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行动 > 慈善行动 > 详细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李旦合:挺进大凉山奉献新成昆

2022-09-30 14:42:00  来源: 光明网

  今年44岁的李旦合,是中铁二十一局集团成昆铁路峨米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项目经理,高级工程师。6年前,带着一腔热血,胸怀满腹激情,李旦合一头扎进大凉山腹地,将智慧、心血、汗水,甚至泪水,倾注于成昆铁路复线建设。

  6年弹指一挥间,44岁的李旦合黝黑的脸庞更加坚毅、果敢。背井离乡、投身荒野,他将责任、担当、情怀,深情地融入成昆复线建设中。岁月的点滴,将这一只“成昆雄鹰”打磨得更加雄健。翱翔大凉山,搏击天地间,深情地呼唤着成昆复线早日建成通车!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李旦合:挺进大凉山奉献新成昆

图为李旦合在施工现场(摄影/鲁智勇)

挑战极限,奉献成昆

“当年铁兵忠贞为成昆,何曾怕断头?如今我辈夙愿建精品,怎敢付东流?”2017年4月,大凉山乍暖还寒,漫山遍野的索玛花竞相绽放。随着挖掘机、装载机等各类机械的轰鸣声响起,李旦合带领一支敢打必胜的队伍,开始了又一段伟大的征程。

成昆铁路的意义不同凡响,成昆铁路复线的意义当然过之而无不及。复线建成后,它就与北边的宝成铁路、成渝铁路接上;南边也与贵昆铁路接上,然后直接到达广西沿海,与东南亚铁路接轨,成为重要的出川大通道,带动沿线区域快速发展。

成昆复线峨米10标工程全长约25.873公里,沿线途经2县6个乡镇。共有隧道4座,隧道占线路全长的50.56%,整个工期异常紧张。

“出了隧道,便是桥梁,而要在大凉山开山架桥,其难度可想而知。”李旦合感慨道。桥隧比高,工期紧;施工专业衔接点多,施工管理跨度大,给李旦合增加了巨大的工作难度。

成昆铁路复线穿越极其复杂的断裂带,断层、涌水、地下水,不可知的地质特征,层出不穷,有地质博物馆之称,施工难度极大。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施工场地狭小。比如,兴隆隧道出口地形陡峭,无道路通行,只能依靠修便道;再比如,邓家湾隧道工程,是全线控制性工程,有大量的涌水、涌泥施工难度极高。

为确保各类节点工期目标的顺利开展,2018年4月初,经过日思夜想,一条妙计在李旦合头脑里形成清晰的图画。经过班子成员的研究与细化。他们在全线实行班子包保责任制,力争每周帮助施工作业队彻底解决1个难题,不让这一难题成为日后项目施工的“拦路虎”。

李旦合带着大家,齐心协力,挑战极限,迅速破解征地拆迁难题,很快完成了管段内的征地拆迁工作;同时完成了5公里红线用地的征地工作。特别是2.3公里便道、民房拆迁等,虽然因任务艰巨协调数月,但都得到了妥善解决,满足了施工生产的需要。

此时,本死寂般的大凉山,瞬间沸腾了!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李旦合:挺进大凉山奉献新成昆

图为成昆铁路复线邓家湾隧道微台阶开挖工艺(拍摄/鲁智勇)

再苦再累,必须迎着困难

俯视孙水河,穿越杨家山。邓家湾隧道,正洞全长9390米,泰然自若地穿越巍峨的杨家山;另设1750米横洞一座、2040米平行导洞一座。如果加在一起,隧道总长达13180米。“意想不到,邓家湾隧道居然经过四大断裂层,即垭口村断层,盐井沟断层,石板推测断层,安宁河西断层,这四大断层,什么概念?这也从一个侧面,印证了成昆铁路为什么叫地质博物馆!”李旦合感慨道,“特别是受到附近安宁河断裂构造影响,该隧道围岩软弱破碎且局部富水、掌子面易溜塌,施工过程中曾多次发生溶洞、涌水、涌泥、大变形等地质问题。规模最大的一次,涌突方量达4500方,最大涌水量每日能达2.34万立方米,相当于在‘水帘洞’中作业,开挖难度极大、安全风险极高。”

一说起邓家湾隧道的极高风险,李旦合便不胜唏嘘。而他说得最多的词语,便是“意想不到”。

隧道施工,首先就要解决掉复杂地质这只“拦路虎”。李旦合说,“原本山体以花岗岩石为主,但这种花岗岩又不是一般的花岗岩,而是强风化花岗岩,容易脱落,容易掉块,甚至遇水软化成泥。钻探打洞,万年山体改变原有规律,山体受到挤压,立即变形、断裂;再加之富水,意想不到的事情一件又一件……

工程再紧,安全质量也要放首位。李旦合经常没来得及吃早餐,就踏上了去往施工一线的路。现场施工人员这样描述,“他最担心的就是隧道施工质量及安全,质量安全不达标,越过了铁路红线,就注定着落后,注定着失败,6年多风风雨雨一路过来,没有出现问题事故,不能在最后冲刺阶段掉链子。”

“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是安全质量的重担更是重如千斤,不能松懈。”李旦合给突击队队员们又一次嘱咐道。

一整天8个多小时,看遍了11个作业现场,走出隧道已是晚上9点多,满脸的汗渍将他脸颊印透。

“安全关,质量关,技术关,关关紧要,必须下大力气,依靠实干、苦干、巧干,才能抓出成效。”李旦合反复强调道。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李旦合:挺进大凉山奉献新成昆

图为成昆复线泸沽联络线特大桥(拍摄/鲁智勇)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在李旦合的带领下,困难一个一个地被战胜;桥隧正一寸一寸地延伸。

  九月,白天的凉山,骄阳似火,热浪翻滚,夜晚却暴雨不断。蜿蜒绵长的成昆铁路建设工地仍是一派火热的施工景象,成昆铁路峨米段建设已进入攻坚阶段,全线开通,指日可待。

  为抢工期,李旦合放弃了回家与家人团聚的机会,长年坚守在成昆复线建设一线。如今隧道贯通,所有工程顺利推进,一次次确保了铺架的节点,今年将迎来峨米段的华丽转身。

  铁骨铮铮彰显铁军本色,辛勤付出书写别样豪情。蜿蜒绵长的成昆复线峨米段建设工地上,处处闪现着李旦合辛勤忙碌的身影,他和他的兄弟们,用激情和汗水,筑就贯穿祖国大西南的“银龙”。

  而今,李旦合依旧在成昆铁路峨米项目部经理的岗位上尽职尽责地工作着、奉献着,并带领着团队,勇往直前地冲刺着。(光明网记者刘希尧 张晓荣 )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