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对比分析珠算、珠心算与其他类型工具的不同效果和规律,例如珠算、珠心算课程与数学思维课程的对比分析。这种对比能够准确揭示珠算、珠心算训练效果的来源和相对价值。
9月7日,教育部一则提案答复的函又让珠算和珠心算成为热议的焦点。“我就是从小学习珠心算,感觉确实对各方面能力提升有帮助。”“当做兴趣学学就行了,没必要纳入课标成为必修课吧。”“各种教珠心算的机构又要火了?”……
一时间,各种声音四起。
日前,针对《关于推动珠算文化进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提案》,教育部网站发布《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200号(教育类016号)提案答复的函》称,“是否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珠算学习要求,从‘看到算盘’‘知道算盘’到会简单的珠算口诀,拨珠运算,我们将把这一问题提交给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研究。”
珠算与珠算文化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这不是教育部第一次就珠算进校园相关提案作出回复。
去年九月份,针对政协委员提出的“将珠算重新纳入小学数学课程”提案,教育部在对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第0014号(教育类003号)提案答复中就表示,“教育部正在组织进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主要考虑有:将珠算作为中华数学文化的标识,而不只是一种技术,在课程教材中予以强化,加强对学生的文化自信教育;推进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引导学生选择包括珠算在内的多种计算方法进行学习,提升计算思维能力;鼓励学校开发有关校本课程,满足部分有兴趣的学生进一步学习珠算的需要。”
今年两会期间,民盟重庆市委会专职副主委黄燕苹委员再次呼吁,在新一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修订中,让珠算重新进入小学数学课堂。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同样是“珠算进小学课堂”的坚定支持者。今年两会他也提了相关提案,认为推行珠算教育,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教育部对两会提案的答复中提到的是珠算,强调的是珠算文化价值。答复称,“你们不只把珠算视为一种实用工具,更关注到它的文化价值,强调通过小学数学教学传承珠算文化,这是很有见地的。”
可见珠算与珠算文化不能一概而论。
早已超越“计算工具”的意义
算盘作为我国发明的古老计算工具,已经在世界上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2013年珠算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就是靠算盘珠子“敲出来”的。
然而,随着珠算的计算功能被计算器代替,珠算也逐渐远离了课堂。2001年教育部颁布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完全取消了对珠算的要求,仅保留“算盘只作为计算工具介绍”。
黄燕苹认为,珠算的存在早已超越“计算工具”的意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很多国际权威期刊上,珠算与中国的四大发明一起被收录。即使在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如日本、新加坡、德国等许多国家仍然将珠算内容纳入了小学数学课程。
刘尚希强调的则是珠心算。他认为珠心算是在珠算基础上衍生而来,更有发展前景。“现在的珠算实际上就是珠心算,过去作为一种劳动技能的算盘,基本上已经被淘汰了。”他表示。
刘尚希表示,珠心算教育并不是简单地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是另一类知识体系,认为珠心算可以视为开发儿童智力的“独门秘笈”。已有研究表示,珠心算可以提升儿童的注意力、想象力以及空间思维能力。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周新林曾和同事对近500名二、三年级的小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这些学生入学时是随机分班的,一类是珠算班,他们的课程内容中包含了珠算、珠心算;另一类是普通班,课程内容不包含珠算、珠心算。研究结果表明,珠算班学生的计算能力优于普通班。
周新林表示,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学习珠算、珠心算技能,并经过一定训练后,部分认知功能确实有明显提升,且目前为止没有发现明显“副作用”。“珠算、珠心算训练可以提升孩子的部分注意力、知觉能力、空间能力和记忆能力,对大脑结构关联部位具有塑造作用。”周新林说。
训练效果需科学验证
当然,对珠算是否应该进入小学课标持审慎态度的也不在少数。在一些网络平台上,部分网友表示珠心算只是一种枯燥的记忆方法,强制机械联系会让孩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最大的坏习惯是不写笔记。对于一些逻辑链条很长的知识,这种坏习惯会影响到后续高中、大学的学习。”一位网友表示。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博士陆宇斐则强调,珠算和珠心算是要区分开的。珠算是一种表征的形式,好比古人结绳记事的方法。而珠心算的学习则是一种模式化、机械化的技巧训练,压缩甚至直接忽略了思考过程,不利于逻辑思维训练。
陆宇斐表示,珠心算确实可以增强大脑右侧顶叶的活跃性,但其他很多方式同样有这个效果。陆宇斐说,儿童需要通过学习数量概念,获得透过世界的表象认知本质的能力,而不是仅仅去学习一些速算的技巧。小学三年级以后就已经没有算数课程,而是进入到代数运算的学习中,没有必要追求计算速度,花费大量时间学习珠心算,而忽略了数学最基础的东西。
对于珠心算,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曾强调“因材施教”的重要性。“不是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学习珠心算。”他说,珠心算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内容很多,怎样精心挑选合适的内容也是需要考虑的问题。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和现代信息技术结合起来。他特别提到,要警惕校外辅导机构以盈利为目的,夸大珠心算的作用。
从科研角度看,周新林强调,珠算、珠心算的教育实践正在快速发展,但能够揭示珠算、珠心算训练规律和价值的研究工作才刚刚开始,还有大量问题有待解决。
他说,目前的研究结论基本上是基于事后分析,即对比分析已经学会珠心算的群体与未学习珠心算的群体。这种方法无法排除学会珠心算群体在训练之前就存在的特殊性。“将来的研究需要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揭示珠算、珠心算训练在大脑认知功能发展中的规律与价值,即按照随机原则,将一半被试者分配到珠心算组进行珠心算学习,另一半被试者分配到非珠心算组作为对照。通过实验组、对比组前后测的分析方法揭示训练的效应量。”
此外,他表示未来的研究还需要对比分析珠算、珠心算与其他类型工具的不同效果和规律,例如珠算、珠心算课程与数学思维课程的对比分析。这种对比能够准确揭示珠算、珠心算训练效果的来源和相对价值。
“我们对珠算、珠心算训练在认知功能提升方面的作用机理知之甚少,对它的研究任重道远,只有深入研究才能做好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周新林表示。(记者操秀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