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科教文卫 > 详细

“国际盲人节” 别让这些眼部疾病夺走光明

2025-03-17 14:34:28  来源:

央广网北京10月15日消息 今天是国际盲人节。眼睛不但是心灵的窗户,它更是人类感知社会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近年来,眼底病发病率不断上升,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视网膜脱离高发,眼部疾病成为致盲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会致盲

很多人并不知道糖尿病会致盲,因而失去了早检查、早治疗的最佳时机。糖友在关注身体大器官(心脑肾)安全的同时,也要关注自己的眼睛。得了糖尿病要控制,不让它发生眼部并发症;发生了眼部并发症,不让它进入严重期;如果进入了严重的并发症时期,也要积极寻求治疗,不让它走向失明。

白内障,及早手术

这是一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80岁后,每个人都会受其困扰。人眼中有个类似照相机镜头的透明结构叫“晶状体”。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逐渐老化、混浊,形成白内障,早期会影响患者视力,晚期可能会导致失明。

目前,白内障依然是让国人失明的头号凶手。但幸运的是,这个病是可以通过手术治愈的。手术在5~10分钟内完成,患者没有明显不适。第二天视力就能恢复正常。

青光眼,偷走视力

白内障和青光眼分列我国第一和第二大致盲性眼病。不同的是,白内障经手术可以复明,青光眼致盲却是不可逆的。

青光眼是一种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并可能随时导致失明的致盲性疾病。急性青光眼发作时,可在24~48小时导致失明,有的人吵架生气,大哭一场后“哭瞎了眼”就是急性青光眼导致的。

慢性青光眼不疼不痒,患者没有太明显的感觉,视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被剥夺了,因此它也被称为视力的“小偷”。但慢性青光眼也有一些蛛丝马迹,出现以下情况要格外引起重视:看电视时,你觉得电视的色彩不再绚丽,但其他人并未觉得有何变化;原来是远视眼,50岁后觉得在黄昏的时候会眼胀、头痛,睡一觉就好些了;走路时不是撞板凳,就是撞桌子,视野可能已经受到影响。有这些症状的人,最好去医院查下眼底。

青光眼就像一辆没有倒挡的汽车,一旦失明不可逆转。所幸这辆车有刹车,如果及早检查,通过手术,就能让青光眼的发展停下来,就等于是踩住了刹车,可以让眼睛继续保有光明。

哪类人群易患青光眼?

1.年龄因素。青光眼随着年龄增大,发病率增高,闭角型青光眼多在40岁以上,50-70岁最多;开角型青光眼在20-60岁之间;

2.遗传因素。青光眼患者的直系亲属,这类人青光眼的患病率会比其他人高出10倍以上;

3.近视眼和远视眼人群,特别是高度近视和远视的人群;

4.有糖尿病、高血压、眼外伤病史、高眼压等疾病的患者,可能发生继发性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5.长期局部或全身使用激素等药物的人群。

黄斑变性,视野变形

此病通常是高龄衰老的自然结果。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组织退化、变薄,引起黄斑功能下降,看东西扭曲变形,如果不加以干预,就会导致失明。

老年人可以时常检测一下自己的视力。找一张白纸,上面画好规整的方格,看看方格是否扭曲变形,一旦发现方格有扭曲、变形、不完整等情况,须及时就医。

由于黄斑变性发病2个月后发展为失明的可能性很大。因此50岁以上人群不管有没有症状,每年都要查一次眼底,以防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目前针对黄斑变性有一种很好的复明治疗,通过一种注射性的手术,将药物打到眼睛里,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高度近视,要当病治

目前,我国近视眼人数已经跃居世界第一,高度近视患者超过1300万。

患了近视,不加以重视和治疗,一旦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导致眼轴拉长,形成眼睛的病理性损伤时,就会出现葡萄肿(紫色)。主要表现为眼睛后部巩膜的隆起致使白眼珠变薄,导致眼睛内的紫色组织渗出。

27.5%的高度近视最终会失明。因此,高度近视要当病治,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生活中,近视眼患者要管好自己的眼睛,控制阅读和用眼时间,不要躺着玩手机。眼睛觉得酸胀时,休息片刻。另外,做过近视眼激光手术的人,更要注意用眼习惯,他们的眼球壁已经变薄,如果过度用眼会导致眼内的组织扩张,发生视网膜变性、脱离或是眼底新生血管出血,导致失明。

出生就失去光明

由于出生时没有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和治疗,一些早产儿长到一两岁时,家长才发现孩子原来从没看过这个世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十分重要。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