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中国慈善论坛分论坛中国城市慈善论坛16日下午在京举行,分论坛主题为“慈善与城市治理模式创新”。中国慈善联合会副会长、阳光文化基金会理事长杨澜出席中国城市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讲。
杨澜主题演讲全文如下:
今年六一前后,我们历时两个星期,以一辆阳光艺术大篷车搭载一座阳光流动美术馆、一个阳光艺术大舞台、四个阳光兴趣课堂这样一种方式,打造了阳光艺术大篷车进校园活动,让艺术走进北京5所打工子弟学校。在这些学校周围就是北京若干个旧货市场甚至是垃圾场。父母从事的职业也较少得到保障,有些孩子很动情地告诉我们,他们的父母每天凌晨3点钟就起床,去旧货市场贩卖自己的货品。孩子看到父母艰辛劳动热泪眼眶。非常让人心疼,他们很早就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和不易。
在这些学校中,其实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样,缺乏硬件,真正匮乏的是教师资源。我们去的这几所学校,多数都是一名教师身兼数职。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艺术教育的课程,美育的课外活动几乎完全被忽略掉。“阳光下成长”这个项目我们从2007年一直到2014年进行了将近8年。
我们曾经与理查德•洛克菲勒先生交流过,他说:如果有人说用一个很简单的方法就能够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那么结果往往会以失败告终。 在解决社会问题方面的创新,慈善公益力量的作用不可忽视。在政府的扶持与支持下,通过慈善公益资源来探索有效解决问题的途径,并通过市场来复制成功的经验,优化资源配置,从而有实效、可持续、易复制地来解决社会问题。这个通过“政府-市场-慈善公益”的多方协作来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模式,非常值得我们重视与借鉴。
艺术教育针对的问题究竟有哪些?一个是城市化进程当中,伴随着数以亿计的流动人口进入城市的儿童有着特殊的心理需求,他们缺乏安全感,和父母之间缺乏沟通交流,课下缺乏活动场所。另一个是在我们过去以升学率为主导的教学体系当中,语文、数学、英语,占用了孩子非常多的时间,音乐、美术、课外活动等副课都被边缘化,这种现象在很多公立学校都很普遍,更何况是在这些教育资源匮乏的打工子弟学校。据我们所知在很多大城市,这种现象都是非常普遍的。
艺术教育对儿童的全面、整体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孩子们特别迫切地需要有机会提升。我们想,感情匮乏是这些孩子们面临的巨大问题,当他们的父母凌晨3、4点离开家,孩子们还没有起床,而父母们晚上回来的时候,孩子们却已经入睡,父母跟孩子之间的沟通非常有限。而我们的项目就为孩子和父母之间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有一位靠打零工维持生计的父亲说,过去我跟我儿子一天说不上一句话,后来他参加了阳光艺术教室的吉他班,我生日那天,他从学校回来为我弹奏了一曲生日快乐,当时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
通常,在阳光艺术教室的第一节课,我们都会跟孩子说艺术是表达你的爱,建立你的情感的一种渠道,一种方式。这也是我们进行艺术教育的时候,首先希望影响孩子的。这其中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在委内瑞拉的案例:自20世纪七十年代,委内瑞拉政府在一些音乐家的倡议下,成立了一个名为委内瑞拉青年与儿童管弦乐团国家基金会(FESOJIV),并启动了一个针对贫民阶层的社会音乐教育项目——音乐救助体系。救助体系的发起人是一位指挥家,他说多一个孩子来到我的音乐教室,就会少一个孩子落入犯罪团伙的魔掌之中。这个计划进行了几十年,不仅培养出优秀专业的人才,也为更多孩子找到就业的出路,同时帮助孩子专注音乐,学习亲近美,远离恶。
正如前面提到的,当今社会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仅靠单方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多方协作,从实际需求出发,制定相应的规则,才能够探索出有效解决问题的模式。阳光艺术教室的模式就是聚焦一个社会问题,联动五个公益支持伙伴,构建一个互助学校平台,共同促进儿童身心发展。我们在项目的设计和执行中联合了政府、资助人,学校,学术机构、民间组织,艺术家、艺术机构等等,形成了多方协作的伙伴关系。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种解决方式来为孩子们提供他们所必须的,作为人的全面发展所需要的艺术教育一些方法和途径。2007年,我们开展了芭蕾进校园;2010年,我们实施了百千万计划,即让10000名孩子走进大剧院,让1000名孩子能够接受系统的艺术教育课程,让100名有天赋有意愿的孩子能够进入阳光少年艺术团,接受更高水平的专业提升。2012年至今我们推广了更加标准化的阳光艺术教室,截止目前,共有1.6万名打工子弟和缺少机会的青少年通过我们的艺术教室得到了常规的美术课和音乐课。针对有天赋儿童的阳光少年艺术团,已经有300多名儿童长期在其中得到专业的培训。2012年,卡特总统来到中国的时候,我们艺术团合唱团的孩子们用法文和中文演唱了《放牛班的春天》,得到了卡特总统的高度评价。2014年,我们又开展了阳光艺术大篷车,让艺术教育走进更多的学校。
在我们项目的设计和实施中,政府的领导与参与必不可少。从艺术教育最开始,我们就与首都精神文明办、北京市教委密切合作,共同规划项目。根据政策方向与北京的实际情况,我们共同制定选拔学校的标准,并为学校的艺术教育内容提供指导。我们的项目,为政府在流动儿童教育方面,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试点。每一年,通过政府/NPO推荐、建立由资助人、政府、艺术家、行业专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选拔试点学校、学校提交艺术教育规划等严格的甄选流程,选出合适的学校。
2014年1月26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发布《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要求每个学校不能占用孩子业余生活时间。城区学生有每年400元/人课外补助。从实际需求出发,我们发现这样的资金量远远不够。按照城区学生每年400元/人计算,一个班,一个课时只能平均到76元钱,现在有一定素质的老师,一节课这样的授课费是200元到400元之间,这样差额如何来补充呢? 这就是社会组织可以介入的地方。
过去我们发现也有一些类似我们的慈善项目给学校送去了乐器,送去了各种各样的硬件,但缺少软件配合。根据我们的实际调研发现,其实软件才是学校最需要的。我们与合作的学校有着共同的理念,他们有意愿在这样的课外活动当中开展艺术教育。同时我们非常尊重学校的意见,我们在20个学校有20种不同艺术的教育项目,有的学校专著于舞蹈方面,有的专注于打击乐,因地制宜,我们充分尊重学校的选择。一个阳光艺术教室的标准配置包括12万人民币/3年的硬件配置,15万人民币/3年的软件配置,以及3万人民币/3年的管理维护费用。
在多方协作的原则下,我们也充分调动了艺术家资源,将他们发展成阳光艺术教室的艺术家辅导员,像龚琳娜专门为孩子们编制《梦想号子》,濮存昕带领孩子们参观人艺,还跟孩子们亲切互动。与此同时,我们也调动了很多艺术机构的资源,如国家大剧院、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等,他们为孩子们提供免费的讲解服务,还特意为孩子们精心设计展览。
我们基金会自身的人力资源是有限的,为此,我们加强了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委托这些组织对艺术教室进行日常管理与监测,并与学校一道组织学生的日常艺术教育活动,比如,给外出观看演出的孩子们购买保险,租车组织孩子们前往剧院等。
为了使我们的项目更加规范和专业,我们和学术机构也开展了深度合作,清华大学把我们案例作为研究对象,北京师范大学则开展项目的评估,看项目设计是否合理。我们共同制定出具有拓展性和普及性的评估指标体系,从学校的日常管理到创新能力,再到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全部纳入评估体系中。
为了能够保障项目的可持续,我们也和公众以及和资助人保持经常的联系,年度的筹款晚宴,可以让公众和资助人看到孩子们的年度成果,同时,我们还组织资助人到学校参观他们资助的项目,让资助人深度参与项目。
在这么多年的尝试和探索中,我们也有一些思考和建议,比如说在政府采购服务方面,我们希望合作模式能够更加制度化和普及化。全国的各种不同级别的城市当中,特别是流动人口和打工子弟比较集中的城市,希望能够普遍开展这样一种公益艺术教育的活动。同时我们自己的项目也在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如果有为青年在求学当中遇到困难,我们也会进行帮助。
我想人的全面发展与社区发展和城市发展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这样一个时代,呼吁各方共同协作,真正服务于社会弱势群体,让他们获得平等机会,也获得更多的发展。最后我代表孩子们谢谢大家的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