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村治中的民主建设制约基层干部的权力滥用?如何保障村庄中少数者的权利,遏制多数的暴政?如何按规矩办事、按法律办事遏制寻衅滋事的无赖?必须成为有关部门认真面对的关键问题。
------------------------------------------------
近段时间,某地村长利用扶贫中的权力胁迫本村贫困妇女的事件,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社会大众的普遍关注。这一起孤立的个案,虽然主要是村干部个人品质问题导致,此案件所暴露出来的扶贫机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却值得沉思。
“精准扶贫”的关键在于对贫困户的精准定位,定位能否精准直接决定了扶贫的成败。然而,农村与城市生活最大的不同往往在于,其具体信息往往欠缺格式和规范,呈现出散乱、零碎的特征,从而使得现代化的治理手段往往面临信息严重失灵的困境。在精准扶贫的实践当中,为了精确划分贫困与非贫困主体,有关部门采取了“建档、建卡”等规范化制度,然而,这些初衷良好的制度,在具体运行当中仍然有严重的缺陷。其主要原因在于: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使得其收入状况难以掌握;农民主体意识缺失、对扶贫缺乏主动性,对“建档、建卡”普遍持冷漠态度;一些不富裕村落由于普遍贫穷,而难以对贫困者进行准确定位。
在农村治理环境短时间内难以改善的情况下,农村基层村治成了保障信息收集真实、扶贫精准到位的关键一环。如果村治出了问题,那么,扶贫资源就很可能成为关系户的肥肉,或是集体大锅饭里的稀粥。从目前精准扶贫当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来看,基层村治的一些问题不仅已经妨碍了精准扶贫的推进,而且也具有相当程度的普遍性。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其一、村干部在精准扶贫中缺乏制约,寻租现象严重。在一些农民主动性不强、信息较为闭塞的地方,上级主管部门难以及时、有效地了解基层信息,村干部成了上传下达的唯一环节。“谁是贫困户?谁有资格拿到扶贫的资源?”几乎完全取决于村干部。如果村干部不能一心为公,那么扶贫很有可能就成为对关系户的利益输送。甚至在一些地方的扶贫实践中,出现了村委会主任岳母开着小卖部拿贫困补助的怪相。
其二、宗族势力、宗教势力在村治中影响过大,异化村民自治,从而让村庄中的小户、小姓往往以“民主”的形式,被排除在扶贫资源分配机制之外,而这些村庄中的边缘人群,实际比主流群体更加弱势与贫困。一些地方的村干部沦为宗族势力、宗教势力的代言人,肆意欺辱压迫弱势群体,甚至因此发生过绝望贫困户举家自杀的极端事件。
其三、一些地方在扶贫过程中,深受“刁民”现象困扰,从而导致扶贫机制严重扭曲。近年来由于一些地方“维稳”压力较大,因此在村治的具体过程中,“会哭的孩子有奶吃”的现象十分突出。一些不够资格分配扶贫资源的人,往往以“闹访”来要挟村干部。在实践中,为了避免这样的麻烦,一些村庄甚至不申请扶贫资金或者将扶贫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要想真正完成中央关于扶贫的战略设计,有关部门要针对这些扶贫中长期存在的老问题,去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而在这其中,优化村治无疑是决定性的一步。如何通过村治中的民主建设制约基层干部的权力滥用?如何保障村庄中少数者的权利,遏制多数的暴政?如何按规矩办事、按法律办事遏制寻衅滋事的无赖?必须成为有关部门认真面对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