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老师走起来 学生留下来

2020-09-24 09:01:00  来源:人民日报

  环境设施改善、课程补齐开足,甘肃省秦安县——

  老师走起来 学生留下来

  本报记者 付 文

  核心阅读

  环境简陋,缺少师资,交通不便,甘肃省秦安县的许多乡村学校过去存在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

  秦安县按照“学生不动老师动”的思路,建成了陇城教育园区。教师统一走教、课程补齐开足、环境设施改善……教师队伍稳住了,学生上学方便了,教学质量上去了,曾经流出的学生也回来了。

  放学了,乡村教师常启堂照例站在校门口,看着小学生三五成群离开。

  这里,是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许墩村许墩小学。从1988年开始,常启堂就一直坚守于此,30余年来见证了当地乡村教育的变迁。

  稳住教师队伍,农村孩子就近入学

  山大沟深,峁梁交错,从秦安县城出发,弯弯绕绕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许墩村。这个坐落于高山的小山村,干旱少雨,百姓生活清苦,出行也不方便。

  1988年,常启堂高中毕业后,回到老家当起了民办教师。“刚来许墩小学的时候,我的工资只有40块钱,学校共有7位老师。”常启堂说,这所山村小学开办于上世纪50年代,学生最多时有220多人。后来,由于适龄入学儿童减少、撤点并校政策实施等原因,规模急剧缩小。

  “位置偏远、学生减少,老师就不愿意来;没有好老师,家长就把孩子送到镇上或县城读书。这样一来,就成了恶性循环。”常启堂说,除了教学环境简陋,学校课程也开不足、开不齐,孩子们以前几乎没见过专业的音乐、体育、美术老师。

  在秦安县,这种情况并非孤例。秦安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属于六盘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面积大、人口多、程度深。全县257所小学中,完全小学62所、教学点195所,其中100人以下学校有175所。而且,农村小学分布散、班级规模小,25人以下班级861个,5人以下班级396个。“加之山村条件差,老师不愿来、留不住,教育资源短缺、教师队伍不稳定、城乡学校发展不均衡问题突出。”秦安县教育局相关人士说。

  为了稳住教师队伍,让农村孩子就近入学,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秦安县按照“学生不动老师动”的思路,筹措资金2900多万元,在全县最偏远的陇城镇建成了总面积1.12万平方米的陇城教育园区。

  园区分为住宅区、办公区和综合服务区,包含教师周转房3栋、教研综合楼1栋,并配有食堂、锅炉房、健身设备等附属设施,让教师安居乐业、潜心从教。

  2015年,常启堂从许墩村破旧的砖房,搬进了陇城教育园区。他入住的是一套80多平方米、两室一厅的房子。“只交了2万元押金,水、电、暖等费用自己承担。”他说,只要自己在岗一天,就不用交房租,“但退休之后一年内要搬走,到时候押金全额退还。”截至目前,园区共有159名教职工入住。

  与此同时,秦安县改造、新建小学及教学点校舍,优化教学环境。“以前,学校教室陈旧、围墙残破,老师上课之余还要自己做饭。现在,校园翻修一新,还请了厨师做饭,我们能更专注于教学了。”常启堂说。

  整合调剂资源,教学水平整体提升

  如今,常启堂的身份变了,他不再是许墩小学教师,而是从“学校人”变身“园区人”。“所有老师,按照完全小学与山区教学点的地理分布、学生就近划片入学和各小学教师的余缺情况,进行统一调剂调配。”陇城教育园区主任王旭升说。

  在园区内,全体教师实行统一走教: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教师相对固定,定期交流走教;科学、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教师,随机巡回走教。同一学科教师可以为多所学校的学生走教上课,有效解决了边远山区学校教师派不去、留不住,课程开不足、开不齐的难题。全镇一共230个中小学教职工,其中固定走教78人、巡回走教12人。

  毕业于天水师范学院音乐教育专业的王昕,是陇城镇中心小学的音乐教师。从去年开始,每周二、四下午,她都会到许墩小学、赵山教学点给孩子们上音乐课。“主要教简单的儿歌和基础乐理知识,每个教学点上两节课。”和她同行的,还有体育和美术老师。“我们交叉上课,有专门司机接送。”王昕说。

  园区按照学校地理点位,将辖内17所小学划分为4个走教片区,设置了4条接送教师的线路,每条线路配备1辆专车。同时,还修建了走教片区内的36公里道路,保障走教模式顺利运转。

  “现在,每周有两个晚上是我们的集体教研时间。”常启堂介绍,全园区的教师统一组编为语文、数学、英语综合、音体美这4个教研组,在园区集体备课、研讨交流。此外,园区教学资源网设立优秀教学课例、教学课件等栏目,各教研组定期上传相关素材,方便任课教师取用。

  吸引学生回流,教育成本显著降低

  园区成立后,陇城镇教学质量不断提升。近3年,在全县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监测中,陇城教育园区在17个乡镇里从第十三名上升到第八名,进入中游;全镇学业测评成绩由原来在全县排名靠后上升到中等水平。同时,校际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这一年多来,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性格更开朗了,也愿意跟老师互动了。”王昕说。

  教学质量提升又带来了学生回流。据介绍,目前全学区已有68名流出的学生回到原学校就读。今年11岁的边永强,四年级之前都在陇城镇中心小学读书,“家长之前专门在镇上租了房子陪读。”常启堂告诉记者,随着许墩小学条件改善、师资配强,家长又把他们送了回来,“现在,他们家兄弟俩都在许墩小学,走路就能上下学。”

  “孩子们能够就近入学,不仅巩固了义务教育控辍保学成果,而且减轻了学生家庭租房、交通、误工费用,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常启堂认为。

  从走读到走教,也显著降低了农村教育成本。当地曾经这样测算:原来边远山区教学点学生撤并到规模较大小学上学,每天接送学生上下学387人次,需要校车14辆,每天费用为4200元;现在改为接送教师,仅需校车4辆,每天费用为1200元,比接送学生节约3000元;按在校时间200天计算,一年可节省开支60多万元。

  总结经验,秦安县先后投资1.28亿元,启动了莲花、安伏、五营3个教育园区的建设,服务该区域34个行政村32所学校,受益学生4600余名。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