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科教文卫 > 详细

俞敏洪:每年拿出10个大学让企业家来办(2)

2014-03-25 16:49:23  来源:慈讯网

  俞敏洪:中国现在已经走到了第二步。前30年就是做生意,现在做生意还没完,里面坑蒙拐骗什么都有。第二步的文化融合,你会看到现在中国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这种融合,只有在中国能做到,在西方国家做不到,因为西方国家已经固化了,他们对中国文化是不接受的,他们把中国文化当做一个异样文化来看待,我们对西方文化当成一个接受文化来看待。现在在文化交融的过程中,还缺少一个环节,就是中国未来思想市场的自由。思想自由不等于思想的自由化,两个不同的概念。如果中国的思想市场自由了,就会带来人们的思维的活跃,创新力加强,后面再看就是文化的传承。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如你这般创办私立大学也就水到渠成。

  俞敏洪:必然的。如果中国的体制改革到位的话,中国的私立大学一定比公立大学好。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现在缺思想市场。

  俞敏洪:对,容许思想市场生根发芽。实际上现在已经有端倪了,莫言被评为诺贝尔奖,算是一个标志。尽管不算是一个典型标志。表明中国的思想市场、文艺市场未来会出现。中国未来100年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跟各个国家相比都不会差。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看得出来,你很乐观。

  俞敏洪:科学、艺术、经济,都会有。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但是前提是制度变革到位。

  俞敏洪:它会变的,它不能不变。中国只会走向两个极端,第一个极端就是现在不断地改善、改革、改良,我觉得政府有这个决心,不仅仅是反腐的决心,也不仅仅是改革的决心,市场决定性作用的决心,更重要的是,能够把制度改革变成真正的首要任务,逐步排除利益集团和僵化的权贵资本对中国的影响。未来中国会出现我们刚才描述的后续繁荣状态,还要100年。但是如果这种变革成不了的话,中国就会出现历史上不可摆脱的混乱状态,到最后军阀混战什么的都可能会出现,那中国人民又是200年的苦难。因为中国一般混战都是接近200年。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历史规律。

  俞敏洪:对,这个民族不会灭亡,但是老是在这种苦难中间循环就挺闹心了。但是我们作为草民,什么也做不了。

  谈大学:教授是学校的灵魂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中国的许多民办大学都具有营利性质,你怎么看?

  俞敏洪:培训教育是营利性质,是公司化运作,都是上市公司了。大学永远不可能做成上市大学。在过去的10年间,中国有些民办大学号称被外国机构投资收购,也想把它打包上市,但是没有一家成功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大学的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是非营利才能做好,任何想从中间赚钱的行为和营利的行为都做不好。现在大量的民办大学实际上盈利的,盈利就挤压了对学生的投入,最后个人从里面捞取资本。

  它不是不能营利,但是大学的本质决定了它不应该营利。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世界各国的大学各有其模式,你理想中的大学治理结构来自哪个国家?

  俞敏洪:我觉得最理想的还是美国的大学治理结构,当然我们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做一些改变。美国的治理结构符合办大学的特点、学术研究的特点、人才培养的特点,也包括资金可持续发展的特点,同时它还涉及到大学中间人与人的争论问题。美国大学尤其私立大学的办学机制主要是教授治校,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合理的做法,教授是学校的灵魂人物。你不征求他们的治校意见,自己想当然地、很鲁莽地去治校,既不尊重教授的人格,也不尊重他们的知识,就不可持续。

  但是中国的很多学校就这么治了。治的结果你可以看到,中国没有真正的世界名校,尽管北大、清华在名声上可以列入世界名校之列。我是北大教育基金会的成员,北大教育基金会的基金现在还没超过20亿元,哈佛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基金是400亿美元,这其实不是来自两个国家的贫富差距,而是大学管理结构的不一样。我再举一个简单例子,假如北大是私立大学的话,我肯定就不再办大学了,我就把我的钱捐给它了,要求这笔钱怎么用,它就能长久地保留我的贡献。但是对于公立系统,我就缺乏这方面的信任。

  谈教改:教育想要变好,应把一半公立学校交给民间做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先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论断,他说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大学都是在培养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你怎么看中国大学教育的这种倾向?

  俞敏洪:他所说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是对北大的一种批判,并不是对北大的赞扬。我们在北大上学的时候,他教过我们,他属于新生代,但是又是跨了老一代的人物。现在的孩子进入大学以后,学专业主要是为了找份好工作,对人文情怀和思想市场完全不感兴趣。我觉得这是一个时代特征,北大也不可避免地一定会染上这个时代特征。但是北大未来要想成为真正的世界顶级学校的话,依然要回到思想阵地上来,绝对不能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应该说,豁达的利他主义者才是一个大学真正培养的目标。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对于现行的教育内容和模式的不满,越来越多的学生用脚做出了选择,他们纷纷到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上学。在现有体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教育如何会变得更好,你的思考会是什么?

  俞敏洪:现有体制下中国教育变得好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觉得首先把一半的公立学校交给民间力量来做,可能是对教育的一个最好的促进。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带来竞争。

  俞敏洪:对。因为在民国时期是有私立大学的,而且很多私立大学做得很好。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是教育健康发展的两只脚,现在你把那只脚砍掉了,只能蹦着走,其实中国高等教育一直是蹦着走的,结果就是永远护稳,永远缺少竞争性。所以我希望那只脚再长出来,我所做的就是为另外一只脚长出来做一点努力。

  真要想一下子改变这个格局的话,国家应该痛下决心,比如说每年拿出10个大学让给企业家做。有的企业家都是亿万富翁了,你可以让大学更名。比如说某个大学,就更名为马化腾大学,马化腾说不定就接过来了,这样的话,马化腾的投入就不是一点两点了。

  国家没有这个气度,觉得把大学交给个人办,失去了思想阵地,这其实是个误解。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朱清时先生主持的南方科技大学一直广受关注,被认为是教育改革的试验田。在你看来,它对中国教育改革的意义是什么?

  俞敏洪:南方科大的探索一开始路子就没走对,朱清时一开始就跟深圳市政府结合,这怎么可能走对?他一上来,结果就错了。深圳市政府给他弄一个校园,最后谁说了算?那肯定是投钱者说了算。这不是朱清时的错误,深圳市政府给他投钱,办这个学校,所谓让他完整地运作,本身就是一个美丽谎言。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记者_宋厚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