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慈善行动 > 详细

扶贫基金会王行最:发挥民间组织在“一带一路”中的重要作用  

2017-06-14 04:02:42  来源:环球网

  2017年4月27日,由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北京融智企业社会责任研究院协办的“一带一路 公益先行”主题沙龙活动暨中国企业海外公益之路研讨会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召开。在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的大背景下,国内公益组织的国际化之路已悄然展开,对此环球网专访了中国扶贫基金会执行副会长王行最,后者就扶贫基金会的海外公益的开展进行了详细阐释。

  中国扶贫基金会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

  据王行最介绍,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国际化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05年至2009年,提出了国际化战略,也对世界上发生的自然灾害进行救援响应,但是人员基本上没有走出国门,属于不出国门的国际化;第二阶段是2009至2013成立专门的国际发展部,也开始走出国门实施项目,苏丹苏中阿布欧舍友谊医院是标志性的项目,从调研、设计、实施、监测和后续管理全流程管理,但是人员没有常驻海外,属于出差式国际化;第三个阶段是2014年开始,以注册设立缅甸和尼泊尔办公室为标志,开始派工作人员驻扎受援国,长期开展项目。

  除此外,王行最表示:“在这个12年的探索里程里,扶贫基金会总共投入的基金大概一亿两千万,开展援助的国家是16个国家,为中国民间外交提供了参考模式。”

  详解境外开展活动流程

  扶贫基金会在境外开展公益活动,王行最强调主要有三种动因,“一是因灾救援进入,比如尼泊尔;二是有足够资金资源支持,如埃塞俄比亚;三是战略性进入,如缅甸。也就是说这个地方现在没有灾难,也没有人向我们提供资源,但我们觉得这个地方对扶贫基金会、对中国的公益组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我们就会开启相关调研,后期才会有资源导入。”

  因政治文化差异“交了学费”

  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大势所趋,当谈到在实际运行过程遇到的问题和困扰时,王行最表示:“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和麻烦,确实因为不了解受益国的法律规定和风俗习惯,造成了一些误会和项目迟缓。例如,我们从中国采购了物资到苏丹港,然后它里面有各种各样的规定,后来我们就清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才把清关这套手续办好,所以这个项目拖得时间比较长,这种挑战也是巨大的。”但是,随后强调道:“随着海外工作的经验积累,这种困难和障碍回事能够提前规避掉的,我们也在不断总结在走出去的经验教训。”

  中国NGO走出去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国家发展利益

  中国经济持续增长,GDP成为世界第二,在政府倡导“一带一路”策略的大背景下,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是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和国家发展利益的,是正确的。“中国社会与国际已经形成一个密切的整体,中国根据商务的统计,中国在海外的投资设立的企业有两万多家,直接涉及的存量大概有七千亿美元左右,这是非常庞大的一个数字,那么如何保护好海外投资利益,通过公益柔性的切入实际上可以使我们海外投资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效果可能会更好;同时从公益机构本身来说,未来在国内遇到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海外的话存在比较好的机会,所以也需要走出去。对于那些质疑也是基于上述原因的考虑。”

  中国NGO走出去存在挑战 需得多方助力

  中国的社会组织走出去的困难有很多。发展时间短,力量弱一些是普遍情况,如果机构有能力也有意愿走出去,还会遇到战略规划、人才储备等问题。

  对此,王行最介绍道:“面对这些问题我觉得就是首先是政府的有所作为,政府应该坐下来一块讨论,如果真的鼓励公益组织走出去,参与国家的公共外交,援外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那这些问题要有人研究,政府需要制定相应的策略、政策和法规。看起来有民间组织走出去到海外从事公益项目是民间组织的事,实际是系统的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学界、媒体共同携手,创造一种比较良好的舆论氛围和宣传氛围,同时也需要一些政策上的突破和资源上的提供,只有这几个方面携手合作解决了这些问题那我们这些民间公益才能大踏步的走向国际。”

  中国NGO未来将在全球治理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目前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的领域主要包括参加国际性会议,在人权、减贫、妇女儿童权利保护、气候变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发声、展示和澄清中国立场;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民生项目;在全球重大灾难时开展紧急救援,与世界各国开展人文交流等活动。“未来中国民间组织走出去需要在全球治理、民生项目和紧急救援方面做得更多,发挥更大的作用。”王行最对此充满信心。

关键词:基金 扶贫 中国 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