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教育国本,立德树人,高等教育尤其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2019年5月16日,江苏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大会,为江苏教育现代化建设勾画路线蓝图,亦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指明发力方向。为贯彻落实大会精神,人民网江苏频道与江苏省教育厅在全省抽选20所各类高校,联合推出视频栏目《江苏高校访谈录》。今天,我们推出对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俞锋的专访,以下为访谈实录: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俞锋接受人民网专访 马焘焘摄
人民网: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各位网友,今天做客人民网江苏演播厅的嘉宾是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党委书记俞锋,俞书记欢迎您!
俞锋: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
人民网:我们知道,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一所行业特色鲜明的学校,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提出,支持发展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用型高等学校和小规模特色学院。请问您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俞锋:感谢主持人对学校的关注关心。特殊教育是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是目前全国唯一一所独立设置、以培养特殊教育师资为主、兼以残疾人高等教育和残疾人事业专门人才培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此次全省教育大会提出支持发展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应用型高等学校和小规模特色学院,非常契合我校的行业特点和专业特征,这一倡导为学校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学校党委将继续认真履行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主体责任,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内涵建设,为优化江苏省高等教育布局和学科专业结构,助推江苏特殊教育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努力成为全国标杆和示范。
人民网: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于改革开放之初建校,我们知道迄今有近40年发展历史了。而建设高水平特色大学也不是朝夕之功,请问俞书记,面向未来学校有怎样的目标和规划?
俞锋:总的来说就是“一四四”,即一个发展总目标,四大发展方向,四大发展战略。在新的时期,学校将继续恪守为中国特殊教育事业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服务办学宗旨,大力实施“特色发展、内涵发展、融合发展、开放发展”四大发展战略,坚持“做强特殊教育、做大康复教育、做亮融合教育、做优残疾人事业管理人才培养”四大发展方向,努力建设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特殊教育师范本科院校。
“国内一流”的建设目标就是要成为特殊教育领域的领军者、融合教育领域的定标者、康复教育领域的佼佼者、残疾人事业管理领域的带头者。“国际有影响”的建设目标就是要着眼世界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前沿动向,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特殊教育新理论、新实践、新体系,向世界展现我国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新面貌、新水平,在国际学术交流、国际合作办学等方面,量上实现新突破,质上实现新提升,增强话语权,增加美誉度。
人民网:俞书记,瞄准国内一流、国际有影响的特殊教育师范本科院校这一目标,接下来学校有哪些具体举措?
俞锋: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从人才、质量、科研、文化、开放、民生等六个方面加以具体实施。
首先是实施质量立校工程。建设以教育学为主体,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富有特色和影响的专业体系;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推进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和质量提升工程”;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学生教育管理,将博爱教育贯穿于育人全过程之中。
二是实施人才强校工程。我们要聚力引进领军人才、聚力助推青年教师成才、聚力人事制度深化改革、聚力师德师风建设,构建激励机制、教师可持续发展机制,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三是实施科研优校工程。全面优化科研管理制度和科研绩效评价体系,组建高水平的科研团队,建设高层次的科研平台,产出高质量的科研成果,高水平完成省重点建设学科和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任务,支撑我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
四是实施文化铸校工程。以传承和创新博爱文化为核心,加强文化载体建设,打造特色文化的实践活动品牌和文化艺术精品,加强对残疾人文化的研究,充分发挥特色文化引领功能。
五是实施开放兴校工程。积极参与国家和地方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宏观决策和政策制定,积极参与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教学改革和随班就读推广实验,加强职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的培养培训体系;积极开展规范化盲文、手语的推广和应用等,力争成为区域和行业发展的制标者、先导者。
最后是实施民生安校工程。民生幸福是学校事业发展的重要目标、重要前提和重要力量。学校将进一步完善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改革,提升学校的管理品质和教职工幸福指数。
人民网:此次全省教育大会也提出,要加强学校的特色品牌建设,以特色形成比较优势和竞争力、影响力。请问俞书记,学校在这方面都做了哪些探索和努力?
俞锋: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从建校起就一直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对特色品牌的建设进行了不懈的思考、探索和创新,在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整体性优势。具体来说,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我们构建“评、教、康、训”链式布局,集中激发学科优势。“评”指评估,“教”指特教,“康”指康复教育,“训”指康复训练。我们基于特殊群体教育康复的路径,调整了整个科研和教学机构,先后成立中国残疾人数据科学研究院、特殊教育研究中心、特殊儿童障碍与干预技术实验室、残疾人体育研究与训练中心等研究机构,着力特殊人群进行群体特征和个体特征的研究和精准评估。我们的研究团队和评估专家有着教育学、心理学、康复学、运动学等不同学科的学科背景,他们会为评估对象定制专属的个别化教育方案和康复方案。
相对应的,我们的教学机构有特殊教育学院、康复科学学院、教育科学学院等12个学院,分别培养教育和康复的专门人才。依据研究中心提供的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和康复方案,我们可以分别对残障人群进行教育或者康复。目前,我们正筹备建设儿童康复医院,为特殊人群提供基础的、科学的康复训练。这样,从评估到特殊教育、教育康复再到康复训练,就形成了一个链式的布局,形成系统性、科学性、融合性的学科群,交叉辐射,互融发展,充分凸显出我们学校的综合学科优势。
二是“特教+康复”双轮驱动,深耕发展专业特色。我们把特殊教育和教育康复两个专业作为基础性专业或者奠基式专业,通过“学科+特教”“学科+康复”,使这两个专业和其他不同学科进行交叉,形成两大特色的专业群。比如说,各个学科和特殊教育专业进行交叉,我们就有了特殊语言教育、特殊数学教育、特殊音乐教育、特殊体育教育等不同专业,形成围绕特殊教育的专业群。再比如,各个学科和康复专业进行交叉,我们又有了音乐治疗、运动康复、舞动治疗、人工智能康复等专业构成的康复专业群。两轮驱动,双翼发展,所有学科进行交叉,就形成我们独具特色的整体学科专业群。
目前学校设有本科专业21个,其中师范类专业12个,基本形成以教育学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是目前国内特殊教育领域本科专业设置最为齐全的高校。其中,手语翻译和音乐治疗专业都是我校首设的目录外新本科专业。
三是“制标+咨政”双向发力,充分彰显智库功能。“制标”也就是制定标准,包括特教教师从教标准,特教学校建设标准,特殊教育课程标准,视障人员普通话测试标准等。“咨政”则是利用我们数据研究为政府提供决策咨询。目前,学校已经发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报告(2006-2018)》;参与研制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特殊教育学校课程标准》;主持研制的“视障者普通话测试系统”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通过这样的一些探索和努力,我们基本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也取得了一定的办学成果。教育学和公共管理学获批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学科,特殊儿童障碍与干预技术实验室获批省重点建设实验室。“中国盲文手语研究院”获批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残障与发展智库”获批江苏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校外研究基地,2017年成功获批“江苏省外国专家工作室”。
人民网:好的,再次感谢俞书记今天做客人民网江苏演播厅,也祝愿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念好“特”字经,迈上高水平。我们下期再见!
俞锋:好,谢谢主持人,谢谢各位网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