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国家网信办的一纸通告,将未成年人不理智追星的问题再次摆到了台前。在通告当中,有六家网络平台和手机App因为存在诱导未成年人应援打榜、大额消费、互撕谩骂的信息和行为而被通报批评。针对这些问题,通告表示,将采取约谈、责令限期整改、停止相关功能、下架等形式进行处罚。
通告发出已经过去一个多月,被点名批评的平台有了怎样的变化?记者调查发现,被点名的网站和平台依然运行良好,而且通告里提到的诱导行为依然存在,未成年人不理智追星问题还需进一步监管。
诸多追星专用App中,有专门用作粉丝集资对战的分区,在一场集资对战中,就有粉丝投入了10万元以上
责令整改
应援打榜仍存在4岁以上就能用
“专属爱豆应援的追星神器”“即刻知道明星最新动态”“应援打榜和你聊点追星事”……打开手机应用商店,输入关键词“追星”,列表里一下弹出了十几款追星专用App,最多的一款已经获得了3万多条评价。除了少数App标出适合使用年龄为17岁以上,其他大多追星App显示只要满4岁即可使用。
在搜索列表中,还有被网信办点名的“超级星饭团”“爱豆”两款App。“超级星饭团”的介绍显示,这款App可以提供明星在社交媒体上的动态,还开通了讨论社区供粉丝聊天,“爱豆”的介绍也大同小异。两款App似乎并没有网信办提到的“诱导未成年人应援打榜、大额消费、互撕谩骂”等问题。
但在进入App后,记者发现,这两款App依然在开展应援打榜服务。应援打榜指的是通过各种方式,让明星在榜单排名靠前。在“超级星饭团”App中,应援主要是以“做任务”的方式进行,粉丝可以在App中发帖、发视频,每做一项任务都会得到相应的闪耀值,闪耀值越高,明星在榜单的排位就高。
“超级星饭团”的应援任务,不需要花钱即可完成,App也没有为粉丝提供花钱打榜的渠道。但在“爱豆”App中,应援打榜则几乎变成了粉丝财力的比拼。这款App的打榜行为被称为“守护”,粉丝可以按不同档位充值,并赠送相应的“守护星”。其中,1573颗星星被叫做“一往情深”,花费约1元。59420颗星星被称作“就是爱你”,守护一次要花将近30元。最高档的守护叫做“一生一世”,需要花费201314颗星星,折合人民币大约100元。
另一款被点名的App“兴趣部落”同样在保持运行。同“爱豆”一样,这款App也设置了花钱应援打榜的功能。通过充值、赠送礼物,明星就可以获得魅力值,并体现在榜单上。
这几款App的服务条款中,都写到了“未成年人在注册时需要征得监护人同意”等类似内容,如违反“将自行承担因此导致的一切后果”。而在注册过程中,App并未提供任何验证身份的手段,即使是未成年人也可以轻松完成注册。在功能设置中,部分App提供了青少年模式,在此模式中无法进行付费,打榜也受到限制。但记者发现,这项功能的开关完全取决于用户自己,只要自己不主动打开该模式,就可以照常付费、打榜。
大额消费
集资对战很火热 骗取钱财无处追
除了应援打榜,甚至还有App公然玩起了“集资对战”。一款名为“桃叭”的App就开设了一个“对战广场专区”,在专区内,不同明星的“官方应援会”组织在一起,共同开启一场“对战”。对战的规则十分简单,就是比哪家的粉丝能在规定时间内集到更多的钱。
这样的对战,一天内就能发布好几场。一场对战少则两家互相对抗,多则有五六家一起参与。有时对战会设立一个名目,比如“为明星争取一场歌曲表演中的站位顺序”。还有的则敷衍得多,只是设立一个简单的奖惩措施,比如“输方应援会将超话头像改为胜方指定头像三天”“输方应援会转发胜方最新发布的微博并进行不低于50字的夸赞”等。
对战里集到的钱也侧面反映了明星的“热度”,有的明星在一场对战里能集到几千元,还有的能集到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数十万元。记者看到,有些粉丝在一场对战中就投入了五千多元。按照对战规则,这些钱最终会被“官方应援会”收走,以作“后续应援之用”。
“官方应援会”会把这些钱花在哪里?一位长期追星的粉丝小文告诉记者,集资得来的钱有些会被用到榜单的打榜当中,还有的会被用到户外的广告投放上,比如公交站地铁站的宣传牌,商业区的大屏幕广告等。
今年以来,网络平台上曾推出过多起选秀节目,每一档节目都会要求粉丝们为喜爱的选手投票,送其“出道”。而因为投票过程繁琐等原因,一些选手的应援会开展了“代投”服务,粉丝们直接把钱打给应援会,后者再拿这笔钱进行投票。节目播放期间,是粉丝们投票最为热烈的时段。App中的集资对战更是一场接一场,颇为火热。
“有些比较规范的应援会,会把每一笔应援费的支出记账,定期向粉丝公布,但也有猫腻比较多的应援会。”小文介绍,今年最火热的两档选秀节目,就曝出过多起应援会疑似诈取粉丝钱财的事件。有的是应援会提供不出账目,有的是提供的账目与实际支出明显不符,还有的应援会则干脆在节目播放完毕后解散,之前集来的钱也不知去向。但因为证据不足等问题,许多粉丝面对这种问题最终也只能不了了之,难以维权。
互撕谩骂
明星间并无大碍 粉丝却不依不饶
“现在一提到饭圈这个词,很多人都嗤之以鼻。”在小文看来,饭圈的本义是粉丝组成的圈子,原本应该是中性词。但正因为许多粉丝不理智的“互撕行为”,导致整个圈子变得乌烟瘴气,也遭到其他网民的厌恶。
小文介绍,在饭圈当中,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比如和自己追同一个明星的粉丝被称为“本家”,另一个明星与自家明星关系不好,他的粉丝则会被称为“对家”。饭圈的互撕指的就是本家和对家粉丝之间的互相指责与谩骂。
“有时一件事本来没什么,但粉丝一参与,就越闹越大了。”让小文印象比较深的,是前段时间的一场由明星参与的竞赛节目,两位明星在接力跑时撞在了一起。当事双方虽然已经就相撞事件互相道歉,可各自的粉丝却仍然不依不饶,纷纷指责对方连累了自家明星。
自认是理智粉的小文,因为曾参与过多次接力跑,就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了一下两人相撞的原因,认为两人都有责任。可她在网上的回复却被两家粉丝群起而攻之,都认为小文是“对家派来搞事的”,这也让她哭笑不得。
针对一起事件的互撕,往往会随着事件热度的减退而渐渐消停。但在个别网站上,还有许多长期存在的互撕讨论组。有的讨论组甚至已经存在了两年多,有一千多名粉丝长期在这里“各曝对家黑料”,撕得不亦乐乎。
【观点】
追星本无过错 但应理性引导
对于未成年人追星,家庭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家长和社会各方应该理性看待。“青少年正处于一个未成熟、寻求自我的状态,他们在明星身上找到了理想的自我,这其实是一种投射心理。”正因为这种心理的存在,孙云晓认为青少年追星是十分正常的,不应一棍子打死。
但具体到追星的过程,也有理智与不理智之分。“比如一个歌星发了一张唱片,你买一张来听,是没问题的。但如果你为了销售的榜单好看,去买几十张上百张,那就是不理智了。”此外,受到一些网络文章的影响与挑唆,青少年很容易会陷入到互撕的氛围当中。孙云晓建议,相关部门应开展更大力度、更有效的监管,净化网络环境。
除了网信办提到的应援打榜、大额消费和互撕问题,孙云晓还指出,一些未成年人对于追星过于痴迷,已经到了侵犯他人隐私的地步。“这些青少年似乎想了解明星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还去家门口围堵,这种行为就明显是失去理智了。”
为了避免不理智的追星,除了监管部门发力,孩子家长也应该协同引导。在孙云晓看来,家长完全可以主动了解一些孩子所追明星的信息,和孩子有共同话题。“从明星的经历中,家长也可以发现一些闪光点,促进孩子去学习明星身上的优秀品质,这样的追星才能更理智,更能带来积极意义。”(本报记者莫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