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慈善行动 > 详细

探索社区治理现代化路径

2022-01-28 15:52:00  来源: 光明网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在市域范围内的具体实施。城市社区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环节,应该尽快实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继续深化改革,将改革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本文以社区为研究视角,探讨了基层政府如何以社区治理为突破口、发力点,进一步全面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以期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参考。

  一、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基本现状

  在改革开放之后,无论是制度层面还是实际落实的过程中,我国社区治理所积累的经验都在很大程度上改进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且构建了行政管理与社区依法治理之间的良性衔接。具体来看,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现状与基本经验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 重塑基层党组织,打造党建引领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作为服务群众,联系群众的桥梁,在引领基层治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几年,我们党形成了区域化党建,网格党建,枢纽型党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创新党建工作机制,重塑了基层党组织的权威和领导地位。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的有机整合,资源的统筹以及党建引领下“一核多元”的治理格局。

  (二) 网格化管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

  网格化管理主要是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基层社会服务与管理的精准化、有序化与高效化。北京市东城区2004年首次实施网格化管理,自此以后,全国各地多个城市对这一基层管理模式进行了因地制宜的创新。信息技术在城市社区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提高了发现社区问题、解决社区问题的效率,在信息统计方面和公共服务方面更为便捷,有利于提升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网格化管理成为基层治理中重要的管理方式。

  (三)扩大社区职能发挥,提升社区依法自治与互动

  当前我国众多城市都对于社区治理工作进行了改革探索,以扩大街道办事处以及社区的角色分工以及职能发挥。社区不仅在完成基本行政性事务工作的基础之上,也可以发挥出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服务能力,以提高社区自治组织工作负责的能力。这种将依法治理与社区依法自治衔接互动的工作方式,为社区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以及努力的方向。

  (四)重视社会组织培育,完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

  政府近几年通过合同外包、与企业、社会力量合作生产公共服务以及政府补助等方式,拓宽了社会组织的生存空间,使公共服务的供给更为高质和高效。实现了政府和社会的相互赋权。加快社区基础性服务设施建设的同时,增加便民服务站等新型工作站点的落地,共同构建社区的新型公共服务网络,促进服务型社区的实现。

  二、推进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深入推进基层社区治理体制现代化

  1、坚持以基层党建为统领,不断强化社区领导体制。一是要加大“红色覆盖”。将党的领导与社会组织服务相结合,全面推进新兴领域党建工作,通过发展党员、推荐党员到物业服务企业工作、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将党组织建在网格上,建在商务楼宇、园区、特色街区、商圈、物业及业委会等新兴领域,不断创新基层领导核心建设,切实解决基层组织存在的软弱涣散、边缘化、虚化和缺乏凝聚力与行动力等问题。二是要建立基层党建标准。研究制定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标准体系,从组织设置、功能定位、工作职责、党员管理、服务群众、运作保障等方面建立基本规范。试点推行社区党建共建联合会“轮值会长制”,增强驻区单位参与共建共治的责任感和获得感。

  2、坚持以综合治理为重点,不断优化社区运行体制。一是要厘清治理权责关系。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立足社区发展现实需要,进一步厘清街道办、社区党组织、社会自治组织等主体的权责关系,妥善推进社区事务准入和政府服务事项有序转移,稳步推进政社分开、管办分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区共治自治的有效衔接,强化社会力量参与社区治理力度,最大限度地整合和凝聚社区资源,夯实自治与共治基础。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良好的制度体系是社区治理达成善治目标的重要保障。要以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为导向,建立健全社区行政事务、公共服务社会参与、社区居民自治引导等方面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社区治理制度体系,明确行政事务准入、公共事务共商共治、购买公共服务、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和加大居民自治扶持力度等事项。三是要优化运行机制。顺应新时代现代社区治理模式新要求,以加强“政社互动”“四社联动”(社工和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单位)、“四民一评”(民主提事、民主决事、民主理事、民主监事、群众评议)建设为着力点,深化居民自治机制,努力提升社区的组织化调节和自治水平,实现居民自治与社区共治有机结合。

  (二)进一步深化“三治”融合,深入推进基层社区治理方式现代化

  1、充分发挥自治基础作用,全面激发基层自治活力。一是建立居委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落实居委会自治权。当前居委会面临的过度行政化问题严重影响到社区自治功能的发挥与基层民主建设,为充分保障居委会自治权利的落实,切实“减负增效”,实现行政性与社会性有机平衡,在实践层面通过建立居委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对居委会协助行政事务实行清单式管理。从制度层面对“清单”的实施加以规定,强化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对居委会协助行政事务清单的认识,确保政策执行不打折扣。二是创新自治权行使方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热情。一方面,根据社区人口结构特点和服务类型,汇集民意,共同制定业主公约、社区居民公约等行为示范,体现居民共同意愿,吸引外来人员和外籍人员参与社区自治,有效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约定小区物业管理、消防管理等关乎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激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做到“服务民需、尊重民意、体现民愿”,有效避免群租、违法建设等隐患,提高社区整体治理水平。三是以“居务公开”为着力点,推动社区更和谐。在拓宽居务公开事项的外延和内涵基础上,通过创新居务公开栏、社区信息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居务公开的形式,在居民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及其实施情况,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社区协商成果的落实情况,居民委员会工作经费使用情况的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涉及全体居民利益、居民普遍关心的其他事项范畴。

  2、多方拓宽法治保障通道,努力营造以法处事氛围。一是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在社区的宣传贯彻落实。要充分利用悬挂横幅、社区广播、文艺表演以及自媒体等多种宣传形式,大力开展与社区紧密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物业管理条例》《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指导规则》等法律法规进社区活动,努力提高社区群众法律意识,自觉践行法律法规。二是在社区配足配强法律顾问。社区事务繁杂,牵涉面广,社区法律顾问可以发挥很大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为社区配备法律顾问,既可以促使居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也可以协助社区开展法治宣传,或经常便捷的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从而推动社区法治化水平提高。三是完善基层纠纷处理机制。社区是社会治理最小的单元,是居民日常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各种纠纷产生的集聚地。要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作用,进一步完善矛盾排查研判机制、人民调解机制,拓宽矛盾纠纷化解途径,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积极参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形成“大调解”工作格局。

  3、全面加强德治教化支撑,不断厚植群众道德底蕴。一是全面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各种道德主题实践活动,不定期邀请模范人物或者专家进行宣讲,大力开展模范评比活动,引导广大市民群众遵德守礼,不断扩大群众参与面、提高影响力,扩大社会认同、形成思想共识,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干部、群众心中,从而转化为思想观念、道德情怀、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二是探索成立社区德治委员会。建立德治委员会,吸收社区内有名望,大家认可的人士在委员会内任职,对社区内的一些事物进行道德评判,进而进行教育批评,引导社区居民履行道德规范。对社区出现的一些违法行为苗头,德治委员会应主动及时进行制止批评,促使当事人及时纠正违法行为。

  (三)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深入推进基层社区治理能力现代化

  1、以“四支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的人才素质能力。要着力畅通社区工作人才来源渠道,提高薪酬待遇,拓宽发展空间。一是制定实施社区书记成长培养计划,建立新任社区书记人选后备库,每年评选一批优秀社区书记(副书记),加大典型事迹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积极性。二是从“选、育、管”三方面入手,着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数量充足、比例适宜的社区后备干部队伍,激活社区干部队伍工作活力。三是采用组织推荐、民主测评、公开考试、严格考察等程序方法,择优录取或加分政策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予以倾斜。

  2、以“财政支持+社会挖潜”为基点,不断增强社区治理现代化的资金保障能力。加强财政资金保障,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考核评估,严格奖惩制度。同时,多方筹集社区治理资金,拓宽融资渠道,采取一些经济手段,比如政策性贷款和税收优惠等,支持鼓励市场主体建设社区基础服务设施。鼓励发展社区里的社会经济主体,盘活使用社区公共资源,为社区发展起自己的事业,从而达到社区自主“造血”。

  3、以互联互通信息平台建设为支点,大力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的科技支撑能力。一是通过“智慧政务、智慧公共管理、智慧社区O2O、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平安e门”六大板块,创新服务供给渠道,提高服务效果。在区级层面,完善顶层设计,搭建开放式系统框架,应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手段,整合各类服务功能,建立区域联动、多元协同的社区基础数据库和智能化便民服务体系;在街道层面,探索信息平台与街道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互联互通,推进数据共享,促进居民需求与政务服务的有效融合;在社区层面,有效对接信息平台,实现社区基础数据、便民服务、社工走访、社会组织推介等信息的兼容和共享。二是建设区社会治理综合指挥信息平台。同步开发移动客户端,实现群众呼声“一网收集、一网处置、一网督办、一网评价”,健全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查考核等工作流程,建立分层分级响应处置机制,分类设置“自上而下派单、自下而上点单”模块,以实时、科学、高效的信息技术平台为支撑,形成信息上下贯通、应用无缝互动、问题精准分派、各方协同处置的运行模式,打造“指尖上的指挥调度系统”。

  4、以健全社区能力体系为切点,全面提升社区治理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能力。一是提升社区治理统筹能力。探索在区级党委层面成立一个领导和统筹社区发展治理的关键部门——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把分散在多个党政部门的政策、职能、资源等协调统筹起来,在体制上解决过去社区治理“九龙治水、条块分割、权责失衡、资源分散”的问题。二是提升社区事务管理能力。以党建带领社区事务管理,充分发挥各种社区主体作用,来实现社区事务的有效管理。形成党建引领,居民提议,“两委”审议,各类代表商议,居民代表大会决议,动员组织各类社区主体互联互动,协同治理社区的生动局面。三是提升社区风险防控能力。要完善社区组织动员体系,切实加强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演练培训和应急机制建设,加强社区平时的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能力提升,建立完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社区信息实时监测、应急管理与服务、链接资源机制,健全完善社区快速高效对接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上级医院、生活物品供应商的运转机制。

  (中共西安市委党校副教授 宋少燕)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