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甬”立潮头绘“智”图

2021-07-20 09:00:00  来源:中国教育报

  浙江宁波推动数字赋能、优化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甬”立潮头绘“智”图

  本报记者 史望颖

  优化教育类“一件事”服务,建成全市入学入园“一站式”报名平台,构建公共教育服务新模式;

  推进286所学校参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实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

  开通“甬上云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建成智慧教育一体化综合平台,建成232所智慧校园。

  这是一组关于浙江宁波的“数字”镜头。如今,数字化浪潮在浙江大地汹涌澎湃。“甬”立潮头,宁波以“数字”为帆,携数字化改革示范区逐浪前行,响亮地提出“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重建体系、重构机制、重塑路径,全面打造宁波“数字教育”,最终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

  教育惠民,优化教育类“一件事”服务

  “同孩子即将就读的小学校长线上沟通后,放心了不少!”……近日,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组织10所中小学校长走进直播间,就今年该区中小学招生工作指导意见进行详细解读,并一一解答家长提问。

  今年,根据宁波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政策,符合入学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需统一在规定时间内登录浙江政务服务网“宁波市幼儿园入园、义务教育入学报名招生系统”进行入学报名。

  从2020年起,宁波将公民上学“一件事”列为教育年度实事项目,建成入学入园“一站式”报名平台,去年共有8万余名幼儿、16万余名中小学生在线完成报名,共向报名家长定向推送70万条短信。

  在信息化时代,随着社会和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以家校互通功能为主的“宁波智慧教育APP”移动服务平台应运而生。该平台拥有家校沟通、学籍管理、教育缴费、学校班级管理等多项功能,现安装覆盖面达90%以上,每日使用率在15%左右,有效畅通了家校沟通。

  “以学生为中心”是数字化教育公共服务改革始终围绕的核心。从2019年9月开始,宁波10个区县(市)和4个功能园区全面实施小学放学后校内托管服务。以此为契机,“校内托管”成为优化教育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阵地。

  江北区选取洪塘中心小学为试点学校,在完善托管服务上进行探索与实践。该校共有1561名学生,超过1500人自主选择课后托管服务。学校在智慧校园平台中添加了“托管服务”应用,提前将开设的课后托管和四点钟学校社团项目在网上公布,将选择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和家长,同时依托平台的“点名”功能,及时掌握每一个“托管”孩子的情况。

  近年来,宁波强化政府统筹和部门联动,优化和提升教育类“一件事”服务。从最初的学历证明等3个事项,拓展至实施教育在线资助、推动评职评优在线办理等10个方面,基本做到教育事项全覆盖。

  类似的探索,宁波各区县(市)近年来都在积极推进。

  如鄞州区开发使用教育财务审核平台、教育督导评估系统、教育协同办公系统、学生健康信息平台等;镇海区在教师队伍的管理上探索用数字化手段分析现状、均衡师资、优化队伍、保障待遇;江北区率先推进义务教育政务校务“双公开”,优化教师资格认定“一件事”,推出“乐学江北”终身教育项目,开发江北教育公共服务综合平台等。

  提升效能,创新数字化改革应用场景

  今年3月,宁波全市6.7万余名初三学生参加了科学实验操作测试,这是宁波首次将科学实验操作测试纳入中考,也是首次采取数字化辅助的测试模式,测试满分为10分。

  为确保实验操作测试公平公正,宁波市教育考试院会同市教育局教研室遴选出1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实验项目提前向考生公布,并于正式测试前30天公布当年测试的6个实验。宁波各级教研室的教研员和科学骨干教师针对列入测试范围的6个实验,精心摄制示范视频。测试全程录像,考后统一网上评卷。

  用数字化完善教育考试服务在宁波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在2011年,宁波就率先在中考体育中引入“电子考官”,全程采用电子化设备记录考试成绩;2018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中考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几年实施下来,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好评。

  “通过一站式服务平台,扫描机构专属的二维码就可以‘一键购课’,就能在平台上看到机构的办学许可证、企业状态等内容,购课后还签署了《宁波市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服务合同》,整个过程规范透明。”近日,家住宁波市海曙区的罗女士通过“甬信培”平台给孩子报了兴趣班,她对这种报名方式表示放心。

  “甬信培”是宁波打造的校外培训机构一站式服务平台,于今年上半年在海曙区试点启用。该项目通过平台背后的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购课交易信息、资金流向、经营状况等全过程进行数据上链、固定和存证,还设立了“学费险”。近年来,宁波还推进“互联网+监管”,建立校外培训机构信用记分管理制度,试行“保障+服务”模式的风险防控综合保险,推动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更趋规范。

  一项项创新、智能的应用正悄然改变着校园环境、教学方式。目前,宁波已建成232所智慧校园,今后将培育50所左右的智慧校园标杆学校,构建起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性化智慧校园生态体系。

  资源共享,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面

  城区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如何辐射农村?“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打开了新思路。位于宁波市区、教学资源丰富的惠贞书院和地处偏远农村的完小修人学校早在浙江省推出“互联网+义务教育”民生实事项目前,就开始探索城乡远距离同步教学。

  “‘同步课堂’持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年参与一线教学的惠贞书院教师王霞说,同步教研拆掉了阻碍学校之间交流的“围墙”,拓展了教师的课程视野和教学专业视野。

  与惠贞书院一样,城区优质的名校名师资源正通过一块块屏幕流向偏远乡村学校。目前,宁波共有286所学校参与“互联网+义务教育”结对帮扶,率先实现了农村义务教育学校结对帮扶全覆盖。江北区、鄞州区被认定为浙江省“互联网+义务教育”实验区。

  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流通?“甬上云校”自2016年起就开设“名师直播间”,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邀请名师走进直播间为学生答疑解惑。“甬上云校”学习内容涉及学前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以及成人教育四大领域,除学科精品课程外,还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家长学校、体育指导等综合素质类课程,助推“五育并举”。仅去年疫情期间,就开设课程2595节、13651课时,总浏览人次超过6693万,并做到向社会全面开放。除浙江省内用户观看外,安徽、江西、河南等省也有大量用户,异地用户数量在总用户量中占比约20%。

  随着教育对口支援力度的加大,宁波还通过远程在线直播的形式将专家培训课程推送到千里之外的贵州黔西南州、吉林延边州、新疆库车县等五地共28个对口帮扶县区,受援地教师(校长)共3.4万人同时参加远程培训,促进地区教育公平。

  在数字时代,数字空间成为重塑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的新载体。“宁波智慧教育学习平台”免费为全市教师、学生,甚至市民开通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实现“一人一校一空间”。目前,宁波已基本实现网络学习空间应用的常态化。根据平台统计,宁波7.5万名教师空间开通率达95.5%,网盘资源数超过300万个。

  宁波紧抓建设数字化改革先行区的脉搏,“一年出成果、两年大变样、五年新飞跃”:一年内,建成教育数字化综合平台,初步形成教育智治一张图;两年内,建设学校财务资产管理系统,建成校园安全防控等教育服务治理应用系统,教育智治一张图底层数据更加全面、准确;五年内,教育云网端一体化教学系统、教育大数据系统、学习平台、教育智治一张图系统等初具规模。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