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科教文卫 > 详细

“中华国学文库”8年已出70种 国学经典蹚出一条&quot简体路&quot

2018-10-27 11:04:04  来源:

在中华书局伯泓书店,店员将“中华国学文库”丛书的部分摆放在桌上。本报记者 邓伟摄

近日,中华书局推出的“中华国学文库”第七辑面世。这套文库陪伴读者8年,出书品种已达70种,似乎成为一个平常的存在。但与“中华国学文库”相关的出版人、学者与读者,他们对国学经典的共同坚守少为人知,背后的种种故事细节耐人寻味,值得梳理和留存。

《四书章句集注》原来最畅销

七辑70种,哪本书最有读者缘,这是一个有趣的话题。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尹涛说,第一辑的《四书章句集注》至今已印刷12次,每次印刷一两万册,是“中华国学文库”中最畅销的一本。

事实上,《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缘起,要从90年前说起。1920年,中华书局在创办人陆费逵先生的主持下,开始编纂《四部备要》。这套汇集336种典籍的大型丛书,精选经史子集的“最要之书”,校订成“通行善本”,一经推出,即广受欢迎。之后60多年,国内涌现出许多精校精注整理本,已成为超越前代的新善本,为学界所必备。但这些图书皆为繁体字版,与普通读者相隔千山万水,于是中华书局一直有心尝试推出简体横排版。

尹涛回忆,2005年,中华书局首先推出了《二十四史》简体字本,2010年,开始为“中华国学文库”的出版进行谋划和准备,“我特意计算过,读一本简体字本,会比繁体字本省一半的时间。对专业研究者而言,读简体字本会有一点损失,但对普通读者而言,就不存在这个问题。”

“第一辑选目时,不仅要收入经史子集各部的经典书目,我们还抱有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是把最好卖的十种先推出。”尹涛说,事实证明,《四书章句集注》《史记》《三国志》《老子道德经注》《庄子注疏》确实最好卖,而《四书章句集注》作为解读《四书》的经典之作,更是受到读者珍视。“中华国学文库”责任编辑之一石玉说,“这本书读起来更加简明扼要,让大家感觉不那么繁难。有的时候,长篇累牍的注释,尽管资料性很强,但还是太枯燥。”

“繁”转“简”似易实难

“中华国学文库”不就是把繁体字转成简体字吗?貌似一按电脑键盘就能办到。但事实是,字体转换恰恰最让编辑们犯愁。“从繁到简,这里面的艰难,我觉得用语言都无法表述清楚。”尹涛如此说道。

中华书局文学编辑室主任朱兆虎回忆,他编辑的第一部书是《增订文心雕龙校注》,这是杨明照先生研究《文心雕龙》学术成果的集中体现,书中涉及很多细微的校勘,如果用繁体字会一目了然,但转成简体字后,杨明照的学术观点就很难辨别。朱兆虎以实例为证,“观”和“亲”繁体字相近,但转成简体字后,两者字形差距很大,“这个时候就要体会到校注者的用心,校勘涉及两字,需要根据语境来保留繁体字。”

而对于一些多音字,由繁到简的转换同样让编辑头疼。石玉说,“于”的繁体字为“於”,但它又是个多音字,读“wū”的时候是个虚词,就不能转成“于”,一定要保留繁体字。“《诗经》中就保留了这个字,比如‘於乎’就时常出现。”但如果“于”作为姓氏,就必须用简体字。

正是因为由繁转简很难,读者熟悉的《说文解字》一直没有推出简体字本。石玉解释,这里面会涉及很多问题,简体和繁体两者字形差距非常大,因此需要慎重再慎重,斟酌再斟酌才能出书。

将无名的好学者推向大众

关于已推出的70种图书,中华书局古籍整理出版中心主任张继海做了大致统计,在世的校释者、编著者大约有二十余位,其余的都已不在世。

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许富宏是此次推出的《鬼谷子集校集注》的校释者,他回忆,自己读博士期间,曾经做过《鬼谷子》研究,在老师提议下开始着手写这本书,前后耗费了十年功夫。“实际上,这本书在今天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书里的推销观点、外交策略、军事策略等很有借鉴意义。”许富宏认为,学界对《鬼谷子》的研究还远远不够,他希望随着该书的面世,引发更多研究者的兴趣。嘉兴学院文法学院教授富世平是《释氏要览校注》的校注者,这是他费时3年的研究成果。他告诉记者,该书2014年曾收入“佛教典籍选刊”,面对的是专业研究者、读者,这一次该书将与更多读者结识。他很珍惜这一机会,于是在前言部分,特别对版本情况做了补充说明。

在这套文库中,不少已故学者不被大众熟知,他们不会想到,自己用一生换来的学术成果,最终会以亲切的面目问世。记者在网上搜索了一番《越绝书校释》的校释者李步嘉,有关他的信息非常少。在武汉大学文学院的知名教授介绍中,出现过他的名字,还有就是孔夫子旧书网正出售他的早期论文手稿。此外,没有任何其他信息。“中华国学文库”责任编辑之一王勇告诉记者,《越绝书校释》一书,1992年首次出版只印了1000本,此后作者英年早逝。“为了一生中唯一的这本书,他生前勤勤恳恳地在图书馆搜罗各种材料,付出了一辈子的心血。”

王勇记得,他和李步嘉家属联系出书事宜时,电话那头的声音哽咽了,他们从没想到自己的亲人未被忘记,更有出版社愿意重新出他的书。

众多读者共同参与纠错

“三八二页,‘齐师、曹师伐厉’下逗号误,应为句号”“四三八页,‘夏五月庚寅’下注庾寅误,当为庚寅”,这是读者为繁体字本《春秋左传注》进行的纠错。石玉说,光是《春秋左传注》的纠错信息就有五六十条,这些意见不少都在简体字本中予以采纳。

石玉说,“中华国学文库”所选书目都已行销多年,比如杨伯峻先生的《春秋左传注》,以前为铅排,几年前就想用电脑重新排版,因此一直在采集读者信息。“不少读者写过札记发至网上,他们都提出过自己的意见,包括引言、断句、错字、标点符号等,我们一一搜集起来。”

即便是已推出的书目,也会根据读者意见不断加以修订。但读者意见要经过仔细斟酌、考订后,才予以采纳。王勇提及一个细节,有些读者反映《史记 表》中的1120页就有好多字印倒了,因此怪罪中华书局。“但事实上,这就是《史记》中特有的,在《表》中倒着书写,俗称‘倒文’。对此,很多学者也做过研究。”王勇说,无论怎样,编辑都会根据读者意见进行判断,即便他们的意见有错,也会耐心答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