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贵州省2938名本科订单定向医学生全部履约 乡镇有了全科医生

2021-07-30 09:59:00  来源:人民日报

  定向培养全科医生李田书正在乡镇卫生院门诊出诊。资料图片

  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副主任、附属医院全科专业基地主任肖雪(右三)带规培学员做教学查房。资料图片

  2010年,国家启动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计划,旨在为农村基层定向培养一批高素质全科医生。该计划面向参加高考统一录取的考生,实行单列志愿、单独划线、提前录取。这些医学生学满5年毕业后,要到基层履约服务6年,其中前3年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习和规培期间费用,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按标准投入保障。

  截至2020年底,贵州全省已培养5070名本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平均每个乡镇卫生院3.7人,是全国培养人数最多省份之一。目前已毕业2938人,全部到基层履约报到。自2018年以来,1000余名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回到了乡镇卫生院服务。

  贵州省订单定向培养的医学生如何培养,工作情况怎么样?日前,记者进行了采访。

  素质过硬“下得去”

  实施好订单定向全科医生政策,最关键的一环在学校。这批学生专业素质硬,精神品质更硬

  是去?是留?当市县大医院抛来橄榄枝时,李田书犹豫再三,最终决定留下来,因为“这里更需要医生”。

  2010年,参加完高考后,班主任宣讲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的好政策,家庭困难又想学医的李田书看到希望,如愿考入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

  5年本科、3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算一算,国家为李田书投入20多万元。2018年,他履约服务基层3年,回到老家凤冈县琊川镇卫生院。

  很快,乡亲们发现,自从镇上来了高水平的全科医生,很多过去乡镇治不了的病都能治,再也不用出远门到县、市医院来回跑,省了钱,减了痛,治了病。李田书说:“城里医生多,不缺我一个。乡亲们的健康,需要我守护。”

  2018年起,像李田书一样的1000余名完成3年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回到乡镇卫生院服务。

  “实施好订单定向全科医生政策,最关键的一环在学校。”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副主任、附属医院全科专业基地主任肖雪说。

  贵州的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录取标准不低,以县为单位、以不低于二本分数线为标准,择优录取农村考生。培养标准较高,需要“一专多能”,培训基地均设置全科医学科,“什么事都要干一点”“什么病都会看一点”,侧重全科素质培养,要求毕业生初步具备解决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和地方病等疾病的能力和相关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肖雪说,这些医学生不仅要专业素质合格,具备多而精的全科能力,在思想上也要合格,具备感恩诚信的精神品质。教学实践中遵循“三全”培养路径:课程设置全、实践培训全、思政教育全。

  2014年,李俊考入遵义医科大学全科医学系。2019年,毕业后回老家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卫生院报到,当年分配到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专业基地规培。对比其他医学专业,李俊发现,系里开设课程多,涉及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中医学等,是一套“通识课程和身心素质课+基础和临床+全科和公卫+实践技能和创新创业”的全科模块化课程体系。36个月的规培期,其中27个月要轮转23个医院科室,比其他专业规培生平均多一倍,6个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3个月又回到医院自主选择科室。

  “放手让他诊疗,但得全程盯着,最后总结改进。”作为李俊的带教老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专业基地教学主任邹曲说这叫“放手不放眼”,实施下来颇有成效,目前基地的全科医生在规培期全部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

  订单定向,履约是根本。邹曲坦言,这批学生专业素质硬,精神品质更硬。学校和基地把思政教育重点放在感恩、诚信上,利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组织订单定向全科医生读红色书籍、重走长征路、到艰苦地区义诊、开展志愿服务,从学习、培训、生活、家庭全方位关怀,使他们懂得感恩国家培育,遵守契约奉献基层,锻造优秀的品质。

  遵义医科大学目前已培养2069名本科订单定向全科医生,占全省41%,其中519名完成8年学习和规培后全部履约。

  独当一面“有干头”

  全科医生提升了卫生院整体诊疗水平、规范化管理水平,让更多农村患者留在基层

  2018年8月16日清晨,李田书兴冲冲从朝阳村自家出发,坐了5公里的车到琊川镇卫生院。没承想,第一天报到,从早到晚手忙脚乱。没人带他熟悉,没有时间过渡,直接上手看病。一天下来,他已进入状态,感觉在这里工作好久似的。

  第一天,他对自己为什么学“全科专业”一下子理解了,对国家为什么要实施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政策明白了。

  近年来,随着国家加大投入,乡镇卫生院的条件得到改善。凤冈县投入1000多万元,2017年建成琊川镇卫生院,打造成全县南部医疗中心,这样的条件在全县算中上等。但是,直到李田书报到时,临床只有全科诊室、中医科室,医生仅3名,没有病案室,没有规范的就诊流程,医护分工不明确。

  李田书到岗第一天就接诊了50多名患者,内外妇儿、耳鼻喉眼,各科的病患都有。印象最深的是一位患糖尿病的村民,从接诊到检查、静脉注射、夜间护理,李田书自己一人全包,8年的全科学习派上了用场。

  李田书的到来,让卫生院渐渐发生了变化。曾在3个乡镇卫生院工作过的院长张杰发现,最显著的一个变化是:全院就诊人次在不断稳定增长,指定找李田书看病的逐渐增多,卫生院以前很多治不了的病他都能看,以前常去县市医院就诊的患者留在了卫生院。2019年5月,张杰向组织推荐,破格提拔李田书为分管业务的副院长。

  李田书不负所望,开始建立病案室、规范就诊流程、开展业务培训……2020年,全院就诊人次增至4.2万人次,总收入1055万元,今年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100万元。

  李田书同班同学郑乾义到王寨镇卫生院工作。王寨镇是凤冈县第二偏远乡镇,离县城70多公里,坐一趟车需要个把小时。官塘村70多岁村民杨正志患慢性肺心病,几乎每个月都要去县医院住几天,平均每次花费1000元。郑乾义到了镇卫生院,杨正志没再去过县医院,在镇卫生院平均每次花100多元。杨正志感慨:“小郑医术好人也好。找他看病,自己少遭了罪,家里每年能省万把块钱。”

  王寨镇卫生院院长李卓认为,全科医生提升了卫生院整体诊疗水平、规范化管理水平,让更多农村患者留在基层,推动了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

  心无旁骛“留得住”

  把全科医生当成“宝”来对待,从生活住房、任用提拔、亲属工作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订单定向全科医学生大多来自偏远贫困山村。相比学校其他院系班级,贫困生比例较高。因此,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的培养使用得到更多的国家政策保障和人文关怀。

  “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的政策,圆了我的大学梦。如果不是免费,我们家供不起。”在校期间,宁月兰能省则省,把每个月的生活费平均压在600多元,这几乎是全校学生最低水平,省出来的钱还要寄给家里。

  宁月兰家在从江县下江镇龙里村,姐姐读大学,弟弟上中学,当时是建档立卡贫困户。读医的高成本曾让一心想学医的她感到绝望。2016年高考后,宁月兰从老师那儿了解到订单定向全科医生的政策,毫不犹豫地报考,如愿考入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定向班98名同学中有30多个贫困生。第一临床医学院党委副书记杨晓彤介绍,除了国家给的补助,院里在助学金、评优奖励等方面向贫困生倾斜,提供公益性岗位和推荐勤工俭学。宁月兰得到了在学校第一附属医院当文明引导员的勤工俭学机会,每天50元,午餐补助15元。

  “资金保障,是订单定向全科医生计划实施的基石。”贵州省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李梦蓉介绍,中央和省级财政按照每人每年8800元投入,用于订单定向生5年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以及书本费补助。3年规培期间,除了享受定向单位工资福利待遇,国家另按3.2万元每人每年培训经费投入。截至目前,中央和贵州省级财政已累计投入经费近2亿元。

  最近,宁月兰拿到了报到证。她是侗族姑娘,被分配到从江县最偏远的苗族镇,坐车到县城5个小时,镇卫生院医生加护士才7个人。她说:“我不仅要去,还要干好,农家孩子不怕苦。苗药是民族瑰宝,当地药材资源丰富,我一定要把苗医苗药学好用好。”

  凤冈县卫生健康局主任科员王琴坦言,县里把全科医生当成“宝”来对待,从生活住房、任用提拔、亲属工作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目前,全县签约50名订单定向全科医生,人数位居全省前列,其中3人被提拔为副院长。

  贵州省坚持把好每一个关口,让订单定向培养的医学生回到了基层。一是把好“使用关”,规培期间享受“单位人”待遇,人均月收入在4000元以上;规培合格后到基层服务,享受生活补贴、保障住房等全科岗位优惠政策,确保“留得住”。二是把好“成长关”,规培合格后到基层服务,可直接参加中级职称考试,优先被聘为全科主治医师;达到学位授予标准的,可授予临床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在贫困地区基层取得中级职称后连续工作满10年的,可直接通过考核认定取得副高级职称,确保“有发展”。

  贵州省卫生健康委主任孙发认为,订单定向培养医学生一系列政策保障措施落地,全科医生全部履约到基层服务,有利于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推动实现分级诊疗,助力健康中国建设。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