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中国公益慈善领域,从民间角度来看我觉得是非常值得骄傲的,我打个比方,如果社会有100块钱善款,其中来自民营企业、民间力量的就有65块钱甚至更多。但是如果有100块钱贷款,民营企业只有30块钱借贷,也就是说我们只用了30%的社会资源,但是又奉献了多于两倍的公益慈善捐款。国企可能支配了超过50%以上的贷款,但是他的捐款才不到35%。从这个角度来说,民营企业在公益慈善领域做的努力,其实是非常值得大家鼓掌的一件事。
这个过程中,基本上是三个板块,第一是传统的公募公益基金会。第二,由企业或私人发起大量非公募基金会,这部分确实朝气蓬勃,如日出东方看起来比较红火。比如阿拉善,有300个企业家发起组成,我是轮值主席,两年后由别人接班。阿拉善是中国最大的环保机构,支持民间草根的环保NGO近500家,当然这跟全球比规模还很小,但不难看出,中国由企业或个人发起的非公募基金会,这几年在治理结构、专业领域、公益行业发展各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在市场上越来越活跃。
第三是社会企业,社会企业本身是一个创新模式,是商业的形式,但是他的目标却是惠及社会而不是惠及股东,这个在中国目前也有很多实践,但在英国2009年时候就有6.2万家社会企业,一年有240亿英镑,我们国内应该说刚刚开始。
在这三大板块里,非公募基金会和社会企业发展是非常迅速的,未来将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我们的价值观非常简单,在发展个人的同时惠及社会,我想这是所有企业家特别关注的一点。我们的力量很小,只能关照到我们周边的一些事情,但如果我们力量大了,就可以做更多的事情。
(万通董事长冯仑,在2013年“公益慈善与社会企业”分论坛上如是说。)
●2007年时候,冯仑出版了一本《野蛮生长》,描写了近30年来民营企业生长的痛苦状态;2011年,他又出版了《理想丰满》,在这本书中他以生命价值、人民幸福、公益等话题作为主线索,体现出这位企业家思维与视野的转变。尽管现实很“骨感”,但显然,他的心中,仍然有一个理想国,他说,在公益的路上他似乎才真正体会到,在“以天下为己任”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的那种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