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稳住乡村教师 公费师范生要姓“乡”

2018-11-13 10:44:34  来源: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4%的受访者愿意报考或让自己孩子报考公费师范生。这个结果让人备感欣喜。师范生报考意愿的高涨,证明教师职业的吸引力正在快速上升,这是近几年国家重视乡村教育发展,并通过出台公费师范生等一系列重教政策所带来的成果。

  公费师范生政策制定的初衷是为乡村教育培养高水平的教师,其中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培养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最重要组成部分。

  在培养乡村师资上,笔者认为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政策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破解的难题。

  首先,乡村教师队伍的稳定性决定公费师范生应该姓“乡”。政策要求到城镇学校任教的部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必须到县级以下农村中小学从教至少1年,而省属高校公费师范生到农村中小学从事教育工作的履约时间调整为至少5年。这是为了吸引城镇优秀学生报考师范,并给予他们更多的上升空间。然而正是这部分学生,成了违约的高发人群,即使能履行服务年限的承诺,远走高飞也是迟早的事。

  再者,城镇学生家庭拥有相对广阔的上升空间,他们报考师范,其中不乏混文凭的。近几年,城镇公职人员子女“拿到文凭就走人”的现象引发了地方教育部门的高度关注。在以县级为主的定向委培招生中,城镇学生具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更容易被录取。来自城镇的公费师范生的高违约率不仅降低了政策效力,也挤走了那些立志家乡教育的本土学生。

  因此,笔者建议,必须及时调整政策,强化公费师范生本土化培养,合理调整城镇和乡村学生招生比例,以切实提高公费师范生履约比例。实际上,不少县级政府要求考生签约到户口所在地的乡镇,履约期内不得调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其次,乡村师资严重的结构性短缺呼吁公费师范生培养阶段性扩招。乡村学校生师比、班师比严重失调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它造成的一人多科、一人包班、课务繁重等现象严重制约了乡村教育质量。在抓紧消除大班额政策压力下,扩班放大了师资结构性短缺的矛盾,使得不少乡村教师不得不承担更加繁重的教学任务,这种压力还会随着55人班级的逐步落地越来越沉重,矛盾越来越激化。这不仅考验着乡村教师的身体承受能力,更容易滋生不良教育情绪。为了应对这种突如其来的“加压”,不少县级政府不得不重启“代课教师”政策。所以,为消除大班额填补师资“空缺”一刻也不能迟疑,呼唤县级政府拿出切实有力的举措,比如,公费师范生培养阶段性增编、扩招。

  第三,乡村师资严重的性别失调亟待积极应对。乡村学校男教师越来越少,在教育界早有预警,可是师范院校的“女儿国”现象还在不断加剧。这主要是因为,乡村教师工资待遇仍然难以满足心理预期,男孩子在养家糊口上承担着更多的责任,这种传统观念消解了男生从事教育事业的意愿。

  还有一个原因,女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普遍比男生成绩拔尖,在统一划线招生政策下更具竞争性。这意味着,要想防止乡村学校成为“女儿国”,一方面要继续加大乡村教师工资待遇的普调力度,一方面必须在招生政策上作出有利于成绩优秀的男生考取师范院校的调整。有人担心为男生降分录取或者扩大男生招生比例会影响公费师范生的质量,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多虑了——因为从目前各地省属公费师范生录取分数线分析,能够被省属师范院校录取的学生,都是能够上当地重点高中分数线的优秀考生。

  省属师范院校实行定向招生、定向委培,承担着为乡村教育输送合格师资的重任,然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更需要县级政府发力。省属公费师范生培养如何应对当前乡村教育存在的矛盾,适应乡村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考验着县级政府的重教决心和能力。

  笔者建议,在大力推进公费师范生政策的同时,县级政府还必须重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防止青黄不接,又要防止结构性失调;既要做好数量补充文章,又要做好质量提升文章,要通过政策的适时调整为乡村教育培养优秀而又稳定的教师队伍。

  (作者为湖南省隆回县荷香桥镇中学教师)

  范军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