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中国慈善新闻网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慈善资讯 > 扶贫-助学 > 详细

上海市档案馆“求变” 一群年轻人让故纸堆里的“上海故事”活起来

2022-01-07 10:29:00  来源:中国青年报

  存放着460余万卷(件)档案史料的上海市档案馆,可以说是“城市记忆”的保管地。在这里,有这样一群“非主流”青年,他们毕业于985、211名校,埋头“故纸堆”,从一张张地契、一本本史书、一张张旧照片中搜寻上海的“城市记忆”。

  过去,这些从事档案工作的年轻人往往站在幕后,鲜有人关注。但如今,他们逐渐走上台前,一篇篇阅读量10万+的推送内容、一次次有趣鲜活的视频直播,让公众认识了他们,也读懂了“上海故事”。

  档案馆青年“求变”

  “过去我们主要对一些比较专业的档案进行汇编,提供给专业的史学研究者使用。此外,还要编辑一本《档案春秋》,是纸质媒体。”上海市档案馆史料编研部的年轻人陆闻天是一名历史故事爱好者,和每一个档案青年一样,他的办公桌上除了旧书就是旧照片、旧资料,有时这些东西堆得很高,把他整个儿埋在里头。

  但最近,陆闻天“变”了。他还是埋在“故纸堆”里,不同的是,他总能拿出青年喜欢的“10万+”来。根据上海市档案局的最新要求,一大拨儿局里的年轻人摈弃单打独斗的状态,按照不同的兴趣爱好组成课题小组,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向更加广泛的年轻群体讲述“上海故事”。

  陆闻天所在的课题组,主要负责编撰《跟着档案看上海》系列图书。他和小伙伴们发现,公众喜欢看图片胜过文字、喜欢看视频胜过图片。《跟着档案看上海》这套书的第一册就是一个“图集”,里头有各种珍贵的老图片、老档案,编辑用这些图、档来讲述上海各种地标建筑的有趣故事。

  上海市档案馆浦东龙阳路新馆,在2021年一开门就进行了两场直播:一场是“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红色珍档见证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之路”档案展的直播,另一场是“城市记忆,时光珍藏”的直播。馆里的年轻人还模仿《朗读者》节目的做法,邀请上海全市各个领域的朗读爱好者,来朗诵上海解放的故事,朗诵音频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实时播送。

  让历史档案活起来

  “其实与档案打交道,一点都不无聊,反而很有趣。只要我们编辑得好,档案故事一样受人欢迎。”陆闻天和小伙伴发现,精心编辑的有关人物、饮食、老马路、老建筑、老风俗的微信推送内容很受欢迎。比如,《这家徽菜馆老字号在上海开了140年,一口带你穿越回小时候》这篇文章,介绍了上海老字号大富贵酒楼的前世今生,颇受读者好评。

  记者看到,这条推送的内容使用了1930年版《上海指南》卷五中对“丹凤楼”的记录、1943年版《上海特别市酒业菜馆业同业公会会员录》中对3家大富贵酒楼的记录,甚至还拿出了1945年12月大富贵酒菜馆的《上海市酒菜馆业同业公会入会志愿委托书》。这些材料连这家酒楼都没有保存。

  不仅微信公众号推送的内容年轻化、故事化,如今,整个上海档案馆也洋溢着青春气息。

  上海市档案馆策展人胡劼是个年轻漂亮的姑娘,微信名叫“胡爷”。她喜欢穿着飒飒的大衣和长裙,在档案馆二楼的“城市记忆,时光珍藏”展厅里,给前来参观的大中小学生、史学家讲故事。这个展览就是她参与策划的,里面有令人目眩的上海城市变迁全息影像,还有不少全国独此一件的红色珍档。

  “这是陈独秀的被捕记录,你能看到他4个手指的指纹,还能看清楚他当时面庞清晰的照片。”她驻足的展示柜里,是一份全英文的陈独秀被捕记录,全国独此一件,被收藏在上海市档案馆。

  陈独秀一生曾被捕5次,其中3次是在上海。这份上海租界巡捕房的指纹卡,记录了他1932年10月被公共租界巡捕房逮捕,以及1921年1月、1922年8月被法租界巡捕房逮捕的情况,还清晰地记录了他的被捕原因——宣传布尔什维克思想。胡劼告诉记者,2021年开展后,很多年轻人就是冲着这份被捕记录专程来档案馆学习的。这份红色珍档的发布,帮助档案馆圈了一波粉。

  档案馆的“画风”变了

  不少前来查档的年轻人发现,档案馆竟然把一处拥有3层楼高落地玻璃的最佳景观区,挪腾出来供社会公众查档使用。

  这个查档区有原木色家具、黄色和绿色的云朵沙发、正红色的中式边桌,以及金杆绿座的网红台灯。一名在这里查档的研究生告诉记者,自己从没想过档案馆的查档区能有如此“画风”。

  而在档案馆的办公区域,还有一群年轻人正在紧张地修复档案。孟烨是一名化学专业硕士生,每天的工作就是用“十八般武艺”把各种各样的档案修复完整。

  这天,她正在修复一幅已满是霉点的古画。“把它放在水池里先洗一下,再一点一点擦干、上浆,重新裱起来。”孟烨告诉记者,每一份档案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我想尽量把这些档案修得完善一些,让每一个故事都能找到多张详实的珍档图片”。

  为让档案工作更加亲民、接地气,孟烨已多次以“修档案”的形象出现在电视新闻中,“能让老百姓读懂档案,也能让他们读懂我们的工作、我们的这份热爱”。

  记者注意到,对红色珍档的保护和开发,近年来得到了上海市档案部门的高度重视。上海市档案部门推动形成了完备、周密、系统的制度体系,确保红色档案保护利用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一方面要把档案保护好,另一方面也要让更多的珍档为人所知、活起来,让‘上海故事’更接地气。”上海市档案馆馆长徐未晚介绍,针对青少年群体,档案馆还联合上海戏剧学院推出话剧《渔阳里的“大人物”》,联合上海音乐学院创排以“中央文库”历史为蓝本的音乐剧《忠诚》,打造了“跟着档案学党史”“红色之城人民之城”系列教育课程等。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关键词: