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教育公益的3个时代:让互联网改造乡村教育

2016-08-18 06:29:15  来源:新浪公益

  当萨尔曼·可汗把他给表妹制作的远程教学视频在YouTube上公开的那一刻,教育资源得到了开放共享,互联网开始重新定义教育。

  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普及以来,给教育带来了第一个改变——教学资源得到完整的释放。如今,任何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连接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在此情况下,传统教育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一个优秀教师从只能服务几十个学生到可以同时给几千甚至几万个学生上课,互联网的出现放大了优质教育资源的作用和价值。

  对于城市的孩子们来说,一方面他们能直接接触到优质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他们也已经熟悉了互联网教育的模式,因而可以游刃有余地根据自身情况充分学习;但是在乡村学校,由于地处偏远山区,师生与大山外的世界隔绝,难以理解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更无法共享城市的优质教育资源。

  互联网的介入为教育公益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同时也将教育公益划分为三个时代。以沪江“互+计划”为代表的互联网教育公益项目作为2.0时代的标志,为时代划分提供了两条清晰的依据:有没有接入互联网,以及能不能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作用。前者区分了1.0时代和2.0时代,后者则是2.0时代向3.0时代发展的主要路径。

  教育公益1.0时代:着力改善硬件问题

  据统计,当下我国农村小规模学校超过14万所,留守儿童达6100多万,他们代表着我国后20%的教育。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乡村教育的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措施,对中国农村义务教育最后的20%进行“底部攻坚”。众多富有爱心的企业也纷纷捐款捐物,在偏远地区建学校、搭设施。社会各界开展的边远山区支教活动为农村留守儿童送去关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在教育公益1.0时代,诸多公益项目最大的成就是改善了一部分乡村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虽然这能帮助偏远山区学校解决硬件部分的问题,但是困境依然存在。

  第一,师资薄弱,老师自身水平有限,许多学科的课程开设不起来,素质教育成为空谈;第二,乡村教师得不到良好的培训,现代化教学设备不会使用,只能让捐赠的白板、电脑积灰;第三,短期支教的模式由于历时过短、志愿者专业性不足,无法给予山村孩子持续性、彻底性的帮助。

  教育公益2.0时代:“互联网+教育”颠覆课堂

  2015年,李克强总理提出“互联网+”战略,各行各业搭上互联网的快车,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一时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而基于“互联网+”战略的教育公益,也迎来了新生。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公益可以成为什么样子?

  地处四川宜宾大山深处的白云小学是全国14万所小规模学校的典型代表,邹长江老师带着仅有的10个学生坚守在这里。2015年10月,白云小学加入了“互+计划”,一个由互联网教育企业沪江发起的,支持中小学优质网络课程共建共享的教育公益项目。

  基于沪江旗下的在线直播工具CCtalk,“互+计划”为白云小学建立了CCtalk直播教室。通过学校里唯一一台积满了灰尘的台式电脑,一根细细的网线,“互+计划”连接起了白云小学与大山外的世界,也连接起了贫瘠的乡村教育与最新、最快、最优质的教育资源。

  现在,每天中午是白云小学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他们围坐在教室里那个磨得发亮的水泥讲台边,聆听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师为他们带来的精彩课程。

  在四川省另一座城市广元,也有一群留在山区,渴望学习的农村孩子。

  “为了让农村的孩子受到更好的教育。”来自广元市利州区范家小学的张平原校长在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起的CCtalk线上分享会上这样说到。张平原和他的范家小学也是“互+计划”中的一员,并且是以“联盟”的形式加入。

  为了缓解农村学校师资不足、大量课程难以开设的困境,张平原联合周边十几所农村小规模学校发起成立了微型学校发展联盟,借助CCtalk开展互联网课程,并形成了网络艺术课堂的常态化发展。“不仅孩子们第一次有了美术课、音乐课,我们的老师也勇敢地迈出了网络教学的第一步。”

  教师资源的共享,让乡村学校的课表丰富了起来;生动的直播模式,让孩子们能够直观、真实地感受教学场景;新的教学工具和手段,让山区老师们的教学效果得到了提升。互联网教育就这样改变了乡村学校。

  过去做教育公益只是积累了物理条件——建了路,从教师本身的训练到教育资源的提供上依旧是欠缺的——没有车。“互+计划”突破了传统教育公益只解决硬件的问题,既修了路,又造了车。

  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加入 “互+计划”。依靠CCtalk跨越空间的直播,乡村学校与大城市优秀的教育资源完成了对接,更多偏远地区的学生享受到了优质的教育,老师也得到了高效的训练,城乡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此外,“互+计划”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联合各大高校创新使用“互联网+支教”模式。在线支教在为乡村孩子带去优质课程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持续学习的动力。另外,为解决留守儿童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关爱的问题,“互+计划”还搭建了亲子沟通平台,让在城市务工的父母与远在山区的孩子打破时空的限制,实现跨地域在线交流。

  从基础设施的支持,到教育资源的持续输出,“互+计划”贯穿了“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公益的各个层面。互联网将世界连接在一起,“互+计划”用这种更有效的方式,连接各方资源,进一步推进教育公益的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沪江“互+计划”将教育公益带入了2.0时代。

  教育公益的未来时:覆盖更多人群的个性化学习

  “我们播下的种子在这些乡村学校的土地中发芽,让这片土地发生了改变。”从去年十月份开始,沪江首席教育官吴虹就带着“互+计划”团队去到各个乡村学校。如今,他们播种在这些村学校的种子已然发芽,散发出盎然生机。

  而未来,互联网学习或将成为乡村学校常态化的学习方式。

  除了被动接受老师教授这样相对来说以推为主,沟通为辅的方式,孩子们将更主动地使用互联网进行个性化学习,满足不同的学习需求;教师们将会采用轻量级的互联网培训模式在线学习,进行跨地域互动交流、联合教研,甚至让通过互联网开展乡村教师自我群体培训成为可能。

  “互联网+”时代下,教育公益会迎来新的发展——更多远在山区的孩子可以参与进来,更多乡村教师从提升教育理念开始接受培养。相比于现在依靠互联网将外部资源连接入校,未来乡村学校会自己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互联网教育道路,把互联网思维深嵌入农村学校的课堂,让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的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

  这也是“互+计划”正在做的事。仅仅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互+计划”就渗透到全国20多个省份的500余所中小学校,影响10余万学生。

  沪江方面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发挥平台优势,帮助各地学校将自己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相互链接,向所有能通网络的乡村学校或教学点提供优质资源与乡村教师网络课程培训。预计到2016年底,“互+计划”将全面覆盖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未来一年内,将惠及数十万教师和百万以上的中小学学生。

  从最初纯公益的BBS论坛,到如今的互联网教育独角兽企业,沪江15年来一直坚持“用互联网改变教育”的初心。为了实现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沪江不断扩大自己的教育公益版图,用成熟的互联网技术手段让轻量级、高效率、大规模、可持续的教育公益成为可能。

关键词:联网 公益 教育 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