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无废,让校园更美好——“无废校园挑战赛(北京站)”项目宣讲会成功举办

2020-10-17 14:07:00  来源:央视网

  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的发展,高速发展中的城市正遭遇“垃圾围城”之痛。“无废城市”是解决城市垃圾问题,实现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创造性举措。为积极响应落实国务院办公厅《“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促进青少年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联合万科公益基金会发起了“无废校园挑战赛”项目,拟推动建设一批无废校园,在校园内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课程纳入教育体系,使师生都能充分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参与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自觉将无废的理念融入日常生活与学业中,提升校园固体废弃物处理、垃圾分类、垃圾减量等方面的水平。

  2020年10月15日上午由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万科公益基金会主办,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培训中心、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委员会、北京市朝阳区教育学会可持续发展教育研究分会承办的“无废校园挑战赛(北京站)”项目宣讲会在协办单位北京市朝阳区垂杨柳中心小学馨园分校举行。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北京市教委、北京教科院、万科公益基金会的代表和北京地区50余所中小学校负责人共聚一堂,一起就无废城市理念的宣传实践和无废校园建设进行了交流。

  生态环境部宣教中心何家振副主任出席会议并在致辞中寄语“希望能够通过“无废校园挑战赛”将“无废城市”理念渗透进校园和课堂,让学生在优美的环境中成长,让越来越多的人养成健康环保节约的生活方式”。

  会上,清华大学教授、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巴塞尔公约亚太区域中心执行主任李金惠向与会者们介绍了我国“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工作和细胞工程的实施,分享了全国“11+5”“无废城市”试点建设经验和亮点。此外,万科公益基金会陈一梅秘书长和来自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教育专委会李建乐副理事长、北京教科院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王巧玲副所长也从推动清洁城市建设和“无废城市”理念落地,促进学校与社区不同群体的无废实践,实现无废理念在校园环境和群体中因地制宜、以材施教等多个角度对“无废校园”的建设方法和路径作了解读和经验分享。

  学校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阵地,它能够为“无废”理念的落地提供丰富的“创造空间”。将“无废城市”建设的理念融入校园的环境、设施、管理和活动等方方面面,其建设经验、发展模式都具有可复制性,便于推广,从而形成规模效应。“无废”理念下的校园“实践模型”对于“无废城市”建设来说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探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无废校园”是建立在“无废城市”理念下的一种校园管理模式,是通过培养师生勤俭节约、低碳环保的生态文明生活行为习惯,在校园中达成废弃物的妥善监管、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和最大限度消除废弃物末端处理的环境影响,最终实现整个校园废弃物产生量最少、资源充分利用、安全处置的目标。

  北京市教育系统推进无废校园建设,是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的体现。北京市朝阳区积极推进“无废校园”建设,是教育领域开展无废城市实践的创新与探索,也彰显了首都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

  根据北京地区中小学环境教育基础情况,本次项目宣讲会发布了“无废校园建设行动指南”,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具体的步骤指引和建议措施。项目还将陆续在年内推出“无废校园建设教师手册”、“无废校园评价办法”等,通过项目宣讲会、教师培训、成果展示会等相关主题交流,引导学校及其师生开展无废校园实践。同时,项目也为学校及其师生提供了实践成果的展示机会,与师生一起在垃圾分类、垃圾减量、废弃物再利用、限塑减塑等主题下开展“无废”课程开发、“无废”创意活动策划、“无废”宣传品制作、“无废”社区调查和“无废”创意视频制作等丰富实践,并鼓励师生带动家庭、社区养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积极参与“无废城市”的建设。

  此外,本次项目宣讲会还进行了在线直播,光明日报、中国环境报、北京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对活动进行报道。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