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有这样一群人。
她们不是富有的慈善家,也不是专业的公益人,她们只是一些普通的妈妈。
她们凭着简单的信念,做着简单的事情,为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宝贝和他的家人们,提供最简单的帮助。她们之间有的彼此从未谋面,却以母亲的本能,挽救着一个个濒临绝境的小生命。
“妈妈会放弃自己的孩子吗?虽然我们很难,但我们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能救一个是一个。”
京华时报记者李晋
以母爱救助危难“宝宝”
对小升宇的救助成功,马作为从未怀疑,因为她的身后站着几百名爱心妈妈。
马作为,博爱之家南京爱心妈妈群主要负责人之一。
每次回想起她牵头救助的宝宝小升宇,她的心还会跟着揪痛起来。
马作为第一次见到小升宇是在重症监护室,4岁的管升宇静静地躺在床上,残败的下身却赤裸裸地暴露在外——右侧骨盆连同右腿完全撕脱,血肉模糊。
事情回溯到2011年3月6日,幼儿园放假的小升宇,跟着父母一起去打工的工地。之后,母亲被工头叫去开卷扬机运东西,当母亲启动机器后,好奇的小升宇凑了上去,一下被钢绳绊倒卷了起来,机器的轰鸣声太大,母亲毫不知情,几秒过后,拖动两吨货物的钢绳像剪刀一样剪开了小升宇。
小升宇的母亲多次爬上医院的楼顶,身子探出栏杆外,欲寻短见,被警惕的丈夫发现并拉了回来。夫妻俩月收入仅一千多元,根本拿不出钱给孩子治病。
“难以想象一个4岁的孩子要承受怎样的剧痛,但他就那么安静地躺着,不哭不闹,坚强得让人心痛,我们必须让孩子活下去。”那段时间,马作为和爱心妈妈们发起了大规模的募捐行动。除在网络上发帖求助,还通过群内募捐、开通微博、申请公益基金、联合媒体、举办义卖活动等形式进行募集,最终为小升宇筹得20多万元善款。这笔救命钱,帮助小升宇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生死关。如今,小升宇已顺利回到幼儿园。
对小升宇的救助成功,马作为从未怀疑,因为她的身后站着几百名爱心妈妈。
而这些妈妈聚集在一起,缘于2010年底对“铁路宝宝”的救助。当时,有媒体报道,在南京一个铁道口边的破烂棚子里,“铁路宝宝”出生了,66岁的父亲是个流浪汉,母亲患有智障。
初为人母的几位妈妈踏进“铁路宝宝”的家时,她们哭了,孩子身上的皮肤浸泡在尿液中,大面积溃烂,还发着高烧。
爱心妈妈们迅速展开救助,网络发帖呼吁社会关注,并成立QQ群联系事宜,除了捐钱捐物,轮流为宝宝护理,最终帮助宝宝度过严冬。
那时,群里已吸纳了100多位素不相识的年轻妈妈,救助完成后,本想解散,“大家因母爱走在一起,就这么散了,有点可惜。”一个妈妈的心声得到了大家的支持,最终群组织被保留下来,定下了一个朴素的名字“南京爱心妈妈群”。
治疗费来了,孩子却“走”了
爱心妈妈们救助方向对准贫困家庭患重大疾病的“父母没钱管、医院管不了、慈善机构不愿管”的“三不管”孩子。
她们当起了贫困患儿的妈妈,倾心倾力,但不是每次救助,都是希望的结局。
魏桢,几乎成了王婷不敢提起的名字,“那是个非常漂亮、爱扮鬼脸的5岁小姑娘,患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且是高危,一头浓密的长发因长期化疗几近掉光,爱美的小姑娘给自己做了一个帽子,不愿摘下。”
医生早已暗示治疗效果不会理想,但魏桢的妈妈仍不愿意放弃,“我有多大能力就当多久的妈,我怎么忍心带着孩子回家等死。”
为让孩子活下去,王婷和群里的妈妈红着眼睛到处奔波,咨询各大医院的专家,请求他们给出最佳的治疗建议,但得到的结果几乎让她崩溃。
王婷不相信孩子就这样被放弃了。几经努力,她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接收的医院继续治疗。其间,魏桢的病情反反复复。严重时,话都说不出来。王婷和爱心妈妈们始终没有放弃。
2013年10月23日,又一笔治疗费到账了。王婷正要给魏桢的妈妈送去,却接到了一条短信:“孩子已经走了,谢谢爱心妈妈们的帮助。”她一下子蒙了,瘫坐在地,失声痛哭。
在爱心妈妈们的救助一览表上,很多孩子都患有白血病。
“白血病治疗是个未知数,有人治愈、有人复发,还有人说没就没。”马作为说,正因为治疗结果的不确定,很多基金会将他们拒之门外。“如果孩子走了,会影响到捐款人的积极性,反倒是那些能治好的、比较可爱的、外界能马上知晓的孩子更容易申请到救助金。”
“爱心妈妈群”能力有限,是花大钱救一个治疗结果不理想的孩子,还是把钱分摊到几个病情不算复杂的孩子身上,每次群里都会争论,但到了最后表决是否救助时,所有人都投了赞成票。
因无钱医治,而让孩子等待死亡,每个妈妈都接受不了。
于是,爱心妈妈们将救助方向对准了贫困家庭患重大疾病的“三不管”孩子:“父母没钱管、医院管不了、慈善机构不愿管”的孩子。
“对于妈妈来说,孩子的生命是最重要的,只有活下去,才有希望,不是吗?”马作为没想过要救多少孩子,“能救一个是一个,哪怕救一个,对这个孩子来讲,他就是100%的成功。”
“开始我们拼命救助了几个白血病小孩,但仍没能留住,很难接受,时间长了,也慢慢地释然一些,至少在孩子最后的时间里,我们努力让孩子们享受到更多的母爱,陪伴他们度过了一段快乐的时光,这么想,我们做的还是值得的。”马作为说。
“发票风波”抽了妈妈的心
杨长高不签,还指责爱心妈妈“不讲信用”。
再大的挫折也没让爱心妈妈们停止救助,但当杨长高把两位爱心妈妈强行扣下时,所有的妈妈愤怒了,也清醒了。
2013年6月,1岁多的杨宝宝(化名)被爸爸杨长高带到爱心妈妈们面前时,大家一下子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小家伙,但得知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法络四联症、无肛会阴瘘、头皮血肿等多种病症后,妈妈们的心被揪了起来。
爱心妈妈群决定救助这个孩子,并由夏海风和孟令相两位爱心妈妈牵头救助。一切都很顺利,杨宝宝住进了南京儿童医院,手术也非常成功。7月18日,杨宝宝出院回家休养。
再见面时,杨长高带着孩子来医院复查,而夏海风和孟令相提供了杨宝宝住院发票的复印件,让杨长高回乡后申请低保。
妈妈们还拿出一份协议,让杨长高签字以保证发票的复印件只能用于申请低保。没想到,杨长高不签,还指责爱心妈妈“不讲信用”,他想拿到发票原件“回家报销”,孩子将来治疗还需要钱。
在救助孩子前,杨长高本人就签写了一份救助申请表。其中规定:“出院结算时,若家长自筹费用部分比例超过治疗费用总额20%,家长可以将发票带回用于报销;若其自筹比例低于20%,则发票原件需回收作为财务核销。”
王婷解释,这一方面是参照国内其他公益组织的规定,因涉及财务审计,基金会或慈善机构所付的钱超过80%,就必须有原始发票核销。另一方面为鼓励家长自救,以免家长对爱心妈妈群产生依赖。
马作为坦言,这种情况其实不少,有些家长甚至刻意隐瞒自己的经济情况,这也对妈妈们前期的核实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发票风波”后的一个月,爱心妈妈群制订了新的救助协议。每救助孩子前,她们会跟家长签订救助协议,明确规定,孩子治疗结束后,如有多余善款,会把钱捐给其他更加需要帮助的孩子。
千余爱心妈妈托起“博爱之家”
凭着简单的信念,为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宝贝,提供最简单的帮助。
“家人也会抱怨,但更多的还是习惯。”王婷无奈地笑了笑。
在南京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王婷和老公的收入不超过10万元,每月要还房贷,生活压力并不小,“既然做了,怎么会停下来,如果说我们有什么救助特色,那就是简单。”
没有官方救助团体企业式的管理与经营,没有让求助者眼花缭乱的繁琐手续。凭着简单的信念,为那些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宝贝,提供最简单的帮助。
2012年11月21日,“博爱之家”南京爱心妈妈群正式注册成立,成为南京首家专注贫困儿童大病救助的民间公益组织。
“领到证后,简直比拿到结婚证还开心。”马作为也成为了“博爱之家”的秘书长。
目前,群里已汇集了近2000名爱心妈妈,通过固定会员的每月定捐、组织义卖、网友捐助等形式,筹集超过200多万元,救助了70多名贫困家庭的大病孩童。
“很多人说,救助也是一项技术活,我们不懂所谓的技术,我们只想用一颗慈母之心去疼爱那些初入人世便遭到病魔摧残的孩子们,这是一个母亲的本能。”博爱之家会长汪婷如是说。
爱心妈妈群也正尽力做得更专业,使更多孩子得到救助。去年正式启动了“绿伞行动”,致力于为处于困境中的监护缺失及受虐儿童提供切实的帮助。
马作为坦言,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大家都是兼职,难有更多精力来保障项目实施。博爱之家爱心妈妈群若想持续地发展下去,未来必须招募更多专职人员来运作项目,让更多的孩子得到更专业的救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