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东安县强力控辍保学,推进教育均衡,增强农村校吸引力——
从“一个都不能少”到“一个都不想走”
本报记者 阳锡叶 通讯员 吕先云 刘运
■决胜全面小康 决战脱贫攻坚 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
“现在农村教育质量和城区一个样,而且离家近,很方便。”李知翰是湖南省东安县五年级学生,今年从县城转回鹿马桥中心小学上学,他的父亲这样说。仅近两年,鹿马桥中心小学的回流学生就有30余人。
作为湘桂交界的一个偏远县,东安县围绕“不让一名孩子因贫失学”和“不漏一人”目标,87名特殊儿童有了“私人教师”,9391名贫困学生义务教育完成率100%。同时,该县把控辍保学重点放在“留得住”“学得好”上,大力推进教育均衡,增强乡村学校吸引力。今年11月,该县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在湖南省脱贫攻坚实地考核中“零失分”。
政策兜底:一个都不能少
“这是什么?”“铅——笔”……东安县新圩江镇金浪村,14岁的李小东(化名)在东安县特殊教育学校教师20余次送教上门之后,终于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词组,并实现生活基本自理。
“对辍学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我们要求各学校无条件劝返;对因残疾不能上学的,由特殊教育学校或所辖学校开展送教上门,绝不让一名学生失辍学。”东安县教育局局长郑剑说。
为此,东安县建立教育局局领导包片、股室和督学责任区包乡镇、驻校人员和专职督学包校、学校包村、教师包人“五包”工作机制,开展“万师访万家”活动,进行地毯式家访入户大调查、大宣传,做到贫困学生无一人失辍学、资助无一人遗漏、政策宣传无一人不知,至今开展家访10余万次。
为了让每一个孩子的信息准确,每张调查表要采集到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年级以及受资助情况等信息。对发现有失联的建档立卡贫困学生,要求家访调查人、村干部在家访表上签字,村委会盖章确认去向。目前,东安县9391名3至18周岁建档立卡适龄人群的就学去向台账和6至15周岁控辍保学台账、残疾学生控辍保学台账全部建成。
今年上半年,东安县精准发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等各项资助1303万元,受益学生2.6万多人次,“四类”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均为100%。
魅力校园:一个都不想走
邓子晨、刘炫玲是东安县塘复学校九年级学生,在他们看来,不仅教师对学生好,校园活动也丰富多彩,文艺汇演、广播体操比赛等都深受大家欢迎。
塘复学校有626名学生,其中留守儿童占比80%。校长陈国荣说,学校开足开齐音体美课程,配备了专业教师,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学校。
“现在因贫辍学的孩子不多,大多是因厌学而辍学。”东安县教育局副局长胡铁清说,对于辍学的孩子,不仅要劝回来,还要留得住。
为此,东安县从课程考核评价切入,引导全县师生向素质教育挺进,让学校更有吸引力。2014年年初,该县实施音体美教育质量评价方案改革,将音体美课程综合考核纳入学校年终考核,所占比值与语数外一样,让音体美课程真正回归“主课”之列。
对于教师,自2011年以来,东安县每年引进150多名紧缺学科教师,其中音体美教师占比不低于30%。同时,出台中小学音体美学科考核方案,让音体美教师与语数外教师在评优评先中处于同等位置。
一系列鲜活的课程理念激活了一池春水。拿体育来说,“东安拳”全面进入所有中小学,40名民间拳师走进课堂,传统武术文化在校园虎虎生风;民间舞狮人走进校园,“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特色体育、品牌体育犹如雨后春笋……
城乡均衡:一个都不掉队
鹿马桥中心小学早些年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质量不高。近年来,学校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改造,学生人数逐年增多,目前在校生达到1600多人。
“在提升质量上,集团龙头校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该校校长杜申荣说,学校与东安一小实验学校等结为集团校,针对农村学校教学难题“手把手教研”,教学质量进入全县前列。
“大面积提升质量,是控辍保学的重要保证。”郑剑说。2014年以来,东安县着眼于抬升农村教育“底板”,推进集团化办学,加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争取不让任何一个孩子掉队。
按照“优带弱、城带乡、大带小”原则,东安县以一所优质学校为龙头、乡镇中心学校为骨干、周边薄弱学校为帮扶对象,实行“1+X”捆绑,将全县68所中小学按高中、初中、小学3个类别组建了13个教育集团,每个教育集团3至8所学校,建立“兄弟”协作型教育联盟。
在考核上,教育集团实行“大捆绑”,将学校和相关督学责任区作为整体进行考核,使各成员学校共生共荣、休戚相关。
“作为龙头校,我们压力很大。一所学校评为优秀,那不算,集团校都评为优秀了,才算优秀。”白牙市镇二小校长刘嵘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