐怕我们做的还是太少。
Social Mobility这个词我很喜欢,它表示的是社会的流动,分为纵向和横向,纵向的更多的是指阶层上的从低到高,或者从高到低,横向的更多指的是从乡村到城市或者反之。社会的可流动性和社会的分层比值可以近似看作是社会的幸福程度。也就是说,社会给予人们的从较低阶层成为较高阶层的机会越多,同时社会的分层越小,人们的幸福程度可能就越高。但是如果机会很少,分层很大,贫富差距很大,社会上就会充斥更多压抑,悲伤,仇富,愤怒等负面情绪。从整体看,我们现在肯定是在高速发展的阶段,社会在进步,但是贫富差距可能在拉大,社会的流动性可能在越来越小,想在城市里立足将越来越不容易,像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更是这样。当然这仅仅是对普通人而言,那么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缺的人来说呢?他们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希望“1+1”能做的更好,希望1+1能产生1+1>2的魔力,希望他们一切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