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7日,创业咖啡的第四课在国庆长假的最后一天开讲,这堂课也是本次课程进入新模块“案例”的标志,由深圳残友集团副董事长、喀什残友集团董事长刘勇先生讲述他的创业历程,让学员们通过喀什残友的创业故事了解、感悟社会企业创业。
刘勇出生于西安,幼年因为意外事故导致瘫痪,整个身体靠钢架支撑着。一个偶然的机会,刘勇认识了身患重症血友病的郑卫宁,两人成为了日后的创业伙伴——利用郑卫宁私人积攒的30万元资金,刘勇和郑卫宁开了一家网吧,同时做网络编程。随着事业逐渐步上轨道,他们将工作扩展到了互联网相关的多个方面,并于1999年成立了深圳残友集团。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现在的业务包括软件、动漫、电子产品组装等,雇佣残疾人3700多名,所占比例超过90%。现在残友集团下设企业、基金会和社会组织,这三个部分被称为残友的“三位一体”架构:企业90%的股份由基金会拥有,基金会将企业每年90%的利润给社会组织,社会组织再将这些钱用回到残友的32家分公司里去,主要用于为公司残疾人员工提供后勤保障,覆盖所有人的吃、住、行。通过这样的关联设置,残友实现了对残疾人雇员可持续性的全面支持。
刘勇先生在创业咖啡分享的主要是他在喀什残友的故事,包括喀什残友的设立背景、经营模式和经历的挑战。跟随深圳市支援喀什的步伐,深圳残友在新疆喀什设立了“喀什残友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服务对象是喀什的维吾尔族残疾人士,刘勇任董事长。
如何说服残疾人朋友突破心理障碍、加入残友大家庭是刘勇在建立喀什残友的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在喀什残友的招聘会上,刘勇用自己的故事来鼓励残疾人朋友,他说:“我们都是残疾人,不管是汉族、维吾尔族,都是兄弟姐妹。我也只是初中毕业,现在却成了集团副董事长,有了幸福的家庭。现在我通过自己的努力、通过残友这个平台,希望让我们维吾尔族的残疾朋友能够像我一样自立自强,实现自我价值。”刘勇的真诚为他招到了第一批68名维吾尔族学员。之所以叫“学员”,是因为残友特殊的“因人设岗”模式,即职工招收进来以后根据自身特长和爱好,可以选择包括手工艺、电子商务、摄影、电脑编程等多种培训课程,而后进入相应的行业。
许多残疾人通过残友找到了自信心,实现了自我价值。在残友,大家都亲切地称呼董事长刘勇“勇哥”;在勇哥的带领下,残友成为了残疾人走向美好生活的桥梁,也为新疆的民族交流与团结做出了贡献。
刘勇老师机智风趣的讲述给学员们带来了很多的感触,也激发了大家提问的热情。北大现场有一位同学的提问让刘勇老师印象深刻,她问道残友在喀什那样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的地区是如何让残疾人知道这个企业,又如何进行招聘的。对此刘勇回答道,残友的招聘一开始是通过残联牵线,然后由刘勇自己到残疾人家里挨家挨户地拜访,以自身经历作为案例化解残疾人朋友心中的疑虑。开始建立信任很困难,但第一批68名学员加入残友后确实有了改变,他们也就愿意向周围人宣传残友,如此残友便壮大了起来。
这其实也是回答了山东理工大学提出的关于社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用刘勇的话说,残友这样的社会企业最宝贵的就是人,除了个人的才能、技巧之外,更在于整个团队的凝聚力、整个企业的精神所形成的强大力量。课程结束后,不少同学还意犹未尽,一直蹲坐在地上、围绕在刘勇老师身边和他交流。
刘勇和喀什残友的故事,给创业咖啡的师生们许多启迪。社会企业的魅力不只在于解决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更在于给他们的生活注入全新的希望。通过友成创业咖啡这个平台让更多人了解社会企业的理念,关注社会企业的发展,是友成创业咖啡和喀什残友的共同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